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反思

2016-05-30 02:37金开文杜丽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家庭教育应对措施

金开文 杜丽

【摘 要】近年来,频繁突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侵入校园,打破了校园的安宁和平静。严重危害到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威胁到校园的和谐,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产生了各种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当然暴力行为的“罪魁祸首”是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方式、社会暴力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校园暴力;家庭教育;应对措施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及现象和危害

1.校园暴力定义。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2.校园暴力现象。从近年来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在我国的福建、江苏、广西、云南、广东以及山东等地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中国约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我根据本市部分学生和心理学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3.校园暴力危害。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由于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伦理道德被轻视,网络游戏及电视的侵蚀,社会生活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大众传媒对暴力事件的报道,也会使青少年产生不当模仿的负面效果。

2.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学习的失败,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別差异、不适当的标签学生、不一致的行为管理、不实用的课程、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对已经具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对侵害他人的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不及时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3.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内部关系不和睦,亲子关系疏离,家庭经济等原因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心理,甚至做出暴力行为。

4.青少年抗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家长压力、未来就业压力等,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来看,这些压力都很容易导致他们做出冲动性的过激举动。

三、校园暴力事件的反思及应对措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成功的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取得一致。家庭教育核心问题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尽可能符合学生实际,取得与学校对学生期待的一致。一般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往往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相反,一些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的家长对孩子不抱有任何的期望,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对家长进行宣传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协助学生的发展,携手育人。

2.学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对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甚至穿着打扮,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人格和言行。

要及时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共性特征,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教育方式、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方便个别教育。

更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是平等、尊重的关系,是相互之间形成双方认可的“契约”关系,学生的环境比较自由、宽松,强调顺其自然的发展。青年期的一大特点就是自我意思高涨,有着强而敏感的自尊心,在内心已经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因此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的朋友或伙伴,在这种交流中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压力大,又有很强的独立意思,同时也想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早恋、在班上称霸等,这都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很可能成为心理障碍,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使高中生三年学习生活顺利度过。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及职业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在确定辅导内容是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正确的处理与父母与同伴的关系,尤其是正确看待与异性的交往,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自我的同一。

【参考文献】

[1]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王军《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3]陈会昌《德育忧思》华文出版社1999.

[4]梁自明、赵镜邦《对高中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反思》《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家庭教育应对措施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