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广播节目的二次生命

2016-05-30 01:46陈健光
中国广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播二维码广播

【摘要】广播的媒介形式是声音,但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市场的壮大、新媒体平台的成熟,广播节目的传播媒介已不止于传统方式,公众号推送、音频平台分享成为新的传播介质。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通过积极尝试和探索, 找到了“稍瞬即逝”的广播节目特别是精品节目如何进行二次传播的方法,即通过二维码让节目不断得到持续的传播。

【关键词】广播 二维码 新媒体 节目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广州节目制作室每天负责制作五档录播节目(共计4.5小时),节目涵盖了音乐、经济、文化、公益等话题,每年推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也很多。但录播节目交流感弱、节目覆盖区域小,如何使精品节目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2015年,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笔者发现:通过二维码技术以及媒体融合,可以让节目不断得到持续的传播。

一、二维码的概念与操作优点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①

现如今,无论是信息获取、网站跳转、会员管理、手机支付等操作领域,都运用到二维码技术,用手机软件扫描即可操作。而二维码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2.编码范围广;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4.译码可靠性高;5.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如今,网络上有在线二维码生成器,通过复制、粘贴、生成等步骤即可将一个互联网地址转化成一个二维码,相当方便。

二、二维码传播节目的源头:“有声利是封”火爆羊城

广州老牌本土网站“羊城网”在2015年设计了一套名为“广古封”的利是封,以六个吉利、地道、有趣的粤语俚语为主题,并在利是封背面印上微信二维码,微信用户扫描后即可关注网站官方微信,并可以收听广州一位著名主持人用地道粤语介绍该俚语的来源和典故,既具有粤语文化的传统特色,又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最新科技。“广古封”的样品一经网上曝光,就大受广州的七0后、八0后欢迎,首批还未制造出来便已在网店预售一空。②

这是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为商家带来了利润,同时也传播了粤语文化、广府文化。将文创产品、互联网、纸媒有机结合,堪称一个传播的经典案例。广播电台的精品节目是否也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制作成一款含有二维码的产品,通过用户扫描来进行可延续的传播?

有人提出:“传播需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广播的媒介形式是声音(包括声音的生成、存储、传播、播放等)。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媒介形式、唯一载体。没有声音,就没有广播。广播时刻受声音的制约。”③ 但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广播节目的媒介已不止于声音,它可以是新媒体的任何一种形式。

三、与文化团体合作,制作有声明信片

2015年2月8日,本人因主持《韵味岭南》节目受邀参与全国高校粤语文化社团联盟(粤盟)第六届年会,与粤盟缔结“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的同时,联合推出首套《广州风情有声双语明信片》。

该明信片一套6张,每张明信片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广州的一条街道,我们将这些文字制作成有声的音频节目,上传到音频分享平台荔枝FM,随后将节目网址生成二维码并嵌入明信片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该音频节目,从中了解广州文化、学习粤语知识。明信片一经推出,广受粤语社团同学们的欢迎。更有同学表示,将明信片邮寄给国内甚至海外亲友,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文创产品。

四、用二维码打造精品节目有声明信片

由于中央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制作的均是录播节目,一直以来难以克服交流感弱、覆盖区域小的缺点。虽然通过新媒体技术,节目能够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博公开转发,但近年来微博热度有所减退、微信公众号同质化现象严重。而网络虚拟页面虽然能长期存在,但随着热度的减退,阅读量和传播力也会随之而降低。严格来说,明信片属于纸媒,但也属于文创产品,虽然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但却能传递到世界各地。而上面嵌入的二维码,也可通过互联网让人随时随地真切感受广播节目的魅力。

2015年4月,中央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又制作了一套精品节目有声明信片,将已经播出的优秀节目(《坡芽歌书 文字之芽》《荔花飞逝 沁香永存——纪念粤剧大师红线女专题》《石鼓 广州——千里共家园》《美女婆婆,在孤岛上与爱同行》《根源》《粤韵南音 薪火相传》《赛龙夺锦:岭南龙舟巡礼》)制作成一套七张的有声明信片,作为制作室的推广品。

这套明信片通过制作室的“节目进校园”、电台宣传等互动活动进行赠送,获得受众的一致好评,节目的网页点击率也持续增加。央广广州节目制作室的音乐、公益、文化等不同种类的精品节目以网络为平台、二维码为载体、纸媒为传播媒介,进行了二次传播。

五、与出版社合作,用二维码传播广府文化

央广广州节目制作室《韵味岭南》节目与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协助广州越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话国团体,将早前录制的20多首广府童谣音频进行授权,以二维码的形式分享到《广府童谣》这本文化绘本中去,让读者能看漫画、念粤语、听童谣。④

截至2015年 12月,通过二维码扫描在线收听这批广府童谣的人次将近20万,在广州地区引发了有关广府童谣文化的讨论。同时还引起了一大批广府文化名家、广府手工艺大师等对这本书的关注,他们通过《韵味岭南》节目《大家讲童谣》环节亲自录制了30多首广府童谣,这批童谣音频在新媒体平台上已有近20万的收听量。2016年,它们将化身成二维码,加印到《老广新游之广府童谣》这本书籍中重新出版,继续推广。

六、推出“二维码声音墙”

