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高校招生的数量逐渐增大,但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用工需求也逐渐减小,中职学生就业范围也逐渐变窄。中职学生目前主要面临着学习、心理和社会三大难题,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只有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日渐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 发展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6-02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成为大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选择。我国高校招生不断地增大,使中职教育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虽然,近几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生可以免费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等扶持政策,但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仍然出现了招生难、办学难的问题。相比较上个世纪的中职教育,其已经失去了优势,中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导致社会对中职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低。部分中职院校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条件,这也威胁着我国中职教育的长期发展。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一、社会认同感低
首先,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仍有残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根深蒂固,只有努力读书走上仕途才是正道,才被认为是有出息的。
其二,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低。产业工人从事的工作最脏、最重、最累,但收入并不高,而且工作并不稳定,一旦经济下滑,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一线工人。不能安身立命,不能养家糊口,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工人,所以上中职学校就读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其三,中职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小。进入同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是干部编制,职校生是工人编制。这种人为的划分,就已经把人分成了几等。干部的选拔任用,理所当然地首先从干部队伍中选拔,工人的机会是极少的。
所以,现在社会上,绝大数的家长但凡有别的选择,绝不会让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让孩子进入中职学习是许多家长无奈的选择,最终造成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学生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
二、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下降趋势
首先,生源质量在下降。现在在中职学校就得的学生绝大多数并不是出于喜欢某项技术,希望将来从事某项技术工作而来学习的,而是出于无奈,由家长做主选择专业。他们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毫无兴趣,再加上本来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也不高,老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
中职教育中的学习目标没有高中教育目标明确,随之学生和教师的压力会小很多,没有压力就难以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以“混日子”的态度学习,虽然个别学生想好好学习,但是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的制约,导致愿望无法实现。
教师的状态容易受到学生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对自我的教学质量要求并不高,并且随着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中职学校也就失去了社会地位,无法长期发展。
其二,教师的自身发展有待提高。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科技水平发展极快,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当今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每个中职教师都提出了发展要求。
促进中职学校发展就必须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都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对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策略的开展培训,使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更新,提升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由“教书型”转变为“专家型”。
其三,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亟待完善。中职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政府每年对重点中学或重点高中的资金投入比较多,但对中职学校投资的有限。中职学校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但目前中职教育仍然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有许多中职学校实习设备不完善,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有提高。中职学校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增强。
完善教学设施,仍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机制,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能很好的解决学生技能提升困难的问题。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来看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学校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工作经验,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中职教育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高校的扩招、生源的减少,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都严重的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将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走出一条属于中职教育专业特色的道路,才能保证中职教育长期良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幸华.对中职教育发展难题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0,19:12-13.
[2]绵阳水电校党委书记、校长商碧辉.破解中职教育发展难题的思考[N].绵阳日报,2009-07-13007.
[3]刘振武.直面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三大难题[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3,06:40.
作者简介:
邓文超(1971-),女,江西人,大连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