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军
[摘 要]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不高、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低以及学生在物理课程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水平不足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通过解决上述问题来改变当前的中职物理教学现状,物理教师要丰富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景式物理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将探究式教学法与中职物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为中职物理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49-01
物理科目在中职教育阶段,是许多专业、许多科目需要学习的基础性课程,中职物理科目的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困境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积极主动探究,通过发现中职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路径来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中职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物理科目学习方面的基础薄弱、物理科目的抽象性较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在中职物理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比
较低。
(二)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不高
中职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中职物理的教学中,学生在物理实验方面的实操能力明显不高,学生普遍做不到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实验,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连实验仪器、实验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都不清楚。
(三)学生在物理课程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
学生在物理课程中的创新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复习过程中、物理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创新思维、创新解题方式以及创新实验的设计以及操作等。当前中职物理科目的教学中,学生在物理创新性思维能力这一方面明显不足,学生在探究创新方面的锻炼仍然不够。
二、解决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困境的策略研究
中职物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程度的增强,都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对应性、目标性的策略研究,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增强学生在物理方面的知识能力。
(一)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改变当前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物理课程的教学重心位置,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展开物理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物理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进行预习,并将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再由教师引导着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二)采用情景物理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动手能力
情景物理實验教学法,即,教师给学生规定一个物理实验的情景,让学生在以这一情景为背景的前提下,自行展开实验设计和操作,从而促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动手能力的提升,增强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力学方面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滑块和斜面是绝对光滑”或者“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实验情景,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下,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和操作实验。
(三)将探究式教学法与中职物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在物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例如:在物理电磁学部分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类似于“电磁在什么条件下会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几种情况”等探究性问题。
综上所述,中职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终极目标就在于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物理课程的教学向专业化教学、高效化教学以及经验教学靠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丰富物理教学方式方法来解决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学习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要采用情景实验教学法来解决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不强的问题,将探究式教学法与中职物理教学相结合,从而解决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不强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健.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困境及策略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3.
[2]刘为远.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6(11).
[3]张婧.中职物理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4(6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