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特色文化城镇培育策略

2016-05-30 06:54:10张霞儿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宁波市

张霞儿

摘 要: 宁波市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围绕城乡共同发展的新目标,结合地方城镇实际探索特色文化城镇培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有些地方乡镇文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在总结我国城镇化进程及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关注宁波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宁波市特色文化城镇培育历程,探讨宁波特色文化城镇培育策略。

关键词: 宁波市; 特色文化城镇; 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3-0066-04

一、宁波市城镇化进程与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现状

(一)宁波市城镇化进程与建设现状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之一,加强城镇化工作进程,能促进地方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纵观宁波,目前拥有2560个行政村,其中100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行政村有4~5自然村。宁波市自本世纪初就开始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快空心村、偏远山区村、海岛村、地址灾害村的迁建撤并等举措,促进农村有效集聚,又于2010年启动卫星城市试点,现有8个卫星城市和14个中心镇。近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集聚辐射作用和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据统计,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71182万人,占中国大陆总人口的52.57%[1]。从2000年到2012年,宁波市城镇化总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城镇化状态处于稳定快速上升发展的趋势。宁波市近些年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宁波市城镇化进程。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宁波市城镇化状态都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发展,但近些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及各地工业园区等建设,宁波市的城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宁波市城镇化体系也在日益完善,在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合理局面,并与宁波市地理环境资源保持基本协调状态,呈现东密、中散、西稀的态势。改革开放后,各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过剩致使本地流动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对宁波市城镇化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从全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奉化、宁海、象山、慈溪等沿海地区是宁波拥有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外来务工人员,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顺理成章沿海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业绩凸显。就宁波大市而言,全市城镇区面积不断扩大、交通条件不断改良、住房条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综合环境都取得了进步,各地城镇建设成效非常显著,从而推进了宁波现代化建设进程。

尽管近些年,宁波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外界因素限制,阻碍了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仍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宁波市城镇化进程中过于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由于对城镇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全面,导致很多县级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过于注重城市自身而轻视区域的协调发展,过分重于城市的建设而忽视发展产业来带动城镇化发展,比如慈溪等地区过于注重工业的发展而轻视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如奉化开发森林公园而非法破坏耕地面积的事例,这些例子都是忽略城镇的有效管理与资源保护所致。在宁波市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如溪口等旅游区热衷于建设大规模城市,从而进行大拆大建,甚者还贩卖古树等历史文物,强拆古建筑等不良行为。也有一些区域把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用来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太过于重视区域的面子工程而忽视城镇人员的基本就业及社会保障需求。其次,宁波市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相比来讲,宁波市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较慢,城镇化水平较低。从而造成区域发展的整体不平衡,拉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再次,宁波市城镇化规模与层级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不协调。尽管宁波市属于沿海发达城市,经济实力比较强,但也有一些地级市下面的城镇仍旧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状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宁波市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现状

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色文化城镇建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由于市民认识的不全面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种种原因导致在特色文化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随着城镇化建设开展力度的加大,有些地方在建设实施中,过度重视经济等效益成绩,从而忽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等问题,尤其是一些特色文化小城镇,诸多文化古迹在城镇规模化建设中遭到破坏,使特色文化小城镇失去难以复制的原汁原味特征。其次,在大多数特色文化城镇中,多数文化古迹濒临灭绝,需要大量的资金去修缮,但由于城镇人口密度较大,相关的主管部门受到利益等原因影响,置很多文化古迹于不顾,并对其进行大拆大建,很多部门注重面子工程,将大多数资金用在行政办公场所的修建上,进而导致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欠缺等现象。在建设中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投机取巧,趁建设之名,将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拆卸贩卖,用新产品掉包装饰,比如古庙建筑等在修建中常有类似事件发生。再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城镇都有总体的建设规划,但是缺乏详细的建设规划及合理的统筹管理,这样的问题致使特色文化城镇建设出现与环境不协调等状况。最后,宁波市大多数特色文化城镇,其建设大体上雷同,尤其是旅游环境等方面缺乏地域性建设特色。宁波市地域特色鲜明,文化亦是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不同地方区域的特色文化城镇应体现出不同的历史、民族及区域文化特色,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等不良现象,才有利于特色文化城镇良性发展。[2]

二、特色文化城镇培育的一般策略

(一)制定详细的特色产业建设计划,促进文化特色城镇发展

特色文化城镇的培育离不开周密的建设计划。发展与城镇特色文化并重的特色产业,有利于促进城镇发展。特色文化城镇应定位于产业与文化共同发展、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商业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体。制定文化特色城镇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应遵循特色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在保护城镇特色文化的同时,还应注意经济市场建设、环境保护、古迹相关等修缮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城镇的综合发展与地方文化方面系统运转起来,在保护发展其特色文化的同时促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商业经济模式共同有序协调发展。

特色文化城镇的培育应该能促进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特色作为文化城镇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城镇发展的根本保证,经济实力虽然影响文化特色城镇规模的扩大及发展,也是特色文化城镇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文化也是重中之重,可以促进特色城镇可持续发展,通过文化城镇建设发展,拥有特色产业发展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何况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每个特色文化城镇都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比如,有些小镇以越瓷等器物为地域的特色产业,有些地域以金银彩绣等刺绣为地域的特色产业,有些地域以渔业文化为地域的特色产业。发展文化特色城镇的特色产业,不仅仅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及发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特色文化城镇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用城镇发展来承载特色产业的发展,用特色产业市场来繁荣城镇,最终使特色文化城镇与特色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达成和谐局面。

(二)把经营小城镇作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特色文化城镇培育过程中,要注重以市场的眼光来经营城镇。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所以文化城镇的培育也应该是细水长流,精心计划以经营的眼光来进行特色文化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宁波市作为智慧城市,完善特色文化城镇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改变或避免以环境作为代价来发展城镇经济的传统管理方式。通过提高城镇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特色文化城镇的土地含金量,促进文化特色城镇的稳定发展。

