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思想的当代意义

2016-05-30 02:09江怡
北方论丛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莱布尼茨经验主义

江怡

编者按:德国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不仅改变了科学和哲学的历史,而且生前与身后都充满谜团和故事性。今年是其逝世300周年,世界各地相关机构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2016年7月17—23日,在德国汉诺威隆重召开了由国际莱布尼茨学会、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和汉诺威莱布尼茨档案馆等联合举办的“第10届国际莱布尼茨大会”。本届会议的规模远超于以往,与会者达400多人,中国学者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达16人。大会的论文在会前就编辑了5大册,会后还有2册在编辑中。此处刊发的一组文章即是从中国代表向大会提交的材料中遴选的。莱布尼茨生前对遥远中国的了解和热爱是无人可以匹敌的。本刊愿借此纪念这位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然而却一直未能亲眼目睹中国一眼的伟大“知音”。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6-0120-13

莱布尼茨是进入中国较早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中国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研究愈加重视。莱布尼茨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他和他的学生沃尔夫一起构建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使整个德国哲学形态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使莱布尼茨的哲学变成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样板,今天仍然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一、莱布尼茨研究在中国

在中国,我们所了解的莱布尼茨与罗素有很大关系。罗素出版过一本专著,即《关于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评述》,这本书是对莱布尼茨的批评。作为一名经验主义者,罗素站在经验主义立场对理性主义哲学提出批评,这个工作引起了国内哲学界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关系的极大关注。由于罗素对莱布尼茨的评述,20世纪80年代起,武汉大学的陈修斋先生,以及他的助手和弟子段德智教授就对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做了比较研究,出版了研究专著《欧洲哲学史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同时,他们还翻译了罗素的评论性著作,也陆续翻译出版了莱布尼茨的一些其他的著作,包括《莱布尼茨与克拉克的论战》和《莱布尼茨书信集》等。这些对国内的莱布尼茨研究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后,莱布尼茨研究也被列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刘孝廷教授带领下,培养了一批从事莱布尼茨研究的硕士和博士,对莱布尼茨研究团队的建设起到顶梁柱作用。在此基础上,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准成立了“中德莱布尼茨国际研究中心”,由此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基地。来自德国莱布尼茨著作编辑委员会的李文潮教授加盟该中心,成为中心的德方主任。中心成立后,中德双方密切合作,在学术交流、师生互访、举办国际会议,以及开展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莱布尼茨的哲学、科学、宗教,以及莱布尼茨与中国的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

二、关于莱布尼茨的哲学与科学

莱布尼茨的哲学与科学对人类思想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更大作用是在科学上。莱布尼茨的哲学研究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性主义观念,但这些观念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他更好地推进科学研究。所以,科学研究应当是他哲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他的哲学研究是为了更好保障他的科学研究。单子论思想并不能被看作他对哲学的最大贡献,相反,他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应当是他关于科学的哲学思想,单子论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个历史年代的神学要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莱布尼茨称为17—18世纪的科学哲学家。如果说我们对他的单子论和天赋观念论等的兴趣,仅仅是一个哲学史研究,出于对历史的兴趣,那么,对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就不是历史的,而是当代的。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应当被看作是普遍采用分析方法处理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典范。经验主义哲学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仅仅满足于对观念的经验来源的考察,缺乏对观念的普遍性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莱布尼茨在逻辑学和数学领域所做的研究,推进了当时人们对于观念的普遍性理解。莱布尼茨的普遍语言观念就是满足知识的普遍性要求,由此对哲学观念给出规定。在这个前提下,莱布尼茨的思想具有非常现代的意义。虽然莱布尼茨生活在18世纪之前,而现代化的观念是在18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但我认为,莱布尼茨的思想实际上是很现代的。莱布尼茨所锻造的很多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维也纳学派提出的统一科学观念,在莱布尼茨那里就已经提出来了。所以,维也纳学派在1928年所发表的《科学的世界观》这篇宣言中,就把莱布尼茨的思想作为他们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莱布尼茨的思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分析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末,李凯尔特和狄尔泰等人提出关于人文科学与精神科学重要性的问题,坚持区分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在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人文科学与精神科学仍然处于一种冲突、矛盾、隔阂之中。如今的人文科学衰落,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人文学科不重要,或人们不知道人文科学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现在的人文科学里缺少科学主义的精神。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里面包含了厚重的科学主义,没有强调科学主义对人文科学的奠基作用。这种科学主义就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对人类知识普遍性要求的科学主义。精神领域中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普遍的出路,而莱布尼茨的哲学或者莱布尼茨的科学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当今解决精神科学所面临的困境提供帮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德莱布尼茨国际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哲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莱布尼茨经验主义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莱布尼茨“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学说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论意义
在“实践”中研究人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莱布尼茨逻辑思想国内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