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摘要:作为西部边远地区的宁夏,在红军长征的进程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宁夏是长征期间红军最终落脚点选择的必经之处,是红军西征极为重要的战略区域,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
关键词:宁夏;长征;红军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6-0042-04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也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一次远征。长征行程2万余里,纵横10余个省,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红军长征途径的地区中就包括宁夏。作为西部边远地区的宁夏,在红军长征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一、宁夏是长征期间红军最终落脚点选择的必经之处
(一)宁夏是除红四方面军之外各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
红军长征,并不是一次统一的军事行动,而是各路红军从各自根据地出发的充满艰辛和困境的远征,最后均到达陕北,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7日撤离红都瑞金,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途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12个省。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28日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途径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个省。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22日到达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途径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9个省。红二十五军是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留下的一支红军部队,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途径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5个省。由此可见,除红四方面军外,其他各路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中均有宁夏。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红军长征途径的宁夏固原地区不属于国民政府宁夏省的地域范围,而属于甘肃省的行政区划。而从今天的行政区划来看,宁夏是除红四方面军之外各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各路红军长征经过宁夏,给这一偏远落后地区带来了革命的火种,形成了良好的革命氛围,唤醒了宁夏各族人民的革命激情,产生了宁夏境内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对宁夏的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宁夏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8.6万余人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由于战略指向的偏差和军事指挥的偏执,红军损失极大。红军指战员基于惨痛的现状而日渐产生对博古、李德等人不顾实际、本本教条指挥失灵的怀疑和怨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放弃了红军主力挺进至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既定战略目标,制定《渡江作战计划》,明确红军渡过长江后在川西南或川西北建立新苏区。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后,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懋功,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意图。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央在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北上方针的正确性,强调“创造川陕甘的苏区根据地,是红一、四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1] 1935年9月12日,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挥师北上。1935年9月18日,陕甘支队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局找来的天津《大公报》上登載的消息得知在陕北还有一支红军,还有一块仅存的红色根据地。这一莫大的喜讯为红军的军事行动方向指明了路径。1935年9月27日红军占领通渭县榜罗镇,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以陕北作为中国革命大本营,由此开启了党和红军奠基西北的革命历程。
榜罗镇会议后,陕甘支队继续北上,于1935年10月3日到达静宁县界石铺一带。10月4日,红军从界石铺出发,分左右两路向静宁县公易镇、兴隆镇一带前进。10月5日到达单家集(今属宁夏西吉县)。10月6日拂晓,红军离开单家集,当晚到达张易堡。10月7日凌晨,毛泽东率右路军从张易堡出发,行至裴家庄,与左路军会合后继续向北行进,开始翻越六盘山。前锋部队行进至青石嘴时,与国民党东北军门炳岳骑兵第七师第十三团的两个连遭遇。红军迅速将其包围并实施攻击,大获全胜。10月8日清晨,红军兵分两路隔茹河一并向前推进。在白阳城会合后,左路军向北经史家崾岘、李岔、祁家小岔等地,晚上抵王洼村驻扎。右路军继续向东,至乔渠村一带宿营。10月9日,右路军从乔渠村东北下长城塬,到达孟家塬与左路军会合后,进入镇原县境内。经过10天的艰苦行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三)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
长征期间经过宁夏的另一支红军部队是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2月到达陕西洛南县的庾家河,逐步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后获悉红军两支主力部队已在毛尔盖附近会师,遂于1935年7月16日从陕西长安县沣峪口出发,沿秦岭北麓西进。8月初经陕西凤县进入甘肃两当县,绕过天水向北,渡过渭河,攻占秦安县城。8月中旬,逼近秦安以北静宁县,横穿西兰公路,8月15日到达兴隆镇单家集。红军在单家集休整了3天。在这里,中共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召开会议,认真分析了主力红军可能的走向。认为红军主力正在北上,胡宗南部及西北地方势力马鸿逵、马鸿宾部正沿渭河沿线及西兰公路全力阻截红军。决定在西兰公路附近牵制敌人,并尽一切可能控制西兰公路,策应主力红军北上。8月17日,红军从兴隆镇向东,沿西兰公路向隆德县城挺进,攻克隆德县城。8月18日,经隆德县杨家店翻越六盘山抵达固原和尚铺,在瓦亭附近与马鸿宾一部激战,击溃敌军。8月19日,红军由三关口进入甘肃平凉境内。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遂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结束长征。
