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日语会话课程建设

2016-05-30 23:45马晓光
科技风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慕课

摘 要:“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网络课程,具有普遍性、公开性和灵活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正有序地推进和落实,基于慕课的日语会话课程建设顺应了这一趋势,体现出个性化、自主化、互动化、系统化等特点。

关键词:慕课;日语会话;课程建设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大规模开放在线网络课程。它通过网络技术把课堂上的教学、教学后的反馈、师生间的互动、学业中的评价等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大规模”、“开放”、“在线”是慕课的三大主要特点,它决定了慕课具有普遍性、公开性、灵活性。而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时代特征是全球化、大众化、信息化。慕课的三大特性正与这三大特征相契合,顺应了这一宏观趋势,因此,慕课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一、慕课的兴起

慕课兴起于2011年,汇聚了世界顶级大学种类繁多的精品课资源。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创办了Udacity,最初只局限于计算机和数学等领域;2012年4月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推出Coursera网络平台,主要使用英语,也有少数课程使用汉语、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等;2012年5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联合推出了edX,其后全球上百所高校加入了edX。

在国内,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Naubahar Sharif在Coursera开设了亚洲第一门慕课课程“中国的科学、科技与社会”;5月,清华大学成为第一个加盟edX的大陆高校;7月上海交大联合中国C9高校和部分“985”高校共同签署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协议》;8月台湾大学教授叶丙成开设了第一门以中文授课的慕课课程“概率”。仍然是在2013年4月,我国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复旦大学、上海交大、重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近70个成员单位加入。2015年末,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联盟理事长、北大副校长高松院士在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据,经过2年半的发展,联盟成员已经增加到93家,包括近30所985高校,和近70所211高校,目前已累计开设课程近200门,全国受益学校超过1000所,覆盖大学生人群1000万,已有近50万学生通过联盟课程获得了学分,累计有超过100万大学生修读了学分课程。

二、慕课在日语会话教学中的必要性

我国外语教育教学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听说等应用能力的培养日趋重要。日语专业会话课程通常采取的是25人左右的小班集体授课模式,每次课80~100分钟,平均到每个学生只有3~4分钟,教师很难与学生形成一对一的、系统的、良好的互动,也无法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虽然小班集体授课模式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规律,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束缚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使学生不会举一反三,甚至导致学生缺乏广泛的文化知识,不懂交际规则。而“慕课”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融合多个领域的、丰富的、开放的在线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选择相应课程,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身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安排、思考、监控和管理的能力。

但是,目前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慕课课程占85%以上。截止到2016年12月8日,果壳Mooc学院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在数以千计的慕课课程中,以日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只有51门,涵盖了文学、商务、网络、历史文化、医学、法律等领域,唯独没有语言类课程设置;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培养日语能力的课程仅有2门;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培养日语能力的课程有22门,这22门课程都来源于网络上的语言学校,并非本科全日制日语专业教师所开课程,不能满足日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且都囿于单纯的视频讲解,缺少交流互动环节。这表明日语专业在慕课领域的发展尚存很大空間,设计出一门能够满足日语专业学生需要的、包括交流互动的真正的慕课课程势在必行。

三、慕课在日语会话教学中的实施构想

(一)“混合式教学”

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即线下在正常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慕课视频;线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和讨论。

(二)教学音频和视频

选择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短小的教学音频或视频,范围应涉及日常、旅游、商务、文化、国情、经济、时事等各方面,且这些资料的时长要控制在5-8分钟左右。对较难理解部分配以白板演示来讲解,并配以大量练习。

(三)教学反馈

通过互联网手段建立“教师工作室”,以便学生与教师实时沟通。拟采用CAI软件、网盘、网络主页及手机端的移动应用平台等实现。

(四)讨论

建立起方便学生讨论和相互练习的网络平台。

(五)学业评价

运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2010年完成并运行的JAPAN FOUNDTION SRANDARD(JFS)评价体系中的Can-do模式,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配合教师的评价,同时参考学生完成的会话课程数量,给出最终评价。

四、结语

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我国有序地推进和落实。“从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现状来看,高校大学外语正处于转型期,外语听说等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 1 ]基于慕课的日语会话课程建设顺应了这一趋势,体现出个性化——课程涵盖面广,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自主化——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学习时间等;互动化——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讨论;系统化——可作为日语会话教学的资料库雏形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王守红,刘金玲,付文平."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2] 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机遇与挑战[J].外语电化教育,2015(1).

[3] 张殿恩.外语口语慕课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慕课英语900句"为例[J].外语界,2015(4).

基金项目: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6CQ5)

作者简介:

马晓光(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慕课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