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与“船舶辅机”教学改革

2016-05-28 08:29:26张本商蕾向阳杨志勇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张本,商蕾,向阳,杨志勇

(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武汉 430063)



E-learning与“船舶辅机”教学改革

张本,商蕾,向阳,杨志勇

(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武汉430063)

摘要:为了积极实现新时期航海院校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目前航海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船舶辅机”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采用基于E-learning教学思想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教学思路,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航海教育改革;E-learning;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船舶辅机;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引言

我国航海类本科教育承担着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项培养任务,在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1]。基于这种要求,传统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出现了以下几个变化: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重实践。这种变化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但也带来了专业课学分/课时量的大幅度减少与专业领域新科技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导致课程内容和信息量剧增的矛盾。此外航海类学生根据STCW公约要求必须通过海员适任证考试,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加以准备,也与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产生冲突。基于以上问题,轮机专业“船舶辅机”课程依托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和改革,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二、目前“船舶辅机”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

“船舶辅机”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主修科目之一,不但是海证考试必考科目,而且对于轮机管理专业学生未来胜任本职工作不可或缺。由于船上辅助机械的种类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又特别强调实践的环节,导致 “船舶辅机”教学中困难重重;此外,近年来扩招导致的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和实验场地硬件不足等也限制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展开。表1为某校轮机工程专业十年来“船舶辅机”课程课时量/学分、轮机工程专业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表1 某校轮机工程专业“船舶辅机”课程近年来教学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船舶辅机”的课时数有较大减少,同时每个教学大班的人数增加,实验课开班数激增,由此带来的教学压力包括:(1)在较短的课时内讲授完繁多的规定内容,老师和学生都疲于完成教学任务,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无从谈起;(2)虽然新增了大量的实验设备,但由于实验开班数太多,排课困难,难以安排实验人员,导致很多实验无法开展;(3)由于缺乏必要的练习,海证考试的通过率难以保证。

三、E-learning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也就是常说的“传递—接受式”。这种模式在教学思路上是单向的、灌输式的;在教学方法上相对比较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传达的信息量有限。当然,还有其他的教学模式,如“自学—辅导式”“探究式”“范例教学式”等,但这些教学模式都受限于教学条件而无法充分展示其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网络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广泛地学习相关知识,模糊课堂的时域和空间界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目前包括上述教学模式在内的网络化教育都可以归为E-learning教育,所谓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2]。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法,E-learning利用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学习过程中可获取的信息量;(2)提高学习的灵活性,降低学习成本,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3)E-learning教育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交互平台,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4)从公民有享有教育权的角度来看,E-learning教育的发展有助于突破传统教育和培训资源使用的局限性,提高教育公平性和交流平等性,并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四、基于E-learning的“船舶辅机”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改革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爱课程网提供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平台,它对教师团队、课程内容、配套资源和技术都有相关要求[3]。在内容上,要求涵盖课程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课程技能点,同时包括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在资源上,要求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其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开放与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包含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船舶辅机”于2013年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课程网站建设。以“锚/绞机”部分为例,表2列出了与之相关的内容和资源。通过现有的平台和资源,可以对“船舶辅机”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解决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下以“锚/绞机”部分为例,阐述基于E-learning的教学改革。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将以前单纯授导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授导和探究并行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学过程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液压锚机为例,由于前期学习过液压元件和系统,因此学生只需要了解液压锚/绞机的技术要求,就可以很容易地看懂基本的液压系统图。其系统的功能包括锚机的重载低速、轻载高速以及静止工况;绞缆机的自动收、放缆,这些功能通过专门的功能性元件就可以实现。因此老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前,可以让学生预先在网站学习相关的知识,课堂上只需要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如锚/绞机换挡阀、换向阀、三作用叶片式马达等重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涉及设备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的案例分析和课外习题练习完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解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向老师请教,并且这种答疑解惑是共享的。

“船舶辅机”是理论和实践联系很紧密的一门专业课,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持续的,然而一些涉及工程原理及系统分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可以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减少其课堂上所花费的时间。

表2 “船舶辅机”课程“锚/绞机”部分的内容和资源组成

2. 教学模式的改变

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以“锚/绞机”为例,利用爱课程网的有利条件,采取“探究—反馈式”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学在时序上有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练习,在空间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教学活动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同时还注重教学过程中深度和广度的递进。

图1 “锚/绞机”部分的教学模式框架

就“锚/绞机”部分而言,其教学模式的具体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锚/绞机的技术要求、能操作锚/绞机,了解液压锚/绞机的系统组成,会分析常见的故障,对其重要系统元件——液压马达能正确拆装,掌握海证考试相关内容,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表3是对应的各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

表3 “锚/绞机”部分“探究—反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

3. 教学方法的多变

基于E-learning的学习思想,可以采取多变灵活的教学形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课题研究法、指导自学法等(见表4)。

表4 “锚/绞机”部分的主要教学方法

五、结语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船舶辅机”课程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水平。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也逐渐凸显了一些问题:(1)平台和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在新形势和新条件下的教学研究和创新工作还做得不够。(2)教学资源类型不够丰富,系统性、完整性差;精品课建设团队中技术人员不足,造成使用现代信息手段推送教学资源能力不足。例如课程录像,效果较好的形式是10~15分钟/段,内容包括一个到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但目前录像时间过于冗长,学生课外观看时难以维持足够的注意力和兴趣。(3)公开程度不够,共享性差,课程的影响范围只限于校内本专业师生。应积极吸引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航运业的关注和加入,并对培养要求和效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提供相关的行业资源。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霍玉敏.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 2012 (6):30-32.

[2] 吕晓燕. E-learning在航海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15,32(4):16-20.

[3] 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6)01-0033-04

作者简介:张本(1971-),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教学与研究。本文获2015年“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教育培训研讨会”征文三等奖。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7:10:34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7:15
基于制作流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21:11
传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6:45:55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