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邦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64-02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我国,全党、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的全面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多种途径,上好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活动课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另外,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思想品德课至少有25%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及相关实践活动并强调社会实践是本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设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活动课,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由此看来,上好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活动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好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二者互相促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自己语言水平上运用新知识,新概念,它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新概念同化于自己的语言中,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另外,学生的个体知识有限,在实践活动中,当面临一个问题时,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思维灵活性、思辨性和深刻性。
(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逐渐理解他人思想,把握他人的情感、情绪,学会正确认识,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将深刻体会到:要提高语言能力说明问题,还必须依赖于清楚的表达、典型的论据、严密逻辑和贴切的比喻。
(三)可以使信息保留得更长。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处与积极的认知状态,信息被多侧面、多方面的考虑,使信息处于凸显状态,对信息模糊的认识和不确定的疑问更容易被澄清。因此,知识一旦被同化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在大脑中保持也就更长久。这就是为什么凡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知识印象特别深的重要原因。
(四)有利于感情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的感情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是自然形成的。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通过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了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实践活动课的种类、特点及组织实施步骤
(一)实践活动课的种类主要有:
举例说法、身临其境、我看身边事、讨论、交流、实践、分享、思考、看图说话、时事点评、出谋划策、互相抢答、身体力行、换位思考、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等。总之,实践活动课种类和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二)实践活动课主要特点有:
1.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2.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思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前的准备
1.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实践活动课要取得好的效果,要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就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与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的相符的实践活动目标。
2.实践活动手段的设计。实践活动开始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践活动课中学生需要利用各种媒体、网络、调查等多种手段,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讨论等形式其发展学生能力,所以必须设置好实践活动的手段。
3.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离不开教师在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在社会调查研究的活动中,教师就有必须指导学生按分工负责的原则,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
(四)实践活动的实施
1.明确的告诉学生实践活动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放矢,不打乱仗。比如:组织开展调查“当地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受污染状况”的实践活动时,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要全面准确了解当地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受污染状况,切身去告诉水资源遭受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围绕目标,按分工负责原则确定实践活动的任务。比如: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就应实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各自的任务,由谁担任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诉讼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证人都必须做明确的规定等。
3.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去接触社会,深入现实生活,上网查阅,相互讨论,彼此合作,共同分享,从而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小组成员交流心得、体会或经验,形成小组意见,撰写小组调查报告等;全班交流,有小组上台发言,小组间可以互相提问、质疑;形成成果,交流讨论后,引导学生总结调查成果,写出讨论心得体会,举办成果展、墙报等,教师可选择优秀作品推荐或将有价值的建议提交当地政府以供决策参考。
4.实践活动的总结。当实践的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反省自己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比较,从中总结经验、得到教育、得到启发、受到陶冶,从而促使自己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五)实践活动的评价。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取得富有成效的实际效果,其评价主要依据是:
1.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程度。
2.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3.学生能否体验到快乐。
4.学生身心是否得到全面发展。
5.习惯、素质、品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三、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要求
(一)实践活动课要体现出“活性”。一是课程内容要“活”;二是学生活动方式要“活”;三是教学手段要“活”;四是学生能力培养要“活”。
(二)实践活动课要以学生为“主体”。一是让学生自己去想;二是让学生去“说”;三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四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研究、探索。
(三)实践活动课要摆正教师的“位置”。一是教师可以当“编剧”;二是教师可以当“导演”;三是教师可以当主角;四是教师可以充当舞台监督,也可以充当“后勤人员”。
(四)实践活动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实践活动与创造相结合;二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三是单一活动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相结合;四是求知与娱乐相结合。
时下,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进,方兴未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纵深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今天做此文章的目的就是使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同仁都来关注实践活动课、研究实践活动课、组织实施实践活动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和新的模式,不断总结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经验,真正使实践活动课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所活动课题组编著.
[2]《中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柳海民主编.
[3]《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周小山,严先元主编.
[4]《素质教育教师读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9月;李亦菲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