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慧 孙玺慧
摘 要: 产教融合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动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和“推手”之一,也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之一。以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大赛的多个相关方,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大赛存在的问题,并从办赛模式、赛项设计、资源投入、成果转化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浙江省物流技能大赛;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3-0024-05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而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大赛既是检验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之一,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的推手之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指出,要合理规划、统筹有序地推进全国大赛改革[1]。
一、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发展情况
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大赛作为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及分赛区,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为适应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赛以物流业的核心环节——储存与配送作业为背景安排竞赛,并逐年增加岗位作业内容和难度,2014年起在团体赛内容中增加了运输环节的实操,团体赛赛程一般由制定储存、配送、运输作业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案陈述及答辩、物流职业能力测评、实施储存与配送作业设计方案三部分组成,并安排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竞赛区域进行。2014年起又增加了个人赛项,个人赛项要求选手设计最优的配送运输方案,并在三维配送运输仿真系统中进行实施[2]。2015年参赛选手达到140人。
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经过六年的发展,赛项内容逐渐丰富,参与院校及学生逐渐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大赛的承办组织过程中,校企合作也逐渐深化,经历了最初的没有企业参与,到大赛得到企业冠名资助,再到企业深度参与赛项内容设计和评价等过程。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现状调研及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3]。
2015年,为了解产教融合背景下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课题组对20余所参赛院校及其参赛学生、历年合作企业等大赛相关方进行了问卷调研及访谈,调研结果及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参赛院校认为目前浙江省物流技能大赛比较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比较符合物流岗位工作实际,但没有达到高度一致,且仍有30%的参赛院校认为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不太一致;大赛对各参赛院校的专业建设、实训设施建设等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一半的参赛院校没有融入技能大赛的教学改革项目,即技能大赛的成果没有得到转化。各参赛院校认为技能大赛的校企合作存在如下不足:没有为参赛学生提供优质岗位、合作企业单一、合作不够深入、合作没有持续性、没有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等,尤其是80%的参赛院校期望技能大赛能给参赛学生提供一个企业定向招聘的平台,70%的参赛院校希望大赛能搭建一个与多家物流企业合作的新平台。
从表2可以看出,参加浙江省物流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明显,大部分参赛学生认为大赛对职业素养稍有提高,60%的学生认为参加技能大赛的经历可以让其在就业过程中稍有优势,但仍有20%的学生认为参加技能大赛对其就业的影响不明显,这反映了浙江省物流技能大赛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仍需要提高。
从表3可以看出,30%的合作企业认为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在浙江省物流行业内的影响力不足;20%的合作企业认为大赛的赛项设计与企业实际岗位不太一致;合作企业参与大赛的工作仍以担任裁判、企业宣传为主,没有深入参与大赛的全过程。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改革探究
产教融合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动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和“推手”之一,也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之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也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要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更新竞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使大赛成为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资源转化的平台。目前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大赛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不足、大赛组织中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大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大赛的成果转化欠缺等问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从基于大赛全过程的办赛模式、赛项设计、资源投入、成果转化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办赛模式改革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职业教育要求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其办赛模式必须要体现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参与企业要从个别企业扩大到由行业机构引导的多个企业,参与程度要从简单冠名与宣传到融入技能大赛全过程的深度参与。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自1950年起,世界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了43届,其最高权力机构是世界技能大会,是一个非官方性质的组织,其中有部分是行业协会和企业,借助世界技能竞赛的品牌,世界技能国际组织与一批世界领先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世界技能大赛不仅吸引了各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及行业工人参与,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及其家长[4]。
由政府主导,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办赛模式应从学校组织、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逐渐转化为行业协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共同组织的办赛模式。应借助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浙江省物流行业组织、大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除安排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赛项内容设计及成绩评价外,还可以组织部分企业员工与在校学生同台竞技,在大赛期间,企业不仅可以进行宣传、招聘,还可以参与到物流技能大赛成果的项目孵化工作中。这种办赛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在浙江省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搭建了一个校企合作的新平台以开展校企持续合作,以促进浙江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物流产业的需求变化。
(二)赛项设计改革
