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

2016-05-28 03:32:40王希元
财经理论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财政支出经济增长

王希元,杨 璐

(云南大学 发展研究院,昆明 650091)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

王希元,杨璐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昆明650091)

[摘要]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低时,在总财政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当这项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高时,减少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2007-2014年我国财政数据,进一步考察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模型发现,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低于最优值,物质资本支出高于最优值,适当提高人力资本支出和降低物质资本财政支出比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

一、研究目的和文献综述

近两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4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为7.3%,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2015年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机遇战略期,如何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我国政府责任重大。因此,对影响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政府以财政收入和支出作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进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相比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更能够反映政府的实际使用和支配资源的情况,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根据国家财政部和统计局的数据,我国近几年来财政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增长放缓,可是财政支出依然居高不下,逐年增加,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科学地分配财政支出,制定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迫在眉睫。本文将财政支出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一部分用于提高物质资本水平,另一部分用其他表示,重点研究我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政府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主要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林水务等物质方面的投入,支出一方面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总需求增加,直接贡献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为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以保障有一个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主要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人力资本支出虽然不直接贡献经济增长,但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对于各方面的财政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通过比较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能够帮助政府调整支出结构,以实现经济更好更快的增长。

关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国外方面,凯恩斯(1936)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会提高有效需求,带动私人投资,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Kurz(1970)等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政府财政支出仅影响经济向稳态发展的速度,但不影响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Lucas(1988)将人力资本内生化,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有效推动力,随着劳动经验的积累,人力资本质量也会提升,另外还可以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增长才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Barro(1990)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倒“U”曲线,认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国内方面,龚六堂、邹恒甫(2001)讨论了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政府经常性开支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政府的资本性开支增长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而政府支出的波动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2003)通过经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得出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而用于科学研究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又高于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的效应。

本文基于Barro(1990)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框架,研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方面,比较我国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就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模型和实证得出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二、理论模型

按照Barro(1990)的模型框架,一个封闭系统中包含家庭、政府、企业三类经济主体,家庭成员通过消费获得效用,同时家庭成员作为劳动力为企业生产产品;企业雇佣劳动力和租用资本生产产品;企业卖出产品需要向政府缴税。本文将税收用于三个部分,一部分用于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一部分用于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另一部分表示为其他财政支出。

(一)家庭

经济中,家庭成员通过消费获取效用,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效用表示为:

(1)

家庭预算约束方程:

(2)

(二)政府

政府收入为企业生产税,表示为:

G=τY

(3)

其中,G表示政府税收。

政府支出分为三部分:人力资本支出、物质资本支出和其他支出,表示为:

G=G1+G2+G3

(4)

G1=v1GG2=v2GG3=v3G=(1-v1-v2)G

(5)

其中,G1为政府用于人力资本的支出,v1为人力资本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G2为政府用于物质资本的支出,v2为物质资本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G3为其他财政支出,v3=1-v1-v2为其他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

(三)企业

企业雇佣劳动力、租用资本并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生产,在这里把三项财政支出引入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如下:

(6)

其中,Y表示产出即收入,A表示技术水平,L表示劳动力数量,0<α,β1,β2,β3<1,1-α=β1+β2+β3。

(四)竞争性均衡

通过构造现值汉密尔顿函数来求解上述最优化问题:

(7)

一阶条件:

(8)

欧拉方程:

(9)

化简过程:(5)代入(7)得

(10)

(9)处理后代入(8)化简得:

(11)

(8)取对数求导得:

(12)

(11)代入(10)得到消费增长速率:

(13)

可以证明

(14)

(15)

(五)研究物质资本支出、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vi(i=1,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函数γ分别对v1、v2求一阶导,并且令导数等于0,

(16)

(17)

求得:

(18)

同理可得:

(19)

将(18)(19)处理

(20)

整理后

(21)

所以:

(22)

同理:

(23)

经济增长函数γ对v1求二阶导:

(24)

因为:

0<β1,β2,β3<10

(25)

所以:

(26)

经济增长函数对求二阶导,同理可得:

(27)

经济增长函数γ对v求导,一阶导数等于0存在单根,二阶导数小于0,可以估计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财政支出、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关系均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经济增长率γ与某项公共支出占比vi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一方面,财政支出来自于税收,支出增加意味着税收增加,税收增加则家庭收入减少,消费将减少,起到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支出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提高;物质资本水平提高,物质生产要素完善,人力资本水平和物质资本水平的提高将实现产出增加,促进经济增长。两方面相互作用,使得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支出比例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定

本部分通过实证分析考察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本文理论模型框架中生产函数的设定,对生产函数(6)取人均形式,并两端取自然对数可得如下回归方程:

lny=μ1lng1+μ2lng2+μ3lng3+μ4lnk+ε

(28)

其中y表示我国的人均GDP;g1表示人均人力资本财政支出;g2表示人均物质资本财政支出;g3表示其他人均财政支出,由总财政支出减去人力资本支出和物质资本支出得到;k表示人均资本存量,μ1表示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GDP的回归系数,μ2表示物质资本对GDP的回归系数,μ3表示其他财政支出对GDP的回归系数,μ4表示资本存量对GDP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

由于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统计口径发生较大改变,2007年前后数据区别很大,所以本文选取的是2007-2014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

2.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和物质资本财政支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据此本文将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作为人力资本财政支出的来源;将交通运输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环境保护支出作为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的来源。

表1 2007年至2014年我国财政支出汇总表

3.资本存量

通过永续盘存法计算出总资本存量K,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

Kt=It+(1-δ)Kt-1

(29)

