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策略

2016-05-30 22:27:59蔡峰黎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物理有效性

蔡峰黎

摘要: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教师应合理安排,精心准备,规范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从而切实有效地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58-1

一、合理安排,追求实验效率的最大化

1.有代表性。

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堂课中演示次数不宜太多,否则就会主题不明,观察对象模糊,教学过程会显得松散,结构不和谐。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本着“少而精”的宗旨,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以便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实验效率的最大化。

2.明确目的。

演示实验应有明确的目的,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观察;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为实验而实验。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实验,以便让学生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3.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要尽量创设惊、险、奇、趣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可及时进行现场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到惯性时,笔者随手取下一只手表,放在纸条上,然后向讲台边拖动,学生会根据“常识”担心手表掉落地面摔坏……

二、精心准备,确保实验一次性成功

1.备好器材。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筛选和尽快熟悉仪器装置,备好理想的实验材料,做好预做实验,以确保课堂演示实验能一次性成功。比如瓶吞鸡蛋这个实验要想成功,必须充分考虑瓶口大小和鸡蛋大小的关系,稍不留神鸡蛋就会卡在瓶颈处,出不来也下不去,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2.备好内容。

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实验;要估计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未雨绸缪地考虑好应急措施;要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准实验重点和难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拓展。

3.备好学生。

做演示实验前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心理个性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同时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实验中要提出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这样,演示实验才会变得更精彩、有效。

三、规范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1.预习实验。

学生如果在课前不认真预习,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就会毫无准备,只会如同看热闹般看老师实验。要避免这种状况出现,教师就必须把实验前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预习,使学生预先了解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步骤,从而才能在实验时克服盲目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仔细观察实验。

2.讲解示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教师在示范、讲解的过程中务必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教师的一切操作都要合乎要求,做到规范科学,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正确掌握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方法。

3.做好记录。

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将实验操作中必须注意的要点记录下来。比如用电压表、电流表、弹簧测力计等仪器前要调零;在取用天平砝码、移动游码时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电路连接时应先断开开关,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试触等等。

四、关注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1.多方兼顾。

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规范地操作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既要组织全班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和看相结合;既要做好演示实验,又要调控好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不让学生游离在观察与思考之外,防止演示实验沦为教师的“自娱自乐”。

2.设置疑问。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内容设置疑问,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笔者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学生众说纷纭:电压变化了,电流变化了,灯泡亮度变化了……笔者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促使他们课下进入“研究”状态。

3.灵活应变。

学生对演示实验不感兴趣时,教师应灵活变通,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改教师个人实验为师生并进实验,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

五、注重剖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实事求是。

演示实验如果失败了,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切不可用“仪器不行或材料有问题”等话来搪塞;更忌为了得到结论而弄虚作假糊弄学生,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引导学生一起寻找不成功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并正向迁移到学生实验中。

2.反败为胜。

演示实验中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失败”的正面效应,“反败为胜”。例如笔者有一次连接了一个简单电路,可开关闭合后小灯泡都不发光,当即顺水推舟,询问学生:为什么电灯不亮?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提出各种猜想:开关坏了;电池没电了;灯丝断了;导线断了……笔者按照学生的思路,依次换了开关、电池、灯泡,电灯;最后终于查出是一根导线断了。这样处理失败实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展现。

3.改进实验。

为了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可对实验作必要的改进。比如覆杯实验是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一个传统实验,其不足之处是纸张易被水浸湿且易变形漏气,因而失败率较高。如果把玻璃杯换成矿泉水桶,纸片换成乒乓球,并在水桶上事先扎好小孔,用透明胶封闭,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学生更容易记住。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初中物理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让“演示实验”不仅仅止于演示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0:25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