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芳++袁浩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对大学计算机出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计算机;计算机人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116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所谓“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分类设定的教学方法。在该模式中,会制订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相关高校应大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过分注重形式教学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进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但在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担任的。这样虽然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应用,但他们主要以教授专业课知识为主,并未准备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案,且其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并不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因此,在课堂上,多数教师只按照教学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未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2 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由于校方未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所以,只为学生安排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课程,未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上机课程,但在上机过程中,教师并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学生常在课堂上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等,很少有学生认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在此情况下,学生不仅学不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在入校前,部分大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知识,能合理、快速地操作计算机,而另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匮乏。由此可见,刚入校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2.2 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在科研、教育、医疗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为重要支撑的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其他专业完美结合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大高校应不断适应社会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跟上信息发展的脚步,并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专业完成教学目标。
2.3 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如果一个学生了解部分计算机常识,且熟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其可能会在用人单位受到重视。但在目前计算机不断普及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仅仅了解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其在社会当中将寸步难行。目前,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在提高,且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3 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3.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了相同的课程,未考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正体发展,可能会导致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接触计算机。因此,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大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计算机的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前开展计算机能力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3.2 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教学
计算机在每个专业的应用都大相径庭,如果所有专业都采用一种模式教学,则会使一些专业的学生不适应。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各大高校应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升对其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从而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程序设计、硬件技术能力方面的发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计、建筑等)教学时,应贴近、联系其专业知识,而不是为他们设置一些复杂的软件开发课程,这会增加此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无法使此类学生充分掌握计算
机知识,还可能导致其丧失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此外,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只将计算机当作辅助工具,因此,为其设置的课程应尽量简单,只要保证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与其专业吻合即可。
3.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计算机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利用课堂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并为学生设置由易到难的课程,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取的案例应符合教学要求,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每一个案例都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操作不仅能巩固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上机操作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生活、教育、医疗和科研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也面临着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专业需求,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05).
[2]段云鹏,赵春喜,刘鹤.农业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1).
[3]张蕾,唐永中,何长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07).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