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维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15年修订版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内含传统文化的因子,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切入点。
关键词:概论课;四个全面;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18-02
2015年1月至8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对“概论”课教材进行了修订,新修订教材(2015版)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材从前言就提出“四个全面”;第一章第三节第三目介绍“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内涵;第六章充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第七章把“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为节标题;第八章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目标题;第十二章新设立节标题“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内含传统文化的因子,各自都需要得到全面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应以“四个全面”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深植于传统文化
历史上任何一个战略理论的提出必然以我国基本国情作为母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于近代中国国情、革命特征及实践基础;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基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以及马、恩、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改革开放理论则是基于我国严峻的国内情况、世界的时代主题以及人民愿望的现实情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同样受制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因素。习近平在谈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内在的蕴含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良治善治的智慧,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法治社会、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适应与协调,呈现出对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尊重与传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全面性目标,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其文化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体制在内的综合性改革,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其文化体制改革;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要坚持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以德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内容,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思想建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文化特征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文化标准是这一“全面”的重要内容。“小康”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并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求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这说明文化的标准越来越成为衡量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求我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提高我国的文明素养,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特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转化和重塑,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大潮中再生孕育,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实现时代性的转型。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2015年5月,课题组借助“问卷星”进行的“高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而在文化自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认识明确,仍需有效性地引导;对传统文化的践行情况一般,仍需针对性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强烈,仍需积极性地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意识自觉,仍需坚决性地执行。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文化体制改革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体制各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文化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思维。传统文化作为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表现出积极、革新和进步的内容,另一方面表现为消极、保守和落后的内容。对于“三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要注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正确鉴别、推陈出新,努力为文化体制的改革贡献力量。最后,弘扬传统文化,重点是坚持“两创”方针。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革除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为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扫清障碍。如果说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是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提,那么坚持“两创”方针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通过“两创”赋予其新义、改造其形式、增补其内容、深掘其内涵、拓展其外延,使传统文化获得跨时代发展的持久生命力。
四、“全面依法治国”要突出以德治国
首先,要突出以德治国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完善的法治保证社会稳定有序,防止违法犯罪对社会道德的侵害,保障德治的有序进行;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德育对社会秩序的引导作用,促进法治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法治而否定德治,也不能因为强调德治而否定法治。在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观念的同时,要注重道德的引导,力争培养法律意识强、道德境界高的合格大学生。其次,要深化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来推进以德治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道德文化,其中富含法治和德治的文化基因。如儒家中有“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政在人”等思想;道家中有“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法家中有“重法律权威轻儒家礼教”、“法自君出”等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拓展了“德”的外延。一般而言,“德”应该至少包括思想层面、道德修养层面和法律意识层面。我们要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德的引导,注重德的提高,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五、“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思想建党
首先,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思想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形象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根本上是要在思想上建党,传统文化本质上是道德文化,对广大党员干部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增强党性、提高修养具有重要的實践意义。其次,要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深固根本,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搜集关于党性修养方面的传统文化素材,并将其融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如在理论教学中将“民本思想”与党员的宗旨意识相结合,将“修身正己”思想与使命意识相结合,将“内省精神”与作风建设相结合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党员宗旨意识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将使命意识同“学生党员我先行”教育活动相结合等,不仅创新了“概论”课教学方式,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还提高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的创新表达,背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概论”课教学要以“四个全面”为主线,有所突出,有所侧重,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孙代尧.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
[3]杨增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形成渊源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