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军
摘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学要抓住语文学习的根本,将语文阅读积累和写作落到实处,练好语文基本功,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水到渠成。
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基本功阅读 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为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教学方向。现就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由此,我想到了武学之道,大凡武林俊杰,皆得力于其上乘的武功,洪七公的“打狗棒法”,丐帮长老几乎人人通晓,而唯洪七公最高。大侠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可谓武学中的绝妙技法,但其威力皆源于他们有了深厚的内功,不是吗?张无忌由于具备了“九阳神功”才得以三个时辰学会了“乾坤大挪移”,而旁观的小昭姑娘只能望尘莫及了。回到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将当前改革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样需要练就深厚的“内功”,没有“内功”的花拳绣腿,只能在街道巷口供人消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语文课的“内功”何在呢?笔者认为,语文课的“内功”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及理解运用和写作能力,说白了就是“读和写”。要问具体依据是什么?这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谈起。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
新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如何摆正这两性的关系,是从根本上认识语文学科特点的关键。语文学科,作为中国母语教育,人文性自然应成为其一个“重要属性”,而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只能也只有工具性。虽然语文学科还有其他重要属性,如基础性、实践性、社会性等,单就学科本身而言,工具性的实现是第一要义。“语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历史最久远、生命力最强的文字,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作为人的交际工具使用。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国语”,我国现行称语文,从它开始设置的那日起,已被深深烙上了工具性的色彩。光绪二十九年的《学务纲要》指出:“中国文学一科,并宜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赀官私实用。”其工具性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叶圣陶老先生在其教育学说中也不止一次强调。但是,我们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不否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笔者上述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分析,只是针对当前淡化语文的工具性,大“炒”人文性看法的反析。笔者认为“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不可割裂的重要方面,机械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有悖于语文学科的本质。正如叶老在《文章例话》的序中写道:“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临时搬出一些知识来,阅读该怎样,写作该怎样,岂不是把整段的兴致分离的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使它化为习惯,必须在不知不觉中受用它,才可以得到真正受用。”叶老这一看法正是对语文学科特点的精辟论断。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看:“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骨肉,“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少了“工具性”人文性也就失去了载体,忽视了“人文性”,“工具性”就失去了生机,因此,语文学科教学,要立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并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化为习惯”“不知不觉之间”受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始终把“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就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书面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现行的新课程强化和凸现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反璞归真。积累能使学生掌握许多活生生的材料,感悟能使学生体味和理解语言的精妙,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逐步形成语感,在积累和感悟的基础上,读写结合,最后形成语言的运用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就是笔者认为的“内功”。脱离根本,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阅读和写作的技法,一味地让学生漫无目的,放任自流地“空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学生的见识阅历必定有限,没有一定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势必有如武学中的花拳绣腿,是经不住考验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强调了“方法、技巧”的重要,然而只有方法和技巧就真能获鱼吗?其实不然,一个游泳者站在岸上就能游泳吗?一个能工巧匠,只听从师傅的条条框框就能“巧”起来吗?由此可见,“鱼固然好,渔当然也重要,要想真正以渔得鱼,还需练习实践。于语文教学中,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练功”。让学生驶入广阔的海洋,以渔得鱼,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中学语文教育是大众化的语言及文字的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受教育的对象的基础阅历是有着其自身的个性和年龄阶段特点的。脱离基础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地把成人的思想意识,过高地强硬下放给他们,让他们过早地充当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社会角色。让孩子脱离实际养成空谈、奢谈、虚浮的习气,于人于国都不利。由此,我想到两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
[2]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