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问题研究

2016-05-30 10:48陈慧
科教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陈慧

摘 要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某民族院校为样本进行调研走访,研究和分析了高等院校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方案及现状,提出了交换前期的教育宣传、交换中期的指导沟通及交换后期的政策执行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落实导师制度、引入教师角色、营造交流氛围和增强交换生主体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交换生 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10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central China as sampl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visits,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exchange students replacement of courses and credits recognized schem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exchange early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interim guidanc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exchange later policie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introducing teachers' role,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 exchang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xchange students; curriculum replacement and credit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隨着本科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纷纷与国(境)外或国内众多高校不断加强交流和合作,创建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参与校际之间的交换培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由校际之间签署实施交换培养的协议,参与交换培养的本科学生,统称“交换生”。在交换培养期间,学生在校际之间所修读的学分需获得认可,因此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校际交换生交流学习的根本保证,使学生能够根据专业需求、自身兴趣、已有基础和能力选择修读校外课程,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本文选取华中地区某民族院校为样本进行调研走访,研究和分析了高等院校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方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当前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现状及问题

现有高等院校交换生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学历交换生和非学历交换生两种,其中学历交换生是指本校在籍学生交换到国(境)外高校学习,符合条件后获得双方学校毕业文凭的学生,非学历交换生是指本校在籍学生交换到国(境)外高校学习,再回校继续学习,符合条件后仅获得本校毕业文凭的学生。本次调研的样本学校,目前非学历交换生以国(境)外高校为主,韩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美国、台湾地区等均有交换学校,国(境)内目前仅有重庆大学,每年在限定专业范围内选拔。对这部分非学历交换生而言,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就是他们交换培养期间学习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1.1 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方案及现状

针对交换生的情况,该校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全日制普通本科交换生管理办法》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对交换生的选拔、非学历交换生的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以及学历交换生的学分认定及毕业审核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学生在提交申请,赴对方学校交换学习之前,需充分了解申请学校相应学期的课程设置,对照该校培养方案,尽可能多的选择与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对等或更多的学分,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并填写修读计划表,经审批后报所在学院备案。学生回校后,填写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申请表,连同成绩单原件(外文成绩单翻译成中文,由国际教育学院或港澳台办公室审核盖章)交学院审查及教务处复核,审核通过的成绩如实按流程录入系统。

按照文件中该校学分与学时对应关系,即一般课程16学时计1个学分,实验及实践类课程32学时计1个学分的标准,当前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情况主要分为以下3种情况:(1)学生所修课程与该校培养方案课程相同或相近且一般学分不低于我校课程的直接置换为相应课程;(2)无课程置换的可根据学生所修对方学校课程类别分别进行学分认定;(3)学生在交换学校所修学分低于该校培养方案要求,所差学分可采取回校补修、回校考试、提交论文等方式获得,其他特殊情况由学院和教务处协商决定。

1.2 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问题

近年来,通过与部分交换生进行交流沟通,其中包括交换至重庆大学、加拿大Saint Francis Xavier大学、韩国全州大学、台湾东华大学等高校,交换时间分别为2年、1年、半年不等,在了解交换生课程修读的基本情况及文件具体实施状况,发现当前交换生在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中存在着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2.1 交换前期宣传普及不到位

当组织学生进行交换的主体部门是国际教育学院或港澳台办公室时,个别学生只办理了该部门的申请,未履行完教务部门的手续,甚至本人已经出国,还委托在校的同学补办修读计划表中任课教师签字的手续;更有交换至韩国的学生,误以为专业课均为全英文授课,实际教学中却发现部分课程使用的是自身语言基础较为薄弱的韩语,因专业性过强而不得不放弃,导致无法按原计划正常修读。

