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2016-05-30 01:46龚翠艳杨春红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推理

龚翠艳 杨春红

【摘要】:在语言学界,有很多学者对模糊语言(vague language/ fuzzy language)都有过研究,但是学者们对模糊语言没有一致的定义,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出发,研究模糊语言在语用中的主要特点;其次,结合其特征进行语法和语用视角的分析,探讨模糊语言背后的说话人意图和话语含义推理方式。本文认为,语用中的话语模糊,一方面是说话人刻意为之,一方面是说话人對合作原则的无意违反,需要在语境中分析说话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推理出模糊语言的具体含义。文章为模糊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说话人意图;推理

一、模糊语言和模糊限制语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言语(utterance)中的模糊是普遍存在的。Deese(1974)认为,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结构中内生的。Jonnan Channel(2000)也指出,总有某些语言表达是意义模糊的,无法被阐释或分析清楚。Crystal(1991:148)将语言中的模糊定义为某一语言单位或语言模式的意义不确定现象。戴建东认为,模糊语言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

造成语言模糊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说话人自身思维结构就是不清楚的,或者说话人并不具备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某事物的能力;其二是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说话目的,刻意地含糊其词。

目前语用学界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模糊限制语(Linguistic hedges)的研究。模糊限制语最早由George Lakoff 提出,他将一些有意用来把事情弄得含糊不清的词语归类为模糊限制语。Prince, Bosk 和Frader(1982,83-97)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将意思变得模糊不清的词或短语。他们将模糊限制语分类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李福印根据模糊限制语的性质,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五类: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和方式模糊限制语。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倾向于认为,模糊限制语是说话人刻意使用的一种说话策略。何自然(1985:28)指出,模糊限制语“实际上是把一些接近正确但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题说得得体些,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些,避免过于武断”。

二、模糊语言的主要特点

Grice(1975)提出在语言中,“真实情况表语义,非真实情况表语用”。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模糊语言与模糊限制语既有语义真值,又需要去分析其语用特点。而说话人刻意模糊的背后往往都有其交际意图。模糊语言影响了听话人对句子真值的判断。例如,

(1) He is more or less six feet tall.

句(1)中,说话人没有办法准确说出目标人物的身高,为了让自己说话严谨,通过增添模糊限制语“more or less”来增加自己的话语的真值,保全语句的真实性。这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模糊限制语,句子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扣。说话人制造模糊是为了遵守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保证话语真实性。

除了增加话语真值之外,模糊语言在交际中往往反应了说话人的某些特殊的交际意图,这些交际意图并没有在句中明示,而需要听话人通过推理得出,例如,

(2)A: 明天天气怎么样?

B: 我想可能会下雪吧。(B看过天气预报)

在句(2)中,B回答的前提是,B已经看过天气预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A的问题,B增加了模糊限制语“我想可能”是为了削弱原话语的意义,从而进行自我保护,避免承担“万一没有下雪”的责任。

模糊语言也常常被用作一种礼貌策略。有时候,说话人不得不说一些“得罪人”的话语,这样的语言是违背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的,也是不被说话人所偏好的(dispreferred)。根据Brown & Levinson (1987)中的研究,不礼貌的行为有可能会损害说话双方的面子(face-threatening),需要用一定策略进行补救。例如,

(3) A:I think the brown horse will be the champion.

B: I kind of want to the black horse to win the race.

句中,A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推断,“棕色的马将会是冠军”。B的话语“黑马赢得比赛”是对A话语的直接反驳,是不礼貌的。为了保全A的面子,B使用“有点儿希望”来模糊整个句子,将自己的观点变得间接,遵从了礼貌原则。

有时候,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使句子信息的不完整,造成语句模糊。这样的语言往往反应出说话人的某种情绪,如,

(4)(丈夫A和妻子B刚刚吵完架)

A: 明天妈几点的车过来?

B: 白天来!

(4)中,虽然B提供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几乎没有效用的。B当然知道具体的时间,但是故意不清楚地告诉B。句子向A传达了B由于刚刚的吵架存在的不满之情。

三、 模糊语言的理解

通过上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模糊语言在语用中履行了相当多的功能,而当听话人理解模糊语言时,需要从语境出发。庞建荣(2008)的分析指出,“模糊语言的理解主要是语境问题,语境因素是影响人们对模糊语言意义理解和判断的主要依据。”这不仅仅是因为模糊句子所依存的语境特征能用来判断句子的真值度,更是由于语境特征可以提供听话人进一步挖掘说话人交际意图的线索。

我们一方面应该依赖语境判断真值:分析句子信息精确度,考察语句参照对象;另一方面还需要从语境中推理出来说话人期望与目的,关注点与兴趣所在。说话人的意图有时候是多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模糊语言还有可能承担多种功能,需要在多轮语境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四、结束语

模糊语言在语境中是多义多功能的。本文从模糊语言和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出发,探讨了模糊语言的几个常用功能,增加句子真值、规避说话人责任、维持礼貌、传达说话人某种态度或情绪。文章认为,想要在交际中正确理解模糊语言表达的隐涵义,必须从语境入手,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同时,作者还认为,在复杂语境中还有一模糊语言多种功能的情况,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Brown, P and Levinson, S. C.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Channell, J. Vagueness Languag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Clark, Virginia P. et. Al. ed. Language Introductory Readings [M]. 3rd Edition. N.Y. : ST. Martins Press, 1981: 420-421.

[4]Grice, H. P. Meaning [J]. Philosophical Review,1957.

[5]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1):18-24.

[6]庞建荣. 模糊语言及其语境依赖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16-17.

[7]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8]杨毓隽.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语教学,2002(4):49-53.

猜你喜欢
推理
云南种子植物特有属领域本体构建及其推理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反例的应用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
《唐人街探案》:异域奇观下的喜剧推理实验
让“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大显身手
“RPR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物理偏科问题的“纠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