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一、需求印证:我们为什么选择“伙伴德育”
1.独生子女的心理缺陷决定了德育活动呼唤伙伴德育
苏州大学教授陈国安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败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因为我们所学习和运用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其实都不是建立在独生子女身上。独生子女在生命成长阶段,由于身边缺乏应有的玩伴和相仿生命的协调发展,其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替他人考虑的习惯早已消失殆尽。加上中国式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将儿童的发展潜能完全压制下去。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实现的伙伴德育正好弥补了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伙伴的缺位,让学生在彼此合作和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交往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社会浮躁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需要伙伴德育进行弥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功利、浮躁的心理已经严重侵害了学生生命的个体。正是因为如此,当代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其他生命早已不再包含在其生命体系中,从而形成了其生命中的严重缺陷。
而伙伴德育的实施,将学生的浮躁心态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与其他生命的交往合作中、彼此协调中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与伙伴们共同攻克缺陷。
二、实践愿景:伙伴德育在实施过程中的目标是什么
1.协作共进,增强合作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其根源便在于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合作意识的淡薄表现在缺乏沟通、闭门造车以及凌驾他人。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希望通过伙伴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即以彼此信赖和认可的心理质态下,让学生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沟通、共同协商讨论,并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认知。虽然最终指向于个人的解读,但其整个过程却将习得过程镌刻在伙伴团队的每个成员身上,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2.划分到人,明确责任意识
在伙伴德育的践行过程中,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让每一个成员都要充分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一起共同承担着相同的使命与责任。这样的教育引导其实并不是要故意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是让他们在明确其生命职责的前提下增强责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伙伴德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己的表现不仅仅关乎个人,更关乎集体和伙伴的表现,从而让学生养成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
3.他人视角,建立包容意识
在人的所有优秀品质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包容的品质。包容不仅是原谅他人的错误行为,更重要的是就算这种错误行为已经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自己仍旧能够从他人错误言行的动机出发,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原谅他人行为的过错以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在伙伴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失误与不协调的现象。很多学生明明是自己的过错,还会寻找各种借口与理由,将责任转嫁到他人身上。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伙伴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因此在实施伙伴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已经造成的后果,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告知:团队协作的基础保障就是如果有一方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事情的失败,千万不可以责怪对方,而应该给予对方以包容之态。伙伴德育的精髓即在于此。
4.激发动力,促进竞争意识
伙伴德育实施的过程,其价值和效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彼此的合作,也指向于生命之间的彼此竞争。争强好胜是所有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没有竞争学习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动力;有了竞争,孩子才能更好地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因此在伙伴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从共同协作的任务中探寻出适合学生进行竞争的元素,为学生制定出适合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伙伴德育,给予了学生彼此竞争的平台与策略,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效益,迫使学生在自身活动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价值。
三、策略实践:我们该实施“伙伴德育”
1.在明确分工中学会责任
作为一种小团队方式,讲究的是成员之间的彼此合作与探究,每个成员之间就拥有不同的价值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科学合理的规划中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而便于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分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分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为自己承担的角色共同努力。
例如,为了配合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进校园体验的活动,我们设置了接力跑的游戏活动。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进行工作的划分:有的学生负责运送器材,有的学生负责划分场地,有的学生则训练示范,有的学生则帮助现场组织……
在整个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点拨与引导,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疏导和指正。这样,学生已然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真正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捍卫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任务,逐步养成鲜明的职责意识。
2.在交往互助中学会合作
伙伴德育不仅仅需要学生在自己的任务中完善自我、表现自我,更要求学生在彼此合作的过程,强化对伙伴的信任,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布置制作“八荣八耻”手抄小报后,伙伴德育小组成员立即召开小组研讨会议,对内容收集、版面设计、美工抄写等细节进行分工。当所有的学生都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这些伙伴成员都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了交流,并对对方存在的不足进行友善的提醒。就这样,一幅画面精美、内容充实的手抄小报应运而生了。
在这一案例中,伙伴德育团队活动的开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人物的合作,还需要在分散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汇总交流,让学生经历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的过程。这样,合作的意义才能得到鲜明的彰显。
3.在承担失误中学会包容
伙伴德育在实施过程中,伙伴德育小组成员出现活动操作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成员由于认识能力和调整自我意识的缺乏常常会陷入信心丧失、彼此责怪的尴尬之中。而作为班主任老师则要充分认识到,这其实正是对学生实施引导、强化伙伴德育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学会面对他人的失败时,更要包容,这才是团队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一次庆祝元旦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布置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班级氛围。一名学生在裁剪宣传画时不小心划破了自己的左手,鲜血直流。一个成员的缺失让伙伴德育团队的活动进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此时,伙伴德育小组中已经有成员抱怨。笔者听到之后,则召集团队成员进行引导:“小组成员是每个伙伴德育的重要基础,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都直接是小组成败的关键,因此,小组合作不能光享受荣誉,更要能顶住压力。你们说说这种情况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纷纷意识到作为团队应该荣辱与共,尤其是当小组成员发生了意外和失误时,更需要学生团队之间的包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小组团队合作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生成员中的失误,促进伙伴德育团队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4.在小组比拼中学会竞争
作为班主任,不仅应该充分意识到伙伴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要从实践活动中发掘学生进行欲望表达的竞赛元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激烈健康的元素中展现最好、最棒的自己。
例如,在植物节活动中,我们班举行了种植活动。在活动前,我们在尊重学生集体意愿的基础上,联合家长的力量购置了大量的树苗与花种。而在正式种植前,教师则通过伙伴德育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种植的比赛活动。因为有了竞争,学生对这项活动格外重视,他们除了进行任务划分等常规动作之外,还从种植的先后顺序、种植要领等细节进行了周密安排与设置。在种植过程中,很多实践小组都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决定了当下社会生命个体的存在不可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在与其他生命的交往中实现的。没有伙伴的共同参与,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健全的。因此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整合资源,为学生创设团队协作共进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懂得分享、明确职责,使生命向着更全、更广的明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