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厚权
【摘 要】如何做好德育教育是教育界的永恒课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一些矛盾的突出,使得德育教育也成为当下一个严肃、紧迫的课题。我们认为,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育理念的层次,还要落实成教育实践。
【关键词】德育教育 理念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85
德育教育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新课改下的德育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要认识到位,才能做行为的到位。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包含了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以德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说,德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对德育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可以说,发展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本质目标所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十八大也对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德育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在于通过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以德为先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紧迫性。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做法依旧存在,而且有一些新问题、新冲击、新冲突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年轻、有活力,好奇心比较强,敢于接受新事物,但在鉴别力上还要锻炼,抗挫折能力和心智成熟度也还需要加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吸收社会影响的积极方面,如弘扬大爱大美大善的一些感人事迹,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避开一些社会中的不良因素,防止他们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暴力”等。由此可见,我们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这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果,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加强德育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形”和“无形”的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想让德育教育取得实效,就不仅仅要注重教学理念,还要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切实的教学实践上来。也就是认识先行,用正确的认识做指导,同时在思想到位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实践,提高执行力,行动到位,做到位,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那就要注重工作方法,注重实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形”和“无形”相结合。
行为制度、规范等是有形的,很容易产生比较快速的,量化的效果,是德育教育所必需的。可以把德育教育细化出一些教学目标和教育措施,比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重点单独出来,加以强调,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组织专门的演讲、写作比赛,甚至可以围绕某个方面,如“诚信”等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等。也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和教程,拿出专门的时间来加强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比如每周开展主题学习和讨论。
当然,要取得更为深入、持久、优良的效果,还要注重一些软性的“无形”措施。所以,德育教育更要注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渗透。单独的教育毕竟时间有限,内容有时候也会过于片面,形式也会有一些单一,但如果能够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规范中,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比如,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在教学的开展中,则可以利用各个学科不同的特点,加以具体的运用和阐释,将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如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感;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中看到智慧;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既能促进课程本身的学习,也能体现德育教育的魅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会对学生产生比较好的影响。
三、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需要合作的大项目,仅仅依靠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调动集体积极性,还要善于借力,最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注重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做到“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让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教师就要加强对自己的约束,不断加强自身各个方面的修养。比如,最起码的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自覺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断吸收新营养,与时俱进,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发挥好标杆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不断的向上向善。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力量,形成合力。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除了日常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倡导“以学为主”,同时,教学的方式要不断更新。比如,用好社会实践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德育的生活化,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更全面的发展,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提高教学和教育效果。
第三,还要注重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善于借助社会的力量,形成“正能量”。现在的学校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还要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比如,现代社会节奏逐步加快,一些新兴的媒体和渠道逐步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博、微信等交流软件。教师要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些新媒体、新手段,积极的参与到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正能量的事件和力量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要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到位,要有好的方法和办法。注重思想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有形和无形的结合,注重教师与学生的结合,注重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求真求实,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