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揆
近来有一个实验针对122名大学生,要求他们互换礼物,然后说出送礼前后的感受、是否和送礼一方拉近了距离等。
这个实验的结果使专家们深感意外,因为普遍的看法是送礼要送受礼者喜欢的东西。我有一个亲身经历可以印证上述实验的结果——某年我过生日,一位朋友送我一张饭店的礼品卡,特别向我推荐那家饭店的烟熏鲳鱼。后来我去吃了,烟熏鲳鱼的味道确实不错,所以我一直记得这位朋友的礼物。
有些人喜欢在送礼时加一件小玩意以增添情趣,比如在白兰地酒的礼品盒上放一支樣式新颖的钢笔,或者在精致的巧克力礼盒上附10元星巴克的代用券等。最近的研究显示受礼者并不欣赏这种捆绑式的礼品,他们可能会下意识地把两样东西的价值平均化,这样一来,那件小玩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礼品的价值。所以,送礼并非越多越好。
送礼给男人(特别是男朋友)更要特别注意。专家们调查过多对情侣对对方所送的礼品的反应,有一项发现颇为有趣。女人收到不合适的礼品并不会影响她对双方关系前景的看法,男人则不然。不合适的礼品会使男人很敏感,产生一种自己是另类的感觉,自然也会影响他对双方关系前景的评估。
专家支招说,送男人礼物最好从双方有共同点的地方去考虑。例如男女双方都喜欢游泳,那么送一副高级的、偏光的游泳眼镜是一个绝好的选择。
时下,一种新颖的送礼方式开始流行,那就是以受礼者的名义向社会捐赠——可以是一套给贫困地区学生的课本,或者是捐赠现金支援急需动手术而又无力支付费用的病人。然而,众多受礼者表示宁愿收到实实在在的礼物,有人称即使是最普通不过的旅行包也表达了对方的一片心意,而不是像“捐赠”一样纯粹是道义上的承诺。
专家认为,关系较疏远的人以及夫妻之间的送礼,送“捐赠”并不合适。相反,非常亲密的朋友不会反对接受“捐赠”,而父母则非常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送给他们“捐赠”。
(摘自《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