产教融合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要求职业技能大赛在赛项设计时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步伐,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同步进行大赛项目、内容、过程和标准的动态调整与更新,赛项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以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世界技能大赛主要依据职业的发展情况设置竞赛项目,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其一些比赛项目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也明确提出: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及时调整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
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0%的参赛院校认为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岗位高度一致,20%的参赛企业认为大赛使用的设施设备与企业生产现场不太一致,30%的参赛院校认为大赛的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不太一致;同时20%的合作企业认为大赛的赛项设计与企业实际岗位不太一致。这些与产教融合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赛项设计应从以学术专家为主的设计团队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学术专家并重的设计团队,赛项内容应结合企业的物流管理真实项目,更紧密结合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步伐,更好对接物流行业标准和优秀物流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同时紧扣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员的标准要求,具体内容从传统的储存、配送、运输扩展到现代一体化物流活动;团体赛的赛项设计还应紧抓职业素质培养,将团队学习、团队训练、团队精神融入整体竞赛过程中[5]。赛项设计还应体现大赛对参赛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参赛院校在备赛过程中同时根据竞赛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可以促进比赛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培养出更多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学生。
(三)资源投入改革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目前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软件资源主要由合作企业赞助,但硬件资源投入主要以政府、院校为主。赛场设在承办院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参赛院校备赛过程的训练也大都在本校内的实训基地,调研显示只有35%的参赛院校的实训设备基本满足备赛需求。虽然在比赛前数周,承办院校会开放物流实训基地给各参赛院校做赛前训练,但仍满足不了需求。
基于这些问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大赛的资源投入尤其是硬件资源投入也应体现校企深度合作,某些物流设施设备可由合作物流企业提供或暂时借用;竞赛场地可以安排在承办院校的物流实训基地,部分环节可以安排在合作企业的物流工作现场,不仅可以让大赛与企业真实环境一致,竞赛评判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一致,还可以节约资源投入,同时企业员工也可作为参赛选手同台竞技。
(四)成果转化改革
目前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承办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了基于大赛的实践教学项目,且合作企业与企业兼职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大赛成果转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承办院校的教学改革,但一方面目前转化成果没有推广到其他参赛院校,调研显示50%的参赛院校没有融入大赛的教学改革项目,部分院校认为大赛对其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只是稍有影响,另一方面,目前成果转化是单方面的,没有转化为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也没有为企业生产、研发等提供技术服务。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教学资源转化的平台、校企合作的平台。产教融合背景下,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作用的做法之一便是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以促进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尽可能将大赛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为企业生产、研发等提供技术服务,以进一步促进校企持续合作的平台。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技能大赛需要加强大赛的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技能大赛引领职业院校为区域产业升级服务。
四、展望与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作为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和分赛区,浙江省高职物流技能大赛应针对大赛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不足,大赛组织中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大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大赛的成果转化欠缺等问题,从办赛模式、赛项设计、资源投入、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大赛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当然,如何提高大赛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实现大赛的校企深度融合是改革的关键,这需要大赛的各个参与体,即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企业、承办院校、参赛院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EB/OL]. (2013-1-21)[2015-6-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69/201302/147481.html
[2] 张启慧,王伟. 产教融合背景下物流技能大赛中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73-75.
[3]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
[4] 黄旭升,董桂玲. 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比较[J]. 职业教育研究,2012(2):19-20.
[5] 汤晓华,吕景泉.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及其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81-84,88.
Abstract: One purpose of industry & 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its also the common power of th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e skills competition is the supporter and pushing hands, its also one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e essay takes Zhejiang logistics 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ed parties,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proposals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mpetition mode, the project design, the resource input and the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industry & education integration; Zhejiang logistics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on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