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境教学的角度浅谈高中文言文的教学

2016-05-30 15:40刘恩
亚太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文言文高中

刘恩

作者简介:刘恩(1990.03-),女,汉族,湖南双峰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越来越得到重视。新课改后,文言文在高中课文中的所占的比例大幅上涨,同时文言文也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所以,学好文言文是我们急需落实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们改变自己以往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领悟与思考。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文言文教学中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描绘语言,创设情境,陶冶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兴趣得到提高,课堂质量得以改善。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73-02

将情境教学法用于其他的教学,已有诸多学者进行研究,而将情境教学运用于文言文教学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将情境教学应用于文言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学中所创设的有关文言文小说的情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当时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学生感受到他是这个情境中的积极的创造者和成果的享受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动机。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字字落实”的教法在文言文教学屡见不鲜,在文言文的课堂中,翻译和语法的讲解永远处于上风位置。为了将一篇文言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又为了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教师们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却忘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忽略学生的感受;不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内容的讲解缺乏系统性与研究性;对文本注释的讲解限定于框架内,缺乏怀疑与探究精神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讲解文言字词时,往往将一篇篇充满灵动意蕴、有着丰富内涵、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文言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这样我们又如何去从整体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又如何去体味其中的情感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课堂上,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也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低沉;时间浪费了;预定的目标却未达到,这种状态让学习者产生畏惧心理;教学者感到棘手与烦恼。教学时间花费了,学生方法没有得到掌握,学习成绩未有反馈,这些成为中学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笔者发现目前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并且集中表现对字词的理解、内容的分析上。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重视的是文辞的理解、课文的分析、知识的背记。而忽略的文章的诵读、情感的领悟、课外的联系。古代的大家在写作这些美文时所处的背景、年代与我们当今的年代大有不同,不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变化,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反而一味的背诵文言字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严重制约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在新的时代里,如何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情境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一篇文章都赋予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带着情感去学文言文,接受到的思想也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暂时的。

(一)在背景知识的烘托下,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之所以内容难懂,主旨的难解,其首要原因是它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了,虽然遥远,当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文言文的背景知识就可以来消除这些距离与隔阂,以此来领会古人的真情实感。鲁迅曾经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末定”草(七)》中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其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文言文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创作目的,写作背景,生活经历,思想寄托,内心剖析等,它们为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沟通搭设了一座桥梁,为学生创设了和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意境,凭借背景知识这座桥梁,学生能置身于作者设定的环境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刻地体会文本的意义,体验文本的内涵,确定情感基调,感触作者的心灵感受,玩味着自己的品味心得。背景知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搜集这些材料时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背景知识了解的越为深刻越容易进入作者特定的情境之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赏析古文言文的素养。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但是学生如果不了解苏轼当时悲惨的命运,可能很难体味到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和无奈。在背景知识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代先贤一起体悟生命的真谛,感悟澎湃的激情,产生心灵的碰撞。与此同时,学生又可以对比古今,充实认知的时代性,激发思维的创造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以声传情,以情动心,与创作者的灵魂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文言文的教学中,通过诵读来领略作者的情感,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部分,教师需要掌握一些诵读技巧,如语句的轻、重、缓、急,动作是否到位得体,表情的变化幅度是否得当,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通过这些,动情的诵读往往能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激发学生隐藏的、潜伏的情感,从而与教师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情感得到熏陶与感染,情不自禁去亲近文言,喜欢文言。因此,老师在诵读方面要下重功夫,去指导学生诵读,好的教师在诵读时可以使学生声泪俱下。诵读对语感的培养,语法的熟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诵读可以分为三部分,粗读、细读、精读,其中精读是最关键的一步。诵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大声朗读,我们也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读,与时俱进的来读,根据文章的特点配以声乐,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促学,体会情境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在以营造好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将书本的文字、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一个个人物形象似乎就浮现在我们面前,学生也通过角色扮演,强化自己的意识,会更加主动的娶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在表演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共享资料,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沉闷的课堂被生动活泼的课堂多取代,学生再也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学得更有趣,同时又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愈加喜欢文言文的学习。在改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加上自己对他的理解,更加深刻地去体悟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情感。实践证明,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恰当地创设情境,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会逐步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四)以情促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我们去体悟作者的情感,去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习文言文,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在感叹古人智慧的伟大时,要学会思考联系实际。比如,韩愈在《师说》中阐述的“尊师重道”思想,其核心内容就是对当时的人们耻于求师,不尊重教师的这种现状抒发自己的想法,文章中不仅提到了学生应该如何做,也提及了教师应当如何。这种观点透露出韩愈的教师观,“传道、授业、解惑”。联系我们当前教师行业队伍中潜藏的那些“蛀虫”,行为不正,学术造假,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鲁特”,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学会思考,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去联想。

三、总结

情境教学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中,激发的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只是停留在字词的熟记,内容的理解上,而是通过师生的共同的构建,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想文章的每一个事物,了解文物之间的关系,事实之间的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总结事物的规律。文言文小说的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能使他们真正获得体验的活动中去,将生活中许多难题都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校园中窥视社会、认识生活,培养学生开创新的就业机会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的变化与发展的能力。

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既具有语文学科所富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主体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都只是笔者一个人的见解,仅为以后文言文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选集(第六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72.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6.

[3]孙春成著.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M].广西教育出社,2001,8,(1):294.

[4]施良方著.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

[5]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6,(3).

[6]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节录)[J].语文学习,2003,6.

[7]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2):45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文言文高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