其中Kt表示各地区当年资本存量,Kt-1表示上一年资本存量,It表示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δ为折旧率,按照张军(2004)的估算方法,取折旧率为9.6%,本文选取1980-2014年的数据估算资本存量,初期资本存量为1980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以10%得到。通过该方法估算出每年资本存量。

4.数据处理

将各年数据折算成2007年价格表示的实际值,然后各项数据取人均值,经过对数处理得到用对数表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ny)、人均人力资本财政支出(lng1)、人均物质资本支出(lng2)、人均其他财政支出(lng3)、人均资本存量(lnk)。

(三)回归结果

基于eviews8.0数据软件,回归结果为:

lny=0.38lng1-0.221lng2+0.54lng3+0.14lnk+3.079(R2=0.99)

(30)

表2 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回归系数为0.38,t统计量为1.45,P值为0.24,说明现阶段增加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但P值为0.24不够显著;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回归系数为-0.22,t统计量为-1.32,P值为0.27,说明现阶段增加物质资本支出对经济有抑制作用,降低物质资本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P值为0.27不够显著。不够显著的原因是仅有8年数据,数据过少。

图2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的比较

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GDP的回归系数μ1表示的是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GDP的支出弹性,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对GDP的回归系数μ2表示的是人力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对GDP的支出弹性,在图2中为曲线的斜率,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的相对位置表示在图2中。如图2所示,人力资本财政支出比例位于最优值左侧,增加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位于最优值右侧,减少支出将促进经济增长。

(四)原因分析

现阶段增加人力资本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质量的体现,增加人力资本支出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目前我国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时期,对劳动力质量有新的要求,新型劳动力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管理知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我国逐步从产品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本利用率。增加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方面的人力资本财政支出,能够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阶段适当减少物质资本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与政府过度物质资本支出有关。我国各级政府不仅要承担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职能,而且要承担重要的所辖地域经济增长和发展职能,经济增长与发展指标在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各级政府领导必然会将经济增长与发展作为其重要工作内容,而且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在这种动机下,就出现了各级政府竞相盲目扩大投资,致使很多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适当削减物质资本财政支出有利于去产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其次,挤出效应。政府投资挤占私人投资,胡坚等(2012)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适当减少物质资本财政支出有利于减小挤出效应。最后,我国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区域结构不合理。我国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继续增长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较差;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较好。现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财政收入丰厚,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缺乏,东部地区物质资本支出必然大于西部,这就造成了物质资本支出效率的总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但是财政支出结构要与产业需求结构相匹配,二者之间不匹配就会导致财政支出效率低下。例如,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片面发展工业,忽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对农业的投入太少,造成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低,导致农业生产率远远不及工业的局面。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一是当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低时,在总财政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当这项支出比例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较高时,减少该支出比例能促进经济增长。二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低于最优值,物质资本财政支出高于最优值,适当提高人力资本支出和降低物质资本支出比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适当提高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加大教育、科学、文化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投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有管理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劳动密集产业、资源密集产业、房地产等旧的经济增加点已经失去增长动力,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摆脱经济下行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开辟新市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大量人才和技术的有力支撑,只有加大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投入、改善人口素质才能有效培育人才和实现技术进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在科研投入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会导致科研水平的落后,我国应继续加强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促进我国科技水平进步。公共卫生系统属于公共物品,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民的健康和身体素质在经济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应着力建设基础医疗卫生系统,提高卫生医疗拨款利用率,保证居民合理健康成长为高素质劳动力。

二是适当减少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一方面,针对产能过剩和挤出效应的问题,要适当减少物质资本财政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政府支出,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对于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针对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问题,要调整支出结构。首先要调整物质资本财政支出的区域结构,中央政府要加强协调,建设重点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全国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其次调整物质资本支出的产业结构,根据产业需求,合理调整财政支出比例,投入重点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增加农业支出力度。

[参考文献]

[1]BarroRJ.GovernmentSpendinginASimpleModelofEndogenous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

[2]BarroRJ.EconomicGrowthinACrossSectionofCountrie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0,(106):407-444.

[3]LucasR.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es,1988,(22):3-42.

[4]Solow,RobertM.GrowthTheory:AnExposi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5]严成樑,龚六堂.财政支出、税收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6).

[6]严成樑,胡志国.创新驱动、税收扭曲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3,(12).

[7]张军,吴桂英等.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14,(10).

[8]叶宗裕.中国省级资本存量估算[J].统计研究,2010,(12).

[9]张倩.云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10]韩俊飞.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云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0.

[11]罗闲东.财政预算支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12]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3]李慧.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框架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14]王春元.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6).

[15]龚六堂,邹恒甫.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国外经济理论评论,2001,(9).

[16]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17]蓝天.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8]胡坚,杨光,王智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3,(6).

[责任编辑:张晓娟]

The Public Expenditure of Human, Mater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WANG Xi-yuan,YANG Lu

(Colleg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cluding mater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in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one kind of expenditure coul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s this kind of expenditure takes relatively low proportion of total expenditure on the premise of fixed fiscal size. At the same time, de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one kind of expenditure coul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s this kind of expenditure takes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Using fiscal data from 2007 to 2014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the optimum amount under the model, the amount of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 is lower and material capital expenditure is higher, so relatively higher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lower material capital expenditure benefit th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economic growth; human capital; physical capital; fiscal expenditure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16)02-0059-07

[作者简介]王希元(1990-),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国民经济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2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财政支出经济增长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9:17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1:46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21:42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4:16
反腐与经济增长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07:06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1:08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5:10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