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习惯;养成教育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诸多不良习惯,这些坏习惯都可以以点带面。就如我今年执教的二实小五(3)班的学生存在很多的不良习惯一样:学生上课不能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话语,不能静下来;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爱做小动作;学习自主性差,不爱预习,完全依赖老师;做事缺乏耐心,粗枝大叶,不注重细节;作业马虎,字迹潦草,作业质量差;做题时,麻痹大意经常添字、漏字、错字、写错数字和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和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作业本上答题也常常发生。也有些学生骄傲自满,计算后不检查不验算。更过分的是有些同学不爱动脑筋,喜欢抄别人的作业。还有些同学对于错题只是一带而过,不找原因,不及时订正。针对这些坏的学习习惯,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时,如何教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静下心来,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
随着课改的进程,我们学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活动法等。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敢于提问和发言了。但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有恃无恐,急不可耐了。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课堂中老师在设疑时,当话还没有说完时,有些同学就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叫喊:“老师,我会,我会……”当老师叫同学上黑板板书时,其他同学则失望不已,根本不去听讲;当教师在讲的津津有味时,却突然被学生莫名奇妙的打断……种种现象耐人深思。为什么课堂中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孩子没有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话语。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静下来倾听呢?
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并适时地请其他同学给予转述,对转述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强化,而对于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在培养孩子的耐性上,我们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办了校园广播站,利用午间10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同时还利用早间10分钟开设了“静心阅读……”读一些数学书籍中趣味故事,了解数学家成长历程等。这样的举措长期下来能让学生静下来学会倾听。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开启了思维的火花,获取了新的知识,培养了能力,才能致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
二、自主学习,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学习是让学生主观地去学习知识,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课前预习。那么何为课前预习呢?所谓的课堂预习是指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可实际上有些同学只是粗劣的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课题,就认为是预习了,还是把学习新知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就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我在要求学生预习时必须做到三步。第一步、将书上的例题读通、读懂并在书上标注出关键从而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第二步、试着做课后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找出疑问和困惑,第三步、将你遇到的问题用菜单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叫同學们预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同学们能够根据我的要求明确分数基本性质的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乘或除以”“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样在新授时老师就能突出强调,加深了印象,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样对于预习中练习的错误,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可见,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圈出关键,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在自己从教的这么些年里,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当考试卷分发,同学看到卷中的错题时都会大叫:“亏死了,亏死了,题目看错了……”这样的情境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所在是孩子们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由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习惯,致使在计算过程中有的把计算符号看错;有的由于在文字中数量关系复杂,层次多,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称术语被混淆和忽视,导致学生解题错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针对这些状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让学生解决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并圈画出关键字和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再列式计算;再是同一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但要注意方法的最优化,这样既发散了思维,又加深了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做题的速度,提高了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