赵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可见正负数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那时的人就有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而到了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并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来表示它们。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而他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来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
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比中国要晚得多。印度是认识和使用负数比较早的国家,其最早记载见于婆罗摩笈多(公元7世纪)的著作《婆罗摩历算书》中,他把正数称为“财产”,负数称为“债务”,并据此来解释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印度人对负数的认识和使用鲜明地烙上了生活经验的痕迹。而古希腊从事数学\科学\哲学研究的人,不去搞商业和贸易,不关心实际问题,因而西方数学界几乎没有使用负数的生活经验积累,直到13世纪才对负数有所感知。而在欧洲,14世纪时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对负数的认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