二、宁夏是红军西征极为重要的战略区域
西征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为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在东征山西失利后,转而向西挺进,以扩大陕甘根据地、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打通国际路线、形成“西北大联合”抗日新局面为战略目标而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把除陕甘苏区以外的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作为战役实施目标。1936年5月18日,《关于西征战役的行动命令》颁发,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力,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组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实施西征战役。是役从5月下旬开始,至11月初结束。在历时半年的作战中,宁夏与西征关系十分紧密。
(一)宁夏是西征作战的主要战场
在西征战役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重要战斗中,在今宁夏境内发生的占据一半以上。据邵予奋研究,载入红一方面军军史的西征期间发生的重要战斗有22次,在今宁夏境内的就有杨郎庄战斗、王家团庄战斗、盐池战斗等11次。另据红二方面军战史和相关资料记载,在将台堡会师前后,红二方面军在今宁夏地区也曾进行过两次较大的战斗。以上两项合计,红军西征期间在宁夏的重要战斗共为13次[2]。除了这些具体的战斗之外,西征期间,中央还曾制定过静会战役、宁夏战役、海打战役3个作战计划。这些作战计划尽管最终未能实现,但作战实施范围都是以宁夏地区为主战场或是与今宁夏所属地域紧密相关的。
(二)宁夏是西征战役的指挥中枢和大本营
当时的宁夏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川区和中部干旱带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总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居于西部地区的中央地带,其东部与陕北接壤,南部与甘肃毗邻,北部与绥远连接。具有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独特性。加之西征战役此时紧锣密鼓地实施,使得宁夏的战略地位显得日趋重要。基于对宁夏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红军西征便把指挥部设在豫旺堡(今宁夏同心县豫旺镇)。1936年6月16日,杨得志、肖华指挥红一军团二师攻占豫旺堡。7月初,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政治部主任刘晓、副总参谋长聂鹤亭随总指挥部进驻豫旺堡,8月底搬到距离豫旺堡40余里的吊堡子村,历时近3个月。通过这个指挥中枢和大本营,掌握着西征战场的动态发展和运行走向。
(三)宁夏是西征期间及其之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肇始地
西征期间在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宁夏。比如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1936年10月20日,在同心清真大寺召开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这个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开辟了回族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原则最初的系统体现。又如红军将台堡会师。将台堡会师和会宁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表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按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统一部署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的,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再如宁夏战役计划,这一军事计划与西路军的历史有着密切联系。宁夏战役计划的中止,使得河东红军与河西红军联系的通道被阻滞,无法继续完成占领宁夏、连接绥远、靠近外蒙古继而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河西红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组建西路军,征战河西和新疆,却逐渐脱离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带。西路军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危险境地,不得不独自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种复杂困境,演绎了几乎全军覆没的悲歌。
(四)西征期间宁夏的国际影响力开始萌生
在此之前,宁夏作为西部一隅的落后地区,外界鲜为人知。即使在国内,国人对宁夏的知晓度都很贫乏,更不用說国外了。1936年8月中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辗转来到宁夏豫旺堡,至9月7日,在红军西征前线工作、生活了20余天。据黄华回忆:“在宁夏前线的豫旺堡,斯诺访问了一方面军和前敌总指挥部,他(埃德加·斯诺)用敏锐、客观、深刻和探索的眼光观察和采访了近百位红军高中级干部。”[3]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西征红军的军事行动、文化生活、民族宗教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宁夏的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介绍。其中“有1/4的篇幅是记述在豫旺地区的采访活动和感受。”[4]随着该书在全世界的广泛流传,宁夏开始向世界传递声音,宁夏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出现,并且日益呈现放大效应。
三、宁夏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
