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2016-05-30 01:31:03曹著明孔庆涛李扬
职业·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情境

曹著明 孔庆涛 李扬

摘 要:实训室建设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实训室建设现状,提出要建立一个集情境、设备、管理机制于一体的创新型实训室,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实训室 情境 功能 管理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职院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学习、挑战自我,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通过这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该目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是关键。

如今国内现有的实训室主要是先进设备的累加,很少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建设,所以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迫切需要建设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机械挑战创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进入该实训室就可视化——明确要做什么、能达到什么目标;在实训室能设计产品,实现、制作产品;能团队合作;能查阅资料;能讨论、交流、竞赛、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战自我,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建设“机械挑战创新实训室”应在实训室情境、实训室功能、实训室管理机制三方面同时进行,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才能有效开展高质量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一、实训室情境设计

实训室的情境建设至关重要。很多院校即使建设了实训室,买了很多设备,学生还是没有积极性学知识和动手操作,其主要问题是:教学设计是为了学习知识点而学知识点,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只能激发学生暂时的积极性)。如何提升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教学质量,是实训室建设者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训室中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去工作、去学习,完成后能看到、体会到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同时设计小组竞争机制,能有效提升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样就实现了学生为完成项目(任务)去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成果或完成有价值、意义的事;在实训室不单纯是学习,也是模拟社会的工作;小组的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学情境的设计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场地限制、成本等。情境设计的出发点可以高一些,设计某些很有价值、有社会意义的项目,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在执行时可以选择该项目中的某些子项目,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保证实施的可行性。在实训室建设时,还应考虑情境教学中各环节的配套资源。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工作过程,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需要考虑这些环节中的配套设备及资源,以保证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设计和准备中,教师的认真准备将直接影响学生,要引导学生认真工作、学习。

教学情境指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创设一种工作氛围,包括设备、任务、进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这种氛围可以是客观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意识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要实现: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工作);同时能感受到一种氛围——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某项工作(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可以这样说,教学情境应实现学生进入情境后,不仅感受到他是学生,同时也是带着任务的“某职业人”,有学习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完成“职业人”的任务,这也是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某高校设计的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

本情境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设计机器人按指定路径爬坡、下台阶、穿过涵洞、转弯,然后在指定的位置打开垃圾桶盖,取出爆炸物,送至安全区域。该情境的主要特点为:一是问题描述让学生感到所做的工作很有社会价值、现实意义,能调动学生兴趣;二是沙盘能让学生快速明确所要做的工作,使成果可视化,一目了然;三是沙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学习、开展工作,同时也是检验成果的地方;四是问题描述中涉及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五是该情境为目标、成果导向,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展示,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训室功能设计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应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功能,并做好衔接设计。以数控技术专业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为例,该实训室能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并进行包装、展示的整个过程。该实训室共设计有八个区,分别是教学区、讨论区、资料查阅区、电工实训区、钳工实训区、成果展示区、数控实训区和快速制造区,如图2所示。教学区主要开展理论教学,小组讨论,进行任务分配等;讨论区设置工作沙盘让学生交流,模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资料查阅区配备查询电脑、资料柜,配备常用机械加工手册、数控加工教材和相关工具书等;成果展示区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电工实训区实现电器元件的焊装等工作;钳工工作区实现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数控实训区实现零部件的机加工;快速制造实训区实现产品的快速制造。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突出三个特征,分别是可视化、理实一体化、创新。可视化表现在:学员进入该实训室就能感受到专业、团队、学习的氛围;能明确学习目标、工作成果等;很明确本组、本人的主要工作任务;能明确本组成员的基本信息;能很清晰地知道本组的工作进展及与其他组的区别,从而让学生随时能感觉到责任和竞争。理实一体化表现在:该实训室能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在该实训室不仅能完成零部件的设计、仿真加工,还能操作机床完成零件的实际加工,而且还能在该实训室完成相关资料的查阅等。创新表现在学员能根据想法设计产品,快速制造后再优化,从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非常关键。成功的一体化实训室能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的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创设学习与工作环境。

三、实训室管理机制

1.开展“6S”管理

开展“6S”管理非常关键,养成“6S”工作习惯能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列举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为例,应做好如下工作:及时清理实训室不需要的物品;需要的物品设计固定的位置,摆放好,做好标识,包括学员信息、设备信息等,大到机床设备小到工具都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并做好标识;应保持物品、设备的整洁、卫生,并养成长期清洁的习惯;使用设备前先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不安全的行为。总之就是做到清除无用设备,做好有用设备的标识、管理、卫生、安全等工作,并养成习惯。

2.小组合作,自我管理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应分小组进行学习,让小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合作时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为此,教学内容应设置相应项目或环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建立小组管理机制,要求小组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工作计划等,实现自我管理;同时对成果、工作过程、组员表现等进行展示、评价,进而实现自我总结、反思、提升。

3.评价激励机制建设

众所周知,学生对相互之间的评价非常在意。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互评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项目完成后,首先让每组汇报、展示;然后让每组对其他组打分、点评;最后对优秀和待提高组进行总结、反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进行该环节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老师的真诚、认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工作。

4.学习状态可视化

学习状态可视化指的是展示学员的基本信息、工作任务、工作进展、设备使用情况,包括什么人正在用什么设备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进度等,让所有人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为此可以设计“任务管理表格”“团队信息登记表”“工作计划表”等教学文件,来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如图3所示。这些纸质文件需要让学生手签,让其明确各自职责、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要求学习转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既是一个团队,又有各自任务,需要各自的付出才能完成小组任务。

四、小结

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理实一体化,要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创建一个集情境、功能、管理于一体的实训室,这三要素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补充。同时要建设好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还需做好校企合作,及时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和情境,邀请企业人员进行教学项目开发以及教学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关键。建立一个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能有效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从业者,我们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把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好,把理实一体化课上好,办好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曹著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孔庆涛,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李扬,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护患情境会话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