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鱼图初探

2016-05-30 11:55:47聂志婷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形

聂志婷

摘 要:阴阳鱼太极图被誉为“中华第一图”,本文只摘出阴阳鱼图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图形为线索,从形而上的角度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阴阳鱼图;图形;形而上

阴阳鱼太极图是现代流传最广的一种太极图,《易经》中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所谓太极图,就是表达“无极生太极”的太极生化过程和原理的图式。

阴阳鱼太极图可被分为阴阳鱼图和八卦图两部分,在这里,我只摘出阴阳鱼图来浅薄地探谈一番。从图形上来描述,就是一个空心圆圈,圈内一条“S”线平分出一黑一白,类似两鱼相抱,而黑白之中,又各有一反色小圆圈,就像鱼眼。这样,黑鱼中孕白眼,白鱼中孕黑眼。根据这样的阴阳鱼图,张新先生在其《试探先天八卦太极图与人体生命奥秘》中提出:“太极最初是一片原始的混沌之气,通过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化生为两仪,形成了阴阳环抱,首尾相接的阴阳太极图”,这样的话,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因为静是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太极最初是一片原始的混沌之气,那么这气因何缘由而动,又因何缘由而静?”“如果太极本身自带‘动、‘静的话,那么这‘动和这‘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是一层一层的递进运动,还是无规律可循的不规则运动?”“如果这‘动和这‘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那么在这循环运动中,又是什么让其在运动的某一时刻或某一点生出阳和阴?如果是不规则运动,同样的疑问依然存在。”“如果这‘动和这‘静是层层递进的运动,那么运动到哪个临界点才会产生阳和阴?”

阴阳鱼图外围的空心圆圈,并不只是表达了其封闭性,还包含了圆圈所能表达的特定的圆融含义。李振基先生在其《浅谈阴阳鱼》一文中,运用其丰富的数理知识和天文学知识,剖析了平面阴阳鱼图和立体阴阳鱼图所表达的天文学理论,并且在论述阴阳鱼图与八卦图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除了用阴阳鱼的形式表现之外,还可以用长方形内的黑白三角形表示”的观点,笔者认为如果把长方形当作阴阳鱼图的外围,那么其四个菱角虽然能表达出天文学上的夏至点和冬至点,但却缺失了“负阴而抱阳”的环抱关系,更是缺失了一与多的圆融关系。

那么阴阳鱼图为什么会被称做“鱼”图呢,是因为图中阴阳形似两鱼首尾相接还是有其他原因呢?民国时期著名易学家杭辛斋,在他的《易学藏书》中说,“阴阳鱼”本来叫“阴阳仪”,由于一音之转,才被叫成了“阴阳鱼”。我们都知道阴阳观念先于阴阳鱼图产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据考证《周易》也是经过前人一代一代积累成书的,那么,问题来了,“是先有‘阴阳仪中‘仪的说法,还是先有阴阳鱼图的图形出现?”“如果是先有‘仪的说法,那么是什么契机,让其完成有‘仪到‘鱼的一音之转?”“如果是先出现了阴阳鱼图这个图形,那么除了‘鱼这个形象,古人还把它看成了什么?考古出土的一些文物上的双龙、双凤或双蛇图案与这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笔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不一样的猜想,“水是万物之源”,而且在渔猎文明时期,古人对于水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而水中最常見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鱼了,“鱼”的形象应该是深刻于古人的思想中。又因阴阳鱼太极图曾被称为“先天自然河图”,所以是否可以认为,水是古人开始思考自然万物演化的初始,太极的最初设想的实体可能是水。

阴阳鱼图中两鱼相抱相接,同时又突出了阴阳的不同,而且阳中孕阴,阴中孕阳,这与西方哲学中的“二元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元论的观点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典型代表是柏拉图,他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但柏拉图在说明物质与意识的独立性的同时并没有对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作出论述,倒是马克思的矛盾观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体现了这一交互关系。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与两点论相统一的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或者某一矛盾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重点。在阴阳鱼图的圆周中的某一点上,阴阳必定也是有主次之分的。

总阴阳鱼图,段振离先生在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太极图》一文中提到,“有学者认为,太极圈包括天、地、人三部,它的阳方代表天部,阴方代表地部、中间的‘S形曲线代表人部,人在天地之间。”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可以做一个不一样的分析,阴阳鱼图外围的空心圆圈代表天,而圆圈内的空心代表水,也可说是地,因水可孕养万物,阴阳代表万物,中间的S代表人,这就更全面地说明人和万物都依存于天地之间,而且天地是相互依存的,无天不地,无地不天,同时也能表达出人与其他万物之分别,也表现出了朱熹所说的:“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阴阳鱼图与西方哲学一些主要理论的相通,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不管是佛教、道教、还是中西方哲学,都只是人类探索终极的手段或途径,成佛成仙也只是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人类渴求的是成佛成仙之后所达到的终极。由此,看来人类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渴求和追逐终极,或者说是太极,或者说是道的潜能,虽然具体到个体,不知道这种潜能何时觉醒,就像夸父追日,不息不止。

参考文献:

[1]章伟文.太极图的文化内涵[J].中国宗教,2003(07).

[2]蔡钊.道教太极图与琵琶艺术“体圆和”之关联[J].西南名族大学学报,2008(12).

猜你喜欢
图形
图形的旋转
多变的图形
拼图形
分割图形
图形中的图形
图形中的角
数图形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