(三)挖掘修缮古迹,提高城镇的文化内涵

特色文化城镇一般年代比较久远,有很多特色文化古迹都年久失修,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有计划地对古迹等进行修缮工作,挖掘并弘扬文化内涵特色。但是大多数城镇为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将大量资金投入在城镇大规模建筑物的建设上,从而忽视对城镇文化古迹的修缮工作。在进行文化特色城镇培育的过程中,文化管理等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城镇内文化古迹的修缮工作,保存地方文化并促进其传承发扬。提高文化内涵即提高地方软实力特色,有利于发展文化特色城镇旅游业,也能带动文化特色城镇的经济发展,从而扩大影响及其建设规模。

(四)打造特色文化,构筑城镇建设的灵魂

对于特色文化城镇建设而言,构筑特色文化是其发展的灵魂所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有利于提高城镇的吸引力、提升特色文化城镇的品位和凝聚力及其综合影响力。在特色文化城镇培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城镇有形资产与传统文化无形资产的互补作用,将特色文化城镇的建筑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效结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镇。另外,还要将地域特色文化与当地商品发展相结合,推广发展当地文创商品产业,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镇,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解决本地就业等问题,有效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最后,加强文化特色城镇相关综合文化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活动也是打造特色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五)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周边环境建设进程

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解放群众思想,更新群众传统观念,影响文化特色城镇周边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特色文化城镇发展为示范,加强周边村落特色产业发展及区域第三产业发展,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向地域特色产业转化,使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作为城镇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从而促进城乡产业的有机融合。另外,加大城镇与农村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与农村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城乡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城乡与农村产业的融合,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3]。最后,发展文化特色城镇,发挥地方文化的优势,在吸引更多游客发展商业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镇一体化建设,促进周边地域城镇化建设进程。

三、宁波市特色文化城镇培育个性化策略

(一)争取个性化扶持政策,促进特色文化城镇有序发展

宁波市关于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特色城镇的发展进程。所以,结合文化特色城镇区域特性,有效促进文化特色城镇化发展进程,调整和完善与城镇化发展相关的政策很有必要。首先,完善产业配置政策,结合宁波地方文化特色及传统独特的工艺,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并以该产业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比如,针对宁波沿海地区特色发展各自海岛文化旅游;又如,宁波北仑港通天下、历史文化厚重,适合发展港口文化旅游;再如,宁波是全国著名的服装大市,服装品牌文化特色显著,特别是红帮服装地位显赫,可以发展服饰文化旅游以及美丽乡村旅游等系列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创意规划导向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升新市民的文化消费意识并制定多元化的扶持政策,规范分散经营者的文化经营秩序,同时降低小城镇文化经营活动的经营成本,在自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给与大力的扶持与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政府的引导下,使他们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稳定发展。

(二)培育特色文化城镇,注重创新城镇特色符号

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在人的城镇化方面,目前关注比较多的是身份的城镇化,同时,更应关注文化的城镇化,身份转变是简单的,但观念、素质、习俗等文化城镇化却任务艰巨。从宁波来看,不少地方都轻松地实现了身份的城镇化,但在文化的城镇化方面却进展不大,不少农民身份变市民后,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文明习惯等方面还不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活,而这一适应过程,需要漫长的教育和自觉养成。另外,创新户籍制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宁波市现行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向城镇的转移,创新宁波市户籍制度,有利于农村农民向城镇转移,从而促进文化特色城镇化培育工作进程。

(三)深入挖掘本地优势,发展自我文化特色

两年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了最新一批全国3675个重点镇名单,其中,浙江共有137个镇入选,全省68个县(市)实现了全覆盖。在浙江11个市中,宁波所占全国重点镇数量位居第一,达21个。包括:江北区慈城镇,镇海区澥浦镇、九龙湖镇,鄞州区集士港镇、鄞江镇、姜山镇,象山县石浦镇、西周镇、贤庠镇,宁海县岔路镇、西店镇、深甽镇,余姚市泗门镇、陆埠镇、梁弄镇,慈溪市龙山镇、观海卫镇、周巷镇,奉化市溪口镇、莼湖镇、松岙镇。其中,“出彩浙江——浙江省首届小城镇大文化示范样本”评选活动中,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成功入围,荣获“浙江省小城镇大文化示范样本”称号。慈城镇也是宁波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镇(街道)。慈城镇是中华慈孝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依托浓厚的慈孝文化,充分挖掘和传承保护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繁荣、文化特色活动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全方位构建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目前,慈城镇累计修缮古县城22.5万平方米,新建村级文化礼堂6座,拥有各类文化团队100多支,每年送电影、戏剧下乡约300场,推出城隍庙“周周演”文化惠民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成功案例都是通过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值得我们其他特色文化城镇研究学习,争取自我突破,与时俱进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叶伟春.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经济导刊,2013(4):11-12.

[2] 庞艳. 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9(3):131-132.

[3] 鲁长亮,唐兰.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1586-1587.

[4] 张志萍.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J]. 改革与战略,2014(1):91.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urrent features of local towns, Ningbo,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target of co-development of city and town, is now groping for its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own and reaches some achievement. While there are still som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no charastics in some towns.. On the base of summary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ulture town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town,this text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 town of Ningbo, gropes and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Ningbo special culture.

Keywords: the city of Ningbo; special culture town; cultivation strategy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宁波市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小学 把最好的给孩子
中国德育(2022年9期)2022-06-20 09:19:52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9:00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2:44:39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18:09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我国商贸流通业自主品牌培育发展策略分析
社会责任感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德才铸就智慧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