2015年8月30日到9月12日,“前文再续 粤语讲古大师张悦楷诞辰90周年纪念展”在广州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笔者受邀参与该展览的前期筹备活动,将主办方从广东省档案馆借出的一组张悦楷先生生前的录音带数据化,期间搜集的珍贵音频在展览现场通过“声音墙”的概念进行展示。

声音墙,就是将所有数据化的历史音频放置于网络(主办方选择的是荔枝FM音频分享平台),并将各段音频的网址转化成二维码,通过阵列的形式印制在展示板上。据统计,短短两周的展览就有超过5万人次现场扫描二维码收听了这批珍贵的音频。每一个二维码就像一个魔力盒子,把艺术家的音容笑貌、将电台的音频节目从历史的一头传递到另外一头。

这次展览也被广东佛山电台引进到佛山图书馆,并于2015年11月中旬在当地进行展览。而这个“声音墙”的概念还被笔者运用到另外一个活动中。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参事室于2015年10月26日至11月4日举办广州市第六届广府文化周,中央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的《韵味岭南》节目也受邀进行展示和传播。笔者曾于2013年制作系列报道《赛龙夺锦——岭南龙舟巡礼》,期间曾探访过珠三角各地的龙舟文化,该报道与此次广府文化周的龙舟文化展厅相契合。节目组与主办方运用新媒体技术,在展馆现场设立了一幅“龙舟声音墙”,上面配有相关节目的二维码,观众用手机扫描后即可在线收听龙舟文化节目。

七、二维码展现“听得见的公益”

2015年11月29日,专门介绍我国民间公益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的《公益华夏——中国民间公益机构访谈录》在广州购书中心正式首发,该书以纯公益类栏目《公益华夏》为依托,从数百家采访过的民间公益机构中,选出18家有代表性的民间公益机构,重新采访、整理,以访谈的形式结集成书。书中每个访谈前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进入荔枝FM,收听到记者与嘉宾的对话。⑤

选择荔枝FM作为发展平台,是考虑到其背后的发展潜力。近年来,移动网络电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据公开资料,喜马拉雅A轮融资1150万美元,优听A轮获2000万元人民币融资,目前,荔枝FM已完成C轮2000万美元融资,其他厂商则正在进行C轮融资当中。⑥而目前荔枝FM已拥有数千万注册用户,且以年轻人为主,出版方期待这些公益声音能在更广泛的空间被听到。

由于荔枝FM的首页推广以及线下的新书发布,原本《公益华夏》从11月27日开始,日收听量增加至近6000,新书发布前后的几天日收听量达到一万,创历史新高。对一个传播力有限、缺乏交流感的录播节目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虽然之后的收听数据有所下滑,但这本附有节目二维码的公益书籍将在国内每年举办的“公益传播年会”“中国慈展会”“南国书香节”等大型公益活动中持续传播,相信又会迎来一系列传播高峰。

八、建议和总结

传播,让节目更有力量。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广播人,自己创作的节目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很重要,而让这些节目能更为广泛地传播也同样重要。稍瞬即逝的广播节目,除了通过新媒体等互联网领域进行传播之外,先进的二维码技术与文创产品、出版物的融合,能够更为广泛地使节目得到持续性的传播。二维码,可以成为广播节目的二次生命。笔者建议:

1.广播界出版物可以借鉴二维码技术,使广播节目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2.各地广播电台每年均有业务推广会或者节目推介会,附以二维码的有声明信片、有声书籍是一个很好的推介品和宣传品。配合线下的实体活动,既能推介台内的优秀节目,又能凸显电台传播声音的独特性。而且这些相关的实体产品还能继续在社会上广泛推广,保持持续性传播。

3.各地广播电台每年都会印制一批主持人日历(卡片)作宣传推广,建议相关主持人录制一段音频,再运用二维码技术印制在这些宣传品上,受众一扫二维码即可听到主持人的声音,使传播更立体。

4.广播电台的特色就是声音,二维码“声音墙”的概念恰好契合这个特色,在广播电台举办的相关活动内嵌入这个概念,将电台的特色节目、主持人声音等精品音频制造成二维码进行推广,让受众在现场感受声音的魅力。

参考文献

时欣悦《二维码的相关问题》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8X7rFwoxzJUnoo0ozma5Gng_Ox2poPqIFmqL1C5afVZ7ibl34OT56B1FWW_3pEwMMi1DFWnFwyxlfqYRZtXFoH1wkIujFffNA9ybHzjyb3.

蓝龙互动《玩转另类微信红包:“广古封”创新O2O模式》,

http://www.lanon.com.cn/news/1656.html.

胡云杰《尝试给广播一个新的定义》,《中国广播》,2015年第11期。

陈健光《利用新媒体提高广播节目和主持人知名度——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韵味岭南>节目为例》,《中国广播》,2015年第5期。

陈菲《我国首部关于民间公益机构的书籍出版》,http://hxradio.cnr.cn/huaxiazs/dujia/20151201/t20151201_520654085.shtml.

蓝鲸《革传统电台的命是个伪命题》,《中国广播》,2015年第11期。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广州节目制作室)

(本文编辑:莫玉玲)

猜你喜欢
传播二维码广播
可以吃的二维码
二维码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