受访学生中大多数表示不了解交换前期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他们提交交换申请时,并没有职能部门或教师主动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没有提示他们交换期间应怎样选择课程进行修读及如何对修读课程的学分进行处理;当学生选择直接回校参加考试或提交论文等方案找任课教师签字时,教师们往往不了解相关政策,导致担任同一门课程教学的多名教师给出不同的审批意见或者不知如何给出意见,既对交换生们不公平,也使他们办理手续的过程变得更加繁琐。

1.2.2 交换过程中教师角色参与不足

国(境)外高校往往更注意引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知识点并融会贯通,鼓励学生多参加课题、项目及课外活动。除重庆大学外,交换至其它高校的学生所接触到的多为全英文授课、使用原版教材的模式,与前期本校的教学方式区别非常明显,导致交换生们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

若没有带队教师或指导老师予以教学上及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国(境)外修读时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向谁反映,交换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导致很多交换生觉得自己被孤立而产生无助感。进行访谈时,学生们情绪也比较复杂,均表示虽然交换学习收获很大,但同时也给他们增加了很多烦恼和负担,遇到状况时既无法做到边修读边处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补救,又影响了返校后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的工作效率。

1.2.3 交换后期相关政策执行未体现交换生主体意识

当前实施的文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要是由各职能部门为主导,事先未征求交换生的意见和建议,没有把实际参与交换学生的想法融入到相关政策中。当交换结束,学生提交申请表进行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的过程中,遇到所修读课程或学分与培养方案不匹配时,按文件要求能认定的课程受限,导致学生返校后仍需补修大量课程,特别是课程设计、实习等只能在特定时间完成的课程,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加大了与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但影响到了奖学金、推免生等的评定,也对学生的实习、答辩、毕业、就业等造成冲击。

2 优化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交换生进行调研访谈,了解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的现状及学生们的心理想法,为了增加学生对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交换生的压力和负担,充分发挥交换优势给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前期的教育、宣传和引导

高等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对交换生进行引导,解读交换生应遵循的相关管理机制,提高交换生自身的意识,通过建立导师制度、学长制度等引导交换生进行修读规划,以确保其交换学习期间课程学分的有效性。

当前学生在填写修读计划表时所了解到的对方高校课程信息多为自主上网查询,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发布交换通知时能结合以往的交换生经验,有针对性的提供样本信息,并给予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查询渠道,方便学生更加高效便捷的判断适合自己的课程安排,并通过完善、落实导师制度等,由教师或学长帮助学生更好的做出判断,或举办讲座由已返校的交换生介绍自身经验,对有交换计划的学生提供帮助。

2.2 引入教师角色,营造交流氛围

基于学生在交换过程中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建议选拔一批教师作为带队导师随同学生进入交换学校,由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情况进行长期跟踪和全程管控。

除导师等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在交换学校交流学习外,还应完善交换生间的交流渠道,如建立讨论组、微信群等方便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交换生们的疑问可以进行讨论,由指导教师进行解答或由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解决方法,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并学会处理。从而避免出现优秀学生被选拔参加交换学习,返校后却在学业上落后于普通学生,甚至影响正常毕业的现象,真正体现出交换学习的优势和效果。

2.3 增强交换生的主体意识

当今社会讲究以人为本,而样本学校作为民族特色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五十六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的大家庭,学校在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备充分的优势与经验。

交换生作为本科教育中的一部分也应得到重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交换管理政策时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交换生结合自身经验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要树立并提高交换生民主意识,并通过网络、讲座、报告等形式宣传交换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使交换生具有主人翁意识,能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来。①

3 结论

当前国际化培养环境下,校际之间的交换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当学生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交换选择时,高等院校应该从文件政策的制定、教学管理的水平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帮助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广泛宣传,方便学生从各个方面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参加交换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换学校与课程,同时应出台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交换生的规章制度,通过与导师、学长等的交流、指导,让交换生能够轻松、正确的获取相关信息。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的实施是交换生在交流期间学习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希望通过各环节的努力与配合,使交换培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有意义。

注释

① 万思兰.提高闽台交换生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水平对策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4(1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协同创新视角下学生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