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凤
摘 要:师德素养是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人文修养,如何在职前做好师德素养的培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师德素养的培养不是单靠一门课或者几次讲座就能培养起来的。本文结合班级管理实践,探讨了将师德素养融入班级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师德素养;幼儿教师;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79-01
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含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精神品质等。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的品德素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幼儿是生活需要悉心照料,情感需要呵护,学习需要耐心辅导的稚嫩儿童,幼儿教育是孩子最开始接受的学校教育,是幼儿接触社会的初始之地,幼儿教师的言行品性会在幼儿心灵中留下浓重的印记,对幼儿心智形成、习惯培养、社会及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如何在职前培养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笔者认为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体现。而在班级管理中,对师德素养培养起关键作用的是班训的内容及具体实施。下文将具体就班训的提出、解读与具体实施展开阐述。
一、班训提出与解读
一个学校的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一个班级的班训则可以细化到专业技术领域,结合专业特点提出专业技术人员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做好职前道德品质的培养。
既然将班训作为师德素养培养的一部分,班训的提出就不能是随意的,需结合专业特点并能够与时俱进。作为班主任,我结合我校13级学前教育学生在孝感市10所幼儿园就“理想教师形象”做调研的结果,并熟读《教育的真谛》(该书收集整理了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将班训定为:“童心、博爱、笃行、求真”八个字,下面就班训内容做详细解读。
1.童心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如果失却童心,便失去了真心,在生活和教育中便不会以真诚为本,不以真诚为本,就不会从心底感动孩人而最终获得孩子的信任。陶行知先生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一文中也有如下阐述:“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如何才能变成小孩子呢?最根本的则是首先有一颗“童心”。所以,在对幼儿教师师德素养培养时,首先应强调要有一颗“童心”,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要求。
2.博爱
所谓“博爱”就是广博的爱,是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的、没有级别的爱。博爱是无私的,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容纳和善待每一个孩子,能够体谅、理解有过错的孩子,能够客观分析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通过环境和认识的改变来解决问题;只要心中有了爱,就会发现孩子品德和智慧上闪光点,少了横向对比,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来激励孩子。在此充满爱的环境下,再调皮的孩子也能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温顺乖巧,从而造就有信心、理想和博爱精神的下一代。
3.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笃行”是指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并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执行。幼儿不同于成人,3-6岁间幼儿的心智、动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需根据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那么,学习得来的知识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呢?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专业理论与知识外,需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观察和了解幼儿,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一切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本源。如果脱离了这一本源,设计再出色的内容,幼儿没办法完成,仍然是失败的。此外,“笃行”在本处除了有上面的意思外,还强调了学生不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重实践,并培养孩子也要重实践,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4.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反复咀嚼这句话,感觉其中一个“真”字尤其发人深省。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我认为不论在任何时代,社会都需要求真务实、有思想、能创新的人才。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差异”教育,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探索,让每个孩子从小就具备追求真理做真人的优良品质。
以上班训是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点来提出的,也是今后学生从业过程中需具备的优良品质。只要学生在校时能够懂得班训、牢记班训,并按照班训的要求来要求规范自己,对于良好师德素养的建立与形成能起积极促进作用。
二、班训在学习生涯中的贯穿
班训该如何具体在班级管理中贯彻实施呢?在解读“笃行”时提到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提出的班训不能让其只是贴在墙上,而是应该深入学生的头脑,并时刻来自省,这样才能将班训作为师德素养培养的一部分,有效的贯彻在学生培养的始终。具体实施可借鉴胡晋接先生的做法。胡先生在102年前创办安徽省休宁中学时,立下了“诚毅”的校训,同时为所有学生写出了详细的《校训日省》,教学生怎样每天根据校训来反省自己,真正做到“诚”和“毅”。据此,我也写出了《班训日省》,制定了4问,每天晚自习前5分钟由班长带领同学们反省。
①你今日真诚待人了吗?②你今日有爱护班级、关心同学吗?有做出有损班级形象的举动吗?③你今日自习、上课及与人相约有误时现象吗?④你今日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吗?有研究儿童发展规律吗?
只要每天这样反省自己,就能真正做到真诚待人,关爱集体和他人,并最终养成爱学生、善合作、事必躬、求真知的良好师德素养。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侠,范立彬.幼儿教师师德培养探研[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166-168.
[2]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9:189.
[3]何兆基.胡晋接先生教诲学生怎样日省日行“诚毅”校训,http://www.ahage.net/huangshan/2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