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在不断完善。审美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知识,还要具备美的品德和鉴赏美的素养。但是审美教学在复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开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言审美 审美情境 情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要求中审美层面不断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中也就逐渐凸显了这一主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艺术,本身就是借助于文字来传达情感、信息的,同时这个学科又能借助于审美达到丰富学生眼界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审美教学也就更加重要。如何才能切实推进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研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开展语言审美,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个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之前一直没有明确说过开展审美教学,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引导,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一方面,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很难说有什么兴趣,审美教学必须要真的喜欢语文才能开展,有很多学生甚至对于语文感觉无所谓,学不学都能考那么多分数,并没有发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奇妙之处,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过语言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侧重感受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审美艺术性,所以开展审美教学很难。我认为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中华语言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多读多体会。
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诗歌教学,通过为学生讲基本的平仄规律,让学生发现古人对于诗歌发音的研究,平仄转换与情感表达,韵律和声调的转换等等,通过为学生播放示范性的朗读音频,让学生用心体会语言的声调变化。
第二,语文这门学科包括多种文体,散文、议论文、诗歌、小说,而每种文体的语言表达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散文讲究语言的优美流畅、舒适,而语言构造和使用又有叠声词、断句、长短句,跌宕起伏,回环往复,为读者展现一个美妙的文学世界。教师在讲现代文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技巧,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作者采用清新柔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的场景,永远流传于文学史中。遇到这样的文章时,教师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多体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并且推选朗读比较好的同學为我们朗读,充分带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感受语文的语言审美,并且在听的过程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审美的自主感悟。总之,语言审美是开展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对每一句话进行赏析之后才能确切进行整体的审美鉴赏。
二、建立审美情境,是开展审美教学的推动力,也是催化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般开展语言审美,学生不容易很好地融入进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开展审美情境通过丰富的美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来,感受语文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开设审美情境呢?
第一,情境的创造需要教师自身能够具备审美素养。一个优秀成功的课堂和教师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语言特点和教学素养、风格都能直接影响到审美情境的营造,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能够有能力为学生开设审美情境。其次教师自身的语言和教学的肢体动作、教学姿态等都对情境的营造产生影响,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教态和语言。
第二,语文虽然作为一门学科,但是在审美上跨越性是比较大的,既涉及到文学情境的审美,也涉及到道德、音乐、艺术、绘画等等领域的审美,它们之间是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因此在情境的营造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一些积极因素来为审美情境的营造服务。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这篇诗歌主要就是讲述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技艺之高超,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两个飘零沦落的人相同的命运,这种相知相怜的审美如何来塑造情境呢?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来为学生营造相似的情景,通过视觉图像为学生营造出“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来,也就是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来为审美情境的设置服务,从而在真实的场景中便于学生感受丰富的审美效果。
三、情感审美是审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审美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的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审美延续、发扬,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语文教学中情感审美的内容和因素,并且做好教学设计,注重这方面的教学。
第一,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的讲述,渲染文学作家的民族品格、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正确认识的赞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判断。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讲述陶渊明一生的故事,凸显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义利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直和高洁品格值得学生学习。
第二,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审美,并且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是情感审美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在给予充分关注,例如,在学习《套中人》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来激发他们反思自己身边的现象,能够达到很好的举一反三效果,将情感审美和学生的实践很好结合在一起。
第三,情感审美还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鉴赏来达到。一般是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典型,而小说文体也是高中阶段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方面人物形象的阐释与理解,来对人物形象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创作主旨和情感,这样有序的情感审美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学内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感受能力。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就要强调马蒂尔德人物形象的特征,从而从多个方面把握小说的多重主题,完成情感审美。
通过以上几点的简要论述,我们发现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看似抽象,实际上很具体,它包括了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步骤等等,希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