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的妇女观及其当代意义

2016-05-30 09:40黄键
科教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

黄键

摘 要 鲁迅十分关注女性问题并对妇女问题有着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同时试着利用文学的创造表明自己反封建的思想,从中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为女性解放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有关鲁迅许多小说中塑造出的女性与妇女形象,有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方面有过专门的论述与研究,所以为我们在解析鲁迅作品的同时提供很多很好的思维方式和论述角度,本文将从鲁迅的小说入手,并结合其杂文、散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借助前人研究的资料,整体把握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并以此来考察鲁迅本人对妇女问题的看法、态度,从而结合当代妇女解放存在的历史问题,了解对当代的意义,为更好地理解鲁迅对妇女解放提出的具有针对性、实际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女性形象 妇女解放 觉醒意识 现实需要

中图分类号:GI2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66

0 引言

女性作为这个世界的半边天,她们的解放问题将是这个社会的重要问题,妇女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妇女解放与否的重要标识。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单四嫂、爱姑、祥林嫂、子君、刘和珍君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作者在同情她们命运的同时也关注她们的生活并为她们的解放道路发表着深层次的见地,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妇女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社会中的妇女问题,深刻地表明了自己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从现实中取得政治上的权利,经济上的独立,并有意识上的觉醒。

论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解析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而了解鲁迅对女性观的发展变化。二是研究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以及对当代妇女解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出妇女真正的解放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她们自身的转变和现实的要求与思考。

1鲁迅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解析

在有着几千年封建气息的旧中国,妇女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可以说她们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最底层。鲁迅用他锐利的笔锋,发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惊呼,击中了封建制度的弊害。在他的指引下,许多妇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女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当时涌现了许多先进女性。鲁迅在1918年就写了《我之节烈观》一文,开始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往后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女性不幸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女性自身具有的愚昧落后、迷信的弱点的批判,还有对女性站出来抗争的和反叛的称赞与讴歌,也是在此基础上思索妇女的解放问题以及寻找其解放的出路。本文通过解析概括鲁迅作品中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试图去了解鲁迅对于妇女解放的重要的思想,那么鲁迅笔下的封建女性形象主要是以下几类:

1.1 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明天》中的单四嫂是封建社会的悲剧角色。那么她们是封建时期中一个怎样的妇女呢?从《祝福》这作品中的描写展示出“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并且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初嫁的丈夫比自己小十岁早年,丈夫死后,为了免于被卖,而逃到了鲁四老爷家做奴仆,但是在她生活刚趋于安稳时却被婆婆卖到山坳中,再嫁之后,丈夫死了,儿子也被狼吃掉了,她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当走投无路的她再次到鲁四老爷家做佣工时,她已被封建礼教判定有罪:寡妇再嫁,伤风败俗;克夫克子,更是不祥之物。为赎罪名,祥林嫂用她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当作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最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①”。

而《明天》中的单四嫂形象是:“她也是个寡妇,靠着纺纱养活自己和儿子,她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当宝儿病了以后,她求过签,许过愿,求何小仙,最后宝儿是吃了何小仙的药而死去的,但是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单四嫂无法忍受这样精神上的悲哀只求能在梦里与宝儿相见。”

这两部作品表明出是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将她们置于死地的,仔细研究作品会发现像祥林嫂她们这样的妇女,从来没有想过争取做人的权利。虽然祥林嫂一生都在反抗与挣扎,可是封建礼教最终还是酿成了她的悲剧。作品中她的反抗是属于很朦胧的反抗,她不清楚自己到底反抗什么,她很盲目,所以她失败。但是她无力的反抗并不是她的悲剧的最主要原因,鲁迅揭示她们受着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她们疯狂的奴役和压迫,以及她们在意识形态上的精神创伤,说明当时许多像祥林嫂那样麻木生活的女性还是大有人在。

1.2 反抗与妥协的雏形

从封建社会中流传下来的所谓“三从四德”便是对女性的一种行为约束,没有自由,只有义务,而这样的封建礼教不仅深深地植入当时妇女的意识中,更是这些妇女生存在当时社会中的行为准则。而鲁迅正是看到这一点,他要为这些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解除冤屈,揭示问题所在,因此在《离婚》、《风波》、《肥皂》这些作品中,鲁迅成功塑造了像爱姑、七斤嫂,这些敢于公开抗争而又泼辣刚烈的妇女形象。

爱姑虽然是个泼辣敢于抗争的妇女,但是在婚姻的问题上她还是一个失败者。当她的丈夫姘上了寡妇要离弃她时,她整整闹了三年,骂丈夫为“小畜生”、公公为“老畜生”,①并与兄弟一起拆了丈夫家的灶,出了恶气。但是在七大人、卫老爷等官僚地主的威压下,她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他会为她主持公道,而封建秩序和封建利益的维护都是由七大人之流操纵的。当她意识到这点时,最终在“七大人”面前,精神防线轰然倒塌。其实,爱姑外强中干,对弱者逞强,对强者软弱,从勇于反抗到妥协,这就是她的经历。

而在《风波》中的七斤嫂,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的对话来看这一人物形象,对婆婆:“……走到桌边,便将饭蓝在桌子上一摔”;对丈夫:“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对女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此外,对丈夫:“你这死尸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死到哪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还是快吃饭吧!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吗?”②与此对比,七斤嫂对自己的亲人和好心人个个是横眉冷对,非怒即怨,无比霸道;而对待仇人却小心翼翼、客气讨好,见到赵老爷“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跳”,“竭力陪笑”,这样亲痛仇块的事,她做起来可是自然无比。由此可见,七斤嫂是个一股凶悍之气,语言粗俗,个性扭曲,欺善怕恶的精神上的空虚与,感情上的苍白人物,这就是鲁迅对她的写照。