(一)将台堡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西征战役发动以来,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原有的陕甘根据地的基础上,开辟了东西长达1 000余里、南北宽约600余里的陕甘宁根据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几乎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开辟了以岷州为中心的甘南临时根据地。红二方面军实施成徽两康战役计划,创建了陇南临时根据地。三支红军主力实施的三大战役的结果就是产生了甘南、陇南、陕甘宁3个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的战略区域,形成了三大红军主力齐聚甘肃,相互策应、彼此配合的战略态势,造就了“会合之势已成”的大好局面。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1936年9月14日和9月18日,中革军委分别致电红一、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发布《静会战役计划》。要求红四方面军主力自甘南根据地北上,迅速占领西兰大道中段及其周边区域,并阻止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西进,进而向静宁、会宁一带推进;红二方面军牵制和侧击胡宗南部,随后向静会地区靠拢。在此基础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会师。9月30日,西征红军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向隆德、静宁、会宁进击。10月2日攻占会宁。10月7日,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两个团率先到达会宁,与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胜利会合。10月9日,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抵达会宁县城,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10月10日,红二方面军兵分左右两路纵队,由甘谷、武山间抢渡渭水。10月2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左纵队到达隆德县(今属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军团二师会师。这样,红一、二方面军胜利实现了大会师。至此,红军一、二、四3个方面军实现了完整的大会师,历时达两年之久的长征宣告结束。上述史实充分表明,1936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结束之日,将台堡是红军长征的结束之地。
(二)关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同心城会师观点的商榷
关于会宁会师。这一观点由来已久。认为1936年10月9日的会宁会师是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据此,会宁县斥巨资修建了一座三军会师纪念塔,作为会宁红色旅游的标志性建筑。时至今日,当地相关媒体仍在大力宣传三军会宁会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迷惘和偏狭。实际上,当红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之时,红二方面军正按照《静会战役计划》的部署,积极向预定的静宁、会宁地区挺进。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堵截,行动较为迟缓。直到10月22日,其主力部队才到达将台堡,与红一军团二师实现会师,第二天即10月23日,其余部队全部抵达将台堡。可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执行中央和中革军委统一作战部署的前提下,由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共同组成的分阶段、分步骤、分别实施并完成的两次会师。尽管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会师的部队不同,但历史地位应该是一致的。这样看来,距会宁会师稍后几天发生的将台堡会师理应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关于同心城会师。这一观点认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1936年11月12日的同心城会师。同心城的会师比任何一次的会师都更完整、更全面、更具体,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也最合乎情理。同心是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地。[5]这一观点也是有所偏颇的。第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在红一方面军西征战役取得重大战绩、且红二、四方面军成功实施成徽两康战役和岷洮西固战役的有利军事态势下,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三支红军主力在静宁、会宁这一预定的会师区域胜利会师的分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先后完成的军事行动。中央和中革军委这一期间的大量电文足以证明这是一个既定的战略意图。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看到一份有关中央和中革军委要求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同心的电文资料。第二,1936年11月12日的同心城汇聚,不是三支红军主力部队的会合,而是红军在宁夏战役计划由于战场形势的突变而被迫中止、准备全力实施以击破胡宗南部为首要任务的海打战役计划期间,红军各部队在集结当中的一种“偶遇”抑或“邂逅”,并非军事学意义上的“会师”。
综上所述,把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定位于会宁或同心城的论断均是不够符合历史事实的。1936年10月22日的将台堡会师应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这一结论已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新近出版的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这两部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党史著作当中的有关记述所证实。
参考文献:[HJ1.6mm]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16.
[2]邵予奋.红军西征宁夏13战[EB/OL].http://www.nxdsw.net.2012-12-27.
[3]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0:65.
[4]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宁夏史(1919—1949)[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129.
[5]邢万莹.关于红军长征三大主力會师问题探析//鲜红的旗帜——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