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乐教学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贯彻于音乐课堂的始终,是教师向学生讲解乐理知识,教授学生演唱的必要工具,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手段。本文从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对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于语言艺术进行讲解和探讨,以期为广大音乐教师找到适宜的授课方式,实现音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语言艺术;运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音乐课堂中,语言艺术的作用也是极其之大。一个善于运用语言艺术的老师,必将能够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热情,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从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效果。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广大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更需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通过语言影响和感染学生,提升其审美和鉴赏能力,助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堂上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处在不断的进步和更新之中,视频教学、音频教学等在教学中日益频繁地出现,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学手段虽进步斐然,但较之以往不管怎样突破,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处于主导,是任何科科技教学都难以撼动的。
语言艺术作为音乐教学的手段之一,其一直都是教师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譬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范唱、乐理知识的传授、音乐作品背景和环境的介绍等都离不开语言艺术的发挥,只有借助语言,教师才能进行授课讲解,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音乐。
(二)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中,一个拥有良好的语言艺术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和施展语言艺术的魅力和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演唱要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实质。同时,语言艺术的良好运用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神集中于教师的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圆满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三)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在音乐教学中,如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影响和感染学生,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教师通过语言艺术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内涵和艺术形象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另一方面,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促使学生将音乐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在音乐的帮助下放松身心,净化心理,升华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学中正确运用语言艺术的方法
音乐教育中,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它并于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口头表述,即有声语言,还包括无声的肢体语言以及板书语言等。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就应通过有声与无声的结合,充分展示出语言的意境美、韵律美、直观美等,最大化地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和魅力,将音乐课堂中的效果提升至最高。
(一)彰显文学色彩,突出语言意境美
音乐并非单纯的抽象艺术,在它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渊源和故事,渗透着作品的创作背景、环境等。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也包括向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阐述与音乐相关的文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充分彰显文学色彩,竭力用优美动人的语言向学生描绘出深邃的意境,在日常的演唱教学外向学生讲解相关乐理知识和音乐创作背景等,丰富和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环境和创作背景,教师必须将抽象、艺术的音乐语言文学化,用常规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歌唱之外向学生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
同时,运用文学语言色彩不仅表现在教师对音乐作品知识的讲解,还体现在其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理组织和安排上。鉴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就需要教师合理妥善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衔接好上下内容之间的关系,促使各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丝丝相扣,合理妥善地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时间,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
(二)语速语调适宜,讲求韵律美
音乐教学中,教师情感跌宕、抑扬顿挫的讲解、范唱等能够营造出丰富的音乐韵律之美,从而达到放松学生身心,舒缓其情绪的目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演唱教学和讲解教学中都掌握适宜的语速、语调,充分表现音乐作品和授课内容的张力、影响力。
在教授学生演唱时,音乐教师的范唱必不可少。流畅、自然的范唱能够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整体的音乐旋律,为熟练歌曲奠定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范唱时把握好语言的节奏与旋律,避免演唱时的平庸和拖沓,以恰如其分的节奏和旋律变换表现出音乐作用的丰富内涵与层次,塑造出丰盈的音乐艺术形象,给予学生愉悦的感受,从而建立起对音乐族谱的兴趣,认真地学习音乐和演唱。
与此同时,如上所述,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创作背景,有着绵延的创作故事。要形象地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就需要教师在旋律、和声、曲式等方面高度重视,保持适宜的速度,讲求正确的腔调。在讲解音乐作品时也掌握应有的语速语调,展现出汉语的轻重缓急、跌宕起伏之美,将文学语言与艺术形象高度契合,通过良好音乐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欣赏音乐,提高其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注重形体藝术,凸显直观美
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其范唱、讲解,还通过其形体语言,譬如灵活的肢体动作、适时的眼神交流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等与文学语言共同发挥作用,营造音乐课堂的语言之美。
首先,肢体语言动作。为了打破音乐教学中教师呆板填鸭式的讲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必须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灵活的肢体动作语言,在身体与手势的协调配合下更加形象具体地讲解音乐作品,以更加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音乐作品的深刻情感。在肢体语言动作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将更为直观透彻。
其次,眼神交流。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其所折射的情感承载着超乎语言的力量,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与触动。音乐教师应牢牢抓住“眼神”这一情感交流和传递的利器,在课堂上保持平和的视角,将目光放至更广泛的区域,照顾更多的学生。同时,利用眼神与学生积极地交流,适时传递鼓励和赞许,在无声的眼神语言下建立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和热忱。
再次,丰富的面部表情。展示作品的内涵、表扬和激励学生的方式除了语言,还可以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来完成。譬如在课堂上,为了形象地向学生展现出音乐作品情感的起伏跌宕,教师就应利用表情的轻松、凝重等表现出作品的舒缓、激荡;在观察指导学生时,用点头微笑等表达出对学生的赞许、期望,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情能够得到相应的信号,在教师的认可下树立对音乐的信心和热情。
结语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用颇深,掌握正确的音乐艺术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不断学习和追求的。注重文学色彩、语速语调适宜、讲求形体动作,这些都是施展语言艺术、提升课堂效率的良好途径。除此之外,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设置合理的提问方式等也都是发挥语言艺术的正确方式。音乐教师应不断研习,根据学生特点找寻最为适宜的语言艺术运用方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庄红.浅谈音乐课堂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黄秀花.论“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教学策略[J].青春岁月.2011(16).
[3] 李月.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美[N].山西科技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