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视域下“双导”制新模式实践研究

2016-05-30 03:05李智刘立峰
科教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辅导员

李智 刘立峰

摘 要 班級导师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有机补充,能有效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辅导员与班导双向培养和管理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以行促知与以知促行的“导学”、“督学”新关系,创新“双导”制构建“知行合一”的新模式,能够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工作有效性、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管理成效,也是高校应对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班级导师 辅导员 全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18

Abstract The class tutor is an organic supplement to the work of the instructo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ork. i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guidance", "supervision" new relationship, create a new mode of "double guide" for "unity", To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hance work efficiency, save cost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A new and effective way is to deal with the new period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w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s and new challenges.

Key words class tutor; instructor; educate by all staff

在本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本科生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为了满足全面提升本科生素质的需求,弥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国内很多高校开始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将班导制投入试运行,我国部分高校纷纷提出并陆续实施了“辅导员+班级导师”(以下简称“双导”制)这一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如何创新有效的“双导”制新模式,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成为全员育人过程中亟需考虑的新问题。

1 创新“双导”制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以及高校对于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长久以来,辅导员占主导地位的单一管理模式基本上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模式,但这种模式已然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对于本科生能力和质量的需求。与此同时,无论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个人的阅历上,同具有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都有相对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人员或教授作为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共同来承担“导学”与“督学”工作更为合适。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和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倡导专任教师更多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全员育人气氛,推动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辅导员和班级导师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重要桥梁,应着力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同时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积极规划未来,并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改革本科生培养和管理机制,创新本科生“辅导员+班导”教育和管理新模式,也是高校应对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2 “双导”制新模式的核心内涵与职责定位

2.1 核心内涵

“双导”制,从内涵上来讲,就是指在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实行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与班级导师并行的机制。从角色定位上来说,班导有别于辅导员,辅导员是学院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班导则更注重与学业相关的各类指导,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业与个人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2 职责定位

班级导师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有机补充,具有非替代性、非事务性、非日常性的特点,能有效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双导”制中班导的主要职责:(1)人生导航:班导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2)专业领航: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方向,传授专业学习方法,解决大学生在学业方面遇到的困惑,传为学之道,解为学之惑;(3)心理护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传修心之道,解成长之惑;(4)职业助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定位职业规划,引领就业、创业方向,传择业之道,解就业之惑。学生辅导员又称为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其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在学生中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与学生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全面负责其所带班级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包括党团建设、班团干部培养、奖勤补助贷等等。

3 “双导”制新模式的运作与实践

辅導员与班导双向培养和管理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以行促知与以知促行的“导学”、“督学”新关系,这种新的关系、新的模式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能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以南昌大学为例,我们就“双导制”运行的认同度、运行模式及实践效果进行了调研:首先,绝大多数的试点学院师生都认可“双导制”。在教职工问卷中,在回答“您认为学校为学生配置辅导员之后,又为学生配置导师,这样做是否有必要?”的问题时,回答“很有必要”的占81%,回答“可配可不配”的占12%,回答“没必要”的只占7%;学生中,回答“很有必要”的占75%,回答“可配可不配”的占8%,回答“没必要”的占15%。问卷显示,60%教职工认为“担任导师是全员育人的需要,是教职工职责,应该主动承担”,27%的人认为“虽然不会主动承担,但如果组织上安排担任导师,会尽力做好”,只有11%的人认为“兼任导师是额外负担”。由此可见,“双导制”在学校得到了普遍认同。其次,在运行模式方面,学校所有大学生班级都按照1:200的比例要求配备了一名专职辅导员,另外每个专业班级从所在学院教师或者管理干部中选聘了一名班级导师,建立“知行合一”的全员育人新模式,以“菁英400素质提升计划”和“学年千分·七项全能”活动为依托,以“政治信仰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知识能力教育”为着力点,以行促知,在为民服务中积累经验,塑造品格;以行促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良知,锻炼能力。从信念、品格、精神、能力等方面加以培养,改革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在整个模式中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教育和管理,使辅导员与班级导师在模式的运作当中起到推动、引导、提升的作用。最后,在“双导”制新模式的实践中,班级导师鼓励和指导同学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内外组织的各类竞赛,并组织相应的竞赛推介会,在竞赛中实现学以致用,锻炼提升能力。例如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的学业竞赛,以及一些专业竞赛和各专业对应的学科竞赛;还有创新创业竞赛,创青春、互联网+等思想文化竞赛,“学年千分·七项全能”班级挑战赛(包括入党启蒙智乐大赛、辩论赛、主题团日活动竞赛、体育竞赛、学业竞赛、英语短剧创作与表演赛等、学生之星个人积分赛等)。辅导员在与班导进行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关系界定、学生信息公开与保密、学生自我管理的环节中要达成一致,在班导“导学”工作的基础上实施菁英400素质提升计划(即学习100篇经典文献培养坚定不移的信念;履行100件为民承诺培养服务人民的品格;聆听100场励志讲座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参加100次实践活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辅导员要定期把班级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的“4个100”进行分类汇总和梳理,形成状态数据,根据“菁英计划”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个人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评奖的重要参考。目前,这种新的模式成效已经初见成效,以某学院2013级为例,实行“双导”制新模式后获奖情况如下: 2014年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2013年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省大学生物流设计与模拟经营大赛省三等奖、先后有4个班级荣获“省先进班集体”、5个班级荣获 “十大和谐班级”、 8年团日活动中7年获得冠军(2014年囊括前两名)、荣获校先进班级共有35个、连续多年荣获“挑战杯”优秀组织奖,2013年两件作品获全国三等奖。由于注重发挥这种模式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的校级评优评先比例接近全校十分之三。

4 “双导”制新模式存的在问题与启示

“双导”制新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管理来讲,从总体情况来看是积极有效的,但在双导关系界定、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敏感信息的保密与公开、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导师的选拔、任职时间、工作职责、班级导师激励和考评制度、学生认可及满意度、班导归属教学与管理不同体系的管理问题、“双导制”新模式与其他学生管理机制街接问题等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可以说,“双导”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双导”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工作有效性、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管理成效方面确实存在其优越性。同时这种新模式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在一定阶段这种新的模式具有整合功能、创新功能及增效功能,但在个别学生管理和培养的有效性上还值得论证和进一步的完善,关于这一模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讨,以期将本课题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教社政.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N].教育部大公报,2005-1-31.

[2] 陈赟.“班导师+辅导员”育人机制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2):57-60.

[3] 张凤营.关于高职“双导制”教育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2(29):67-71.

[4] 刘月秀.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双导制”[J].教育与职业,2011(23):39-41.

[5] 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22-24.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