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清周
[摘 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基,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第一步工作,要更进一步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实处,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职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叛逆思想严重,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发挥作用。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提升“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方法,以期从理论上丰富学生管理理论,在实践上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70-02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对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服务业的两翼齐飞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按照教育培养的标准和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使中国教育能以更好的姿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德树人”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下面主要谈谈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即以人作为管理中心,在管理模式中一切活动的进行都围绕着人的实际情况而开展。其管理的重点是人,强调对人的尊重、了解,以实现对人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调动,从而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与应用,主要是基于现阶段中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与社会环境下出现的各种思想特征。当前社会环境错综复杂,不良的社会风气与行为在无形中对中职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而中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是非辨别能力差,极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还有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是因为成绩不好或者中考失利而不得已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在这种现状之下,许多中职学生存在强烈的叛逆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状况。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系列的思想特征,中职学校管理模式如果不能基于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则极易引发学生的不满。针对这一问题,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
(一)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提高,关键在“人”。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中等职业教育目的的达成。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常规性的主从关系,以学校为主、以学生为辅,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这与现代学校管理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立德树德”的教育理念相背离。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以学校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未重视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未能使学校和学生、社会和学生的根本利益达到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成长。
(二)传统管理模式束缚
现阶段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采取的是刚性的传统式管理,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以管住学生不出事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在“管”“卡”“压”这样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发言的权利,学生未能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中来,这表面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生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方法不科学的现象。具体来说是管理过程片面强调制度的严谨性,而忽略了對中职学生的人文关怀。各学校把制度建设当作学生管理的良药,造成学校的学生管理中充斥着各种制度、各种条款。当然卓有成效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但是制度只是手段和工具,我们使用制度,但是不迷信制度。对制度的迷信和滥用,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科学性进程。
(三)管理内容上未能注重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校长,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更是教育管理者,学校掌舵人。不能把校长看作一个职位,而应当成一种责任,不能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而应成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而这项事业不断得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本身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在学生管理上,我们要树立长远目标,克服短期行为,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要着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创新的推动者,不以成绩论好坏,更加注重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德行培养和能力塑造,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
三、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中职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帮助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求,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虽然成绩不够突出,但是个性更加鲜明,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真正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对中职学生的日学管理工作之中。
充分认识学生在学校学生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帮助学生开发潜能,老师和学生平等沟通,老师在履行自身教师职能的同时,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校的管理工作要更多的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创造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环境。学校要注重自己的角色转换,从管理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服务者,重视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的学校环境中实现自身更长足的发展。
(二)“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
目前“刚性管理”是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更多强调纪律和权威性,利用制度对管理对象进行强制性管理,“管”“卡”“压”是其管理中常见的手段。而与此相对的“柔性管理”则强调“以人为中心”,是依据共同价值观、共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使用“理”“梳”“导”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个人行动自觉与组织意志相统一的人格化管理。
刚性管理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惩罚机制,能从各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程进行审核和评估,但是在管理中缺少对学生主体的认识和关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柔性管理则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主体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更多的通过个人的行动自觉来达到管理目的,但是由于個体的差别性大,管理的成本就更高,操作的难度增大。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刚柔适度,使两者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者,在开展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刚柔适度,切忌“过”和“不及”,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人性化、优质化。
(三)注重学生长远发展需要
21世纪对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把积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重视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落实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实践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学生的个体能力得到发展,既能适应当下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又为适应未来的社会奠定基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在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基础上,还具有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实战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从学生人格整体发展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创新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总体来说,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变化的核心竞争力。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创新方法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加强。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国计民生。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更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而中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相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落实和提升,中等学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和不断努力,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于中职学生管理之中,中等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
参考文献:
[1]李叙庚.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华章,2014(20).
[2]吴克勤.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人的动机、情绪和需要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宗林莉.地方高职院校分层次学生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陆相刚.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5]蔡卓绩.法律观照下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