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蕊
【摘要】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本文分析了慕课给高校数学课程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慕课 高校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1-01
慕课的全称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的简称。近几年,慕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从2008年第一门慕课的2300人到2011年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超过160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免费在线课程,慕课的发展可谓迅猛。慕课这种公开的教学模式,丰富了高校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慕课的这一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故而我国高校应充分利好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改善传统高校教学模式。
一、慕课对高校工科数学基础课教学的影响
慕课要求授课教师把注意力从复杂的理论推导转向数学概念的提出背景以及应用领域,注重讲解抽象理论中蕴含的数学方法以及思想,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慕课在线授课老师和团队都是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这些知名教授本身知名度高,再加上优秀团队的精心制作,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经典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几乎出现在我们高校工科数学的教材上,例如,目前高校教师教授的高等数学主要内容有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工程等,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的差异性。慕课要求在线授课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多维度的个性化需求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依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学生自然就会倾向慕课。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非常重视大学数学课程,在大学数学课程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大学数学学习效果。闭卷考试就是我们评价学习好坏的常用手段。有了考试这个统一标尺后,教课教师的授课重点就会向考试大纲靠拢,学生都以通过课程考试,拿到学分为目标,最后导致的结果便是当学生走上社会岗位却因为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业单位不满意高校教学质量。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出发,我们不能对所有学生实行统一标准要求,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又要挖掘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这正是慕课教学的精髓所在,慕课注重素养与特色兼备,细分与跨界结合,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在慕课时代,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需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力,强化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慕课与高校数学教学的启示
(一)转换教学主体
首先,每一个大学数学教师都要尽快转变角色,从一个讲授者一个引导者转变。传统的教训模式以“教”为主,而“学”是一个被动的结果。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课件都是授课主体单方面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授课老师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如果再像过去那样向学生灌输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学理论,学生必然会离开传统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人才,教学的主体应当是学习者。这要求我们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转变。慕课延伸出的“翻转课堂”即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后在实际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的作业答疑、问题探讨,共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大量问题可以在学生中自行解决时,教师的职责变为引导和监控,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二)活化授课形式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自身教学的重要性,枯燥、陈旧的满堂讲解和照本宣科使学生失去耐心。面对庞杂的内容,教师不但要理清课程框架归纳知识要点,还须及时将最新教育技术纳入自身知识体系中,采取针对性强、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授课方式。由于数学课的逻辑性强,计算量大,教师往往在黑板上反复验算。但有时教师节奏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教学流畅性打断,学生上课注意力也会减弱,教师可以借鉴慕课的授课的授课方式,对原有的授课知识进行细化重组,围绕一个问题花十分钟左右时间讲解透彻,还要准备相应的习题方便学生巩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并根据授课效课弹性教学,参考和借鉴很多慕课教学的授课方式可将大体量的课程内容碎片化,去除其冗长复杂的印象,真正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慕课必定对高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慕课的发展,势必逼着高校深化教育改革,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的教育需要,这要求我们大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力,增加学习积极性,同时高校教师应善于借鉴吸收,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89-92
[2]吴爱华.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MOOCs)的优势和不足及其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