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辉
摘 要: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对同一信息或现象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导致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地域和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不同文化的语言,二者对某一信息在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必须熟悉这些差异,否则会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本文主要以礼貌原则视角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失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关键词:礼貌;礼貌原则;语用失误
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对同一信息或现象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导致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地域和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不同文化的语言,二者对某一信息在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必须熟悉这些差异,否则会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本文主要以礼貌原则视角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失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一、利奇的礼貌原则
(一)礼貌
关于礼貌,不同学者观点不一。综合关于礼貌的研究文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a): 礼貌所体现的是交际的一种现实目的。
b): 礼貌就是对他人表示敬意或敬重。
c): 礼貌是一种语体(如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d): 礼貌是一种话语现象。
e):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
在语用界,礼貌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语用现象。它被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建立、维护或提升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常规性的礼貌策略、间接性语言的使用。
(二)利奇的礼貌原则
许多学者都对礼貌现象做过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礼貌观。莱可夫(Lakoff)的礼貌观包括三个礼貌规则(politeness rules):规则一,不要强求于人。规则二,给对方留有余地。规则三,增进相互间的友情。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将礼貌与面子联系起来,提出“正面礼貌”与“负面礼貌”。 “正面礼貌”是指说话人维护听话人正面面子,认可对方的观点和看法,或赞许对方,即:强调双方的一致性或共同性。“负面礼貌”是指说话人采取一定措施来维护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面子,比如:说话人迁就或服从听话人,从听话人的角度着想,不强求对方,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Leech)提出了自己的礼貌原则,共分为六类:
A:得体准则(Tact Maxim): 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a): 尽量让别人少吃亏;
(b): 尽量让别人多受益。
B: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a): 尽量让自己少受益;
(b): 尽量让自己多吃亏。
C: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
(a): 尽量少贬低别人;
(b): 尽量多赞誉别人。
D: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a): 尽量少赞誉自己;
(b): 尽量多贬低自己。
E: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a): 盡量减少双方分歧;
(b): 尽量增加双方一致。
F: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a):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b):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这些准则是人际交往中说话人与听话人应遵守的礼貌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强调的是对交际对象,即:听话人或第三者的礼貌,而非说话人自己,交际时说话人往往都是设法多给别人一点方便或使别人多受益,尽量让自己多吃亏或少受益,从而使对方感受到尊重。
二、大学生英语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
Thomas认为,语用失误的产生就是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某一或某些话语希望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他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由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差异或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的,而后者是由不同语言所处的文化差异或是社交文化习惯引起的。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大学生语用失误较为普遍。
(二)以礼貌原则视角看中国大学生语用失误
在实际会话中,中国大学生语用语言失误和交际语用失误现象较为普遍。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并以礼貌原则视角来对其进行分析。
例1:一个中国大学生对比自己年长的英国人说“Take my bag there!(把我的书包拿到那边去!)
分析:以听话人的角度来说,该话语具有较强的命令性,听话人受益最少,受损最多,因而很不礼貌。英国人听到这句话会感觉中国学生很粗鲁,因而,二者的交流会受到严重影响。
例2: Jack: I' ve got the scholarship.(我获得奖学金了。)
李雷: Congratulations! You must invite me to dinner. (祝贺呀!你必须请我吃饭呀。)
分析:对中国人来说,获得奖励后被要求请客吃饭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没有什么不礼貌。但Jack是个外国人,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受益最少,受损多。Jack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获得奖学金与请吃饭有什么必然联系。李雷的话语不仅不礼貌,而且会导致交际尴尬。
例3:一位中国大学生对他的英语外教说“Mr. Green,perhaps you could read through my essay by Saturday.”(也许星期六之前你可以批阅我的文章)
分析:学生对老师说“…perhaps you could read through my essay by Saturday.”是很不礼貌的,会使得老师的利益受损。话语“perhaps you could read through my essay by Saturday”具有“命令”语用用意,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时还用于表达讥讽、挖苦之意。学生对老师用此话语只会影响交际效果。
例4:A:Is Summer Palace a good place?(颐和园是个不错的地方吗?)
B: Of course!(那当然!)
分析:B的回答“Of course”可能会隐含“What a stupid question!”(怎么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呢?)。“Of course”的言外之意会使A觉得B出言不逊,很不礼貌。
例5:A:You are very clever.(你太聪明了)
B:You bet I am!(那当然了!)
分析:A夸赞B十分聪明,但B却毫不谦逊地承认自己很聪明。B的过多赞誉自己会使得A感觉到B 很自负。B的话语违反了谦逊准则,显得不礼貌。
例6:一名中国大学生对一位英国男士说“Whats your annual income?”(你的年收入是多少?)
例7: 一名中国男性大学生询问一位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女性中国留学生说“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你结婚了还是单身?)
分析:这两位大学生的话语都很不礼貌,出现了重要的语用失误。有些中国人喜欢问别人的私事,按照中国人的礼貌观,这没有什么问题。对于中国人而言,了解私事是交际一方为了缩短和对方横向距离的努力,是表示把对方定位在一个离交际主体相对较近的位置,是出于礼貌。而西方人对隐私很敏感,他人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婚姻状态”对美国人女性来说也是很敏感的话题,涉及隐私。中国学生的话语明显侵犯了该女性的隐私,使其利益受损。而“income”对于英国人,尤其是英国男士来说是很重要的隐私,非常敏感。该大学生的话语使该英国男士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使他的利益受损,显得很不礼貌。
因此,他们的交际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
例8:American:You are wearing a very beautiful dress!(你的裙子真是太漂亮了!)
Chinese student: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不,不,這裙子很一般。)
分析:在英语中,回答别人的祝贺或赞誉时,通常用“Thank you”,而在汉语中人们常用“过奖”、“惭愧”等来表达谦虚。在上述对话中,一个美国人夸奖中国学生的裙子很好看时,她没有用英语中的习惯的表达方式“Thank you”作答语,而是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用“哪里,哪里”来表达谦虚。通过她的答语可以看出她与美国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并暗示说话人在嘲笑对方不懂衣服的样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这种答语显得很不礼貌,会严重影响交际效果。
三、结语
通过以上例子及其分析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国大学生出现了许多语用失误。这表明许多学生在交际中不能准确地、得体地使用英语,因而导致交际中出现了冒失、唐突等不礼貌现象,破坏交际气氛,影响交际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灌输他们必要的语用知识,培养他们的语用意识,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杨潮光.语用学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5]何自然.语用探索[M].广东:暨南大学,2012.
[6]维索尔伦等.语用学的核心概念[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