从以上这些形象来看,鲁迅通过刻画这些中产阶级中的女性 ,虽然她们也是在反抗,以自己的言语,自己的行动,对当时那个社会中的不满而表现出来,很泼辣很蛮横,但是在那样的环境里,男性还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主体,社会不认可她们,不管她们怎样的反抗,结局还是悲剧的,这只能说明即使是中产阶级的女性还是逃不了被社会的践踏,她们的身上虽然有进步的地方,她们的反抗意识已经慢慢浮现。④虽然只是行动上的,言语上的,在当时的社会,还是没有触及到根本,即社会制度与观念的问题,所以自身的意义还是有限的,注定了还是走向失败与妥协。

1.3 女性觉醒的代表

在五四运动后,所谓的女性觉醒或者是妇女解放的提倡都显得越发强烈,而在鲁迅的作品中,女性的觉醒与解放意识的升华,这一转变,在《伤逝》与《纪念刘和珍君》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的子君与刘和珍君更是定义为当时的新女性,都是知识分子,也由此作为女性觉醒中的代表典型。

子君与先前所提到的形象不同的是,她受过知识的熏陶,是被“五四”新风浪吹醒的知识青年,在《伤逝》里,她是为了争取婚姻自由,不顾一切非议与讥笑,勇敢地冲出家庭,在她这形象中,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最坚强的,例如:“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③在那个封建思潮统治极为严酷的时代,子君发出这样的呼声,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这是对封建思想怕蔑视和否定,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挑战。但是个性的解放却离开社会的解放而单独解决,没有远大理想的爱情也就失去了基础,例如:涓生和子君由于社会的压力,经济的逼迫,思想性格的弱点,最后还是被迫分手,社会的困窘,使得她的幸福是短暂的,最后还是幻灭。

在这,鲁迅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的解析大致如上,可以大致看出以上的妇女形象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人物、不同的环境中逐步转变的,那么,他的妇女观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转变的?鲁迅通过对这三类女性形象的描写,鲜明而深刻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妇女地位和形态,并希望她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命运,认识自己灵魂中沉重的奴隶意识,争取和男人平等的地位,争取做人的价值,真正摆脱被奴役的处境。然而,怎样才能使女性脱离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真正的做人的权利?这也是鲁迅深切关注和一直思考的问题。鲁迅意识到女性个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个性自由和权利的确认,是女性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

2 鲁迅妇女观的当代意义

2.1 当今妇女意识觉醒的困境

鲁迅认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缺陷以及女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女性的悲剧。而在我看来,依据鲁迅的妇女观点来看今天的女性解放,虽然时代进步了,但是如今女性还是存在着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其包含对女性的观点至今还具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妇女觉醒的困境表现为:(1)传统文化因素影响女性自我解放意识,在中国,长期的传统性别观念形成了男女两性的巨大社会差异和心理差异。例如,女性是与家务、厨房、儿女联系在一起的;男性是与工作、成功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社会性别差异在观念形态上进一步强化,所以至今有些人被视为理所当然,其中也包括女性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依赖,绝大多数的女性都没能突破社会为她们所设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的精神约束,这也就导致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降低。(2)女性事业与婚姻的多重角色的困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中国大城市中,一些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剩女”,与男性一样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独立而有主见,但是并未得到理想的婚姻,对女性来说同时拥有社会职业角色和婚姻家庭角色在两者之间的定位与取舍是比较困难的,这样的“双重负担”迫使女性做出“家庭事业兼顾”的选择,也说明了女性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在这样无法抗衡的社会压力下,许多女性是无法找到平衡的支点的,两者无法兼容,然而事实上,在事业与婚姻中双丰收是女性梦寐以求的,也是女性无法忽视的问题。(3)女性自身的素质阻碍女性解放的意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相较男性而言,妇女往往比男子更缺乏适应能力和自主选择的勇气,难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功,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原因;女性的自卑心理较重、意志力相对薄弱,以及具有屈从、依赖的心理,还有兴趣不广泛,社交面较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并且多数安于现状,不乐于竞争等等,这说明女性自身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3 结语

鲁迅先生在对妇女解放这一问题上的探索和认识,时至今日还是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从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群的理解,可以认识到现当代社会中妇女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要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都有着很好的借鉴。

总之,现代女性的解放,很大程度上市依赖于这个社会中男女价值观的改变,也应该是在男士与女士相互扶持与关系和谐的情况下逐步发展的,而此外,作为解放的主体,女性自身的意识觉醒程度和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健全女性人格的前提下,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要具备的素质品格,更要意识到自尊与自身名誉的重要和维护,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而自强自立与男士同等追求才是争取解放的正确途径。最后,愿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建立更好的更健康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 鲁迅.离婚.鲁迅经典作品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6:242.

② 鲁迅.风波.鲁迅名篇分类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0:51.

③ 鲁迅.伤逝.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6:222.

④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0:336.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2] 刘华山等.鲁迅作品辞典.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6.

[3] 张盛如.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0.

[4] 吴小美,赵学勇.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5] 马延军.华章掠过30年——探索妇女成才之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女性形象
如何使孩子读懂鲁迅作品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温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