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银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例生动地讲解了电教媒体对营造学习氛围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举出了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71-02
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在语文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的语文课堂中,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已经无法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了,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儿童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在这样的环境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能有效优化课堂效果,引导孩子进行主动学习。
一、运用教学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利用幻灯和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中所写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仿佛亲临其境,因此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文《再见了,北京》,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奥运会的无限留恋与不舍,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正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那份情感,教学时,教师明显感觉到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不能感受到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的骄傲,也不能体会到奥运冠军获奖时的激动与高兴,任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始终难见真情,不能感受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此时若借助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意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地感受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场面,那么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情就会表露无遗了。在上课伊始,我先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先把“声、色、画、乐”俱全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盛宴尝个饱,使其置身于闭幕式的盛大、壮观中,不由自主地涌动起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如此,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学目的也就轻松达到了。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的课文需要孩子们对文章产生共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对于没有实际经历过、又没有具体认识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感情共鸣显得有些困难。因此必须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和视频,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营造一种课文所需要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尽可能地去靠近作者,去理解作者。前面介绍的对课文《再见了,北京》的教学就是一个例子。通过观看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短片以及运动员比赛时、获奖时的图片,看着一幕幕紧张刺激的比赛场面、一幅幅激动人心的获奖画面,学生仿佛自己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奥运会产生了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二、利用教学媒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充分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如教学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或展示图片,或播放幻灯片,或播放视频等等,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如“鸟”字,展示一幅有一只可爱的小鸟站在树枝上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鸟”字便能牢记在心。再比如“舟”字,出示小船的图片以及甲骨文“舟”的写法,孩子们就能十分准确地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象形字时,我还播放了《仓颉造字》的动画视频,孩子们兴趣盎然,认真观看,不仅牢记了其中的部分象形字,对识字写字也有了很大的兴趣。朗读能力的培养也可借助多媒体。一是可以根据文章所需要的情感,配合或舒缓或激情的音乐,在朗读时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朗读氛围的作用,让学生能读得更投入,达到课文所需要的情感。如在朗读诗歌《大海睡了》时,加上一首静谧的钢琴曲当背景音乐,孩子们马上就把读书的声音放得柔和起来了。在朗读故事《赤壁之战》时,当读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时,配上一段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曲,顿时,孩子们就把这种喧闹、混乱的场面读出来了。二是播放优秀的朗读录音,让孩子体会专业的朗读水平,也能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看花灯》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孩子们根据文章“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这几句话进行诗歌仿写,刚开始孩子们的思维没打开,一句都说不出。老师立即给孩子们播放元宵节灯会的各种图片。孩子们获得直观的感受之后,一下子打开了思路,纷纷口吐金句,编出了一首首新的《看花灯》。因此,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能让孩子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切身的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增强阅读能力。生动的画面,真实的情景,可以使文章深奥的道理变得简单明了,使课文的内容变得简单有条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如《鸟岛》一课,课文第三小节写了“鸟多、蛋多、窝多”的特点,文章用了“鸟的世界”、“各种各样”、“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等词语,孩子们虽然知道这些词语表示鸟的多,但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底有多少鸟。而在老师播放课件,看了鸟、鸟窝、鸟蛋的图片后,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边观看还边发出惊叹声,我知道孩子们此时理解了什么叫做“到处”、什么叫做“密密麻麻”了。并且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欣赏,根据课件中真实观察到的情景,孩子们很快总结出鸟岛的特点就是“三多”,即“鸟多、窝多、蛋多”。看,多媒体课件在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上课的专注力
低年级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成熟,还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课文中一些抽象的词语,孩子们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和含义的,不能体会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专注。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识字6》一课,如果是纯粹地进行识字教学,肯定是枯燥乏味的,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词语所描绘的情景再现出来,苍茫的草原一望无边,几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美丽的江南春雨绵绵,雨中的杏花更加娇艳;骄阳似火的海岛长着高大的椰树;冰雪覆盖的高原上有一群群牦牛。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了祖国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直观地感受了不同地区的美丽景色。孩子们从奔放的草原到温婉的江南,从寒冷的高原到炎热的海岛,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他们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低年级孩子的专注力还没有很好的形成。30分钟往往是大部分孩子的极限了。因此,怎样在课堂中尤其是枯燥的课堂中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是老师们研究的比较多的事情。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精美的课件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眼球,让孩子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老师也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一途径。
四、应用电教媒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这些好处,而导致许多老师认为,上课就一定要有多媒体课件,公开课更加离不开多媒体。在此,我认为应用多媒体上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教师。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方便,一般课堂节奏都比较快,难免导致一些老师想要尽可能多地把知识都放入课件中,大量地灌输给孩子,导致孩子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进行交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和老师、和同学的对话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每个苹果上写上生字。一个孩子说“我要*”,另一个孩子找到写这个字的苹果,利用多媒体移动苹果。然后问其他的孩子“对不对”,其他孩子一起回答“对对对”或者“不对不对”。这样的环节,不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氛围、激发了兴趣,更加让孩子们之间进行了互动。掌握了知识。
其次,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适当运用才有效。少数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运用技术,或者显示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上课时各种媒体不停地切换,一会儿电脑、一会儿投影。但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媒体用得越多、越滥,不仅不能起到加强注意力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目不暇接、疲惫不堪,从而分散了注意力。
第三,多媒体课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由于网络课件资源丰富,导致一些教师随便下载课件就直接进行使用,有的甚至和自己的教学过程完全不匹配。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制作。借用别人的多媒体课件时,也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配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课堂还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王秀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2]罗晓东,王勤龙.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
[3]吕振.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关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