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行为

2016-05-30 10:48:04宋晓燕
新课程·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古诗文行为习惯

宋晓燕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学会灵活地运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1.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对人以爱、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溫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2.培育文雅的礼仪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泰。”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平等待人,尊重别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应具备的素养,人心向善,绝大多数学生是很乐于接受这些东西的。当习惯养成后,学生不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3.孕育孝悌之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推崇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通过传统文化中“首孝悌”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用真心去感恩父母、亲人,去孝敬父母,懂得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懂得感恩回报的人。

4.增强社会责任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用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5.塑造诚信观念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既属于个人修养,又是社会道德规范,通过让学生接受“诚”的教育,教育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工作中,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真诚待人,真诚待事,用心处世,坦诚面对他人,定能做到“为人谋而为忠,与友交而信”。

6.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青少年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愈挫愈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契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应该遵循主动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吸取精髓,大胆运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心灵成长的良好环境,用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其朝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1.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创设浓郁的书香校园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之中,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以达到育人的效果。可以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墙、寓意深刻的景观物,还可以在教室内、学校走廊上方悬挂相关的道德名言,利用校内可开发的资源,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适当开设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校本教育课程,诸如《弟子规》《论语》《了凡四训》《孝经》等的学习,以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同时还要就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制订详细的准则,以此督促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2.诵读千古美文,培育少年君子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因此开展青少年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活动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是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发挥着养德、冶情、益智的作用。在丰富多彩的诵读、表演、展示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美,而且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美与高尚在学生心中得到了统一,习惯与品德在学生身上形成。学生牢记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动力而发奋读书。这雄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淀,是学生受益终生的财富。

3.知行合一,理会、践行

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知行合一,亲身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庄子》的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墨子》的兼爱非攻。

为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可以开展评选“孝亲的好孩子”“文明学生”“践行《弟子规》标兵”“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为陶冶学生情操,可以组建民乐、管乐、书法、武术、楹联社、诗社等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修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让学生在熟背经典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中国传统文化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对时代精神昭若晨露,启示悠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善于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出青春梦想和成功人生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李启洪,许韶歆,张建设,等.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新论: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J].当代教育论坛,2015(4).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古诗文行为习惯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身边的传统美德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06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