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比较研究*

2016-05-28 08:02李晓芳张胜男刘梦思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意比较研究志愿者

李晓芳,张胜男,刘梦思

(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比较研究*

李晓芳,张胜男,刘梦思

(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现今,新兴旅游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日益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作为新兴旅游的重要形式,对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首先介绍了这两种旅游形式,之后将之从相同点、不同点方面进行对比,旨在更深入地认知两种旅游形式,为基础理论研究做好铺垫。

[关键词]志愿者;创意;旅游;比较研究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逐步提升,一系列新兴的旅游形式开始出现,这些新兴的旅游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体验性、参与性,还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与个人发展意义。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就是其中的代表。志愿者旅游起源于英国与欧洲,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传教士的行善布道活动,后来扩展到了澳大利亚及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地区。现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与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参与进来并积极推动着本地区志愿者旅游的发展。创意旅游的出现主要是源于西方创意社会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开始之后蔓延到了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并得到了新西兰、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重视。

在旅游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同时,旅游者们不再对那些大众旅游方式情有独钟,而是偏好于散客、小组方式开展旅游活动。在这种活动形势下,旅游者们能够更加充分地贴近自然环境,近距离地与目的地居民、文化相互接触,获得更为丰富的旅行体验。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目前都属于小众的旅游形式,但是旅游者在参与/体验志愿与创意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得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实现自我发展与个人幸福感,与此同时两者都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志愿者旅游是一种小规模、小群体、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志愿者一般都是报名参加短期项目(一般不超过4周)[1],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并且地理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60万人参加志愿者旅游,正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3]。对创意旅游来说,一般规模比较小,而且个体方式旅行更能适应这种旅游活动,因为这样受到的约束较少,更能够放松身心,激发创意思维与灵感,提升个人幸福感。并且旅游者也更希望通过这种小规模的旅游形式,获得一种亲密的、具有人文尺度的旅游体验[4]。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存在很多的共同点,例如社会价值、参与性等,但是在责任、动机、消费特征、自由度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不仅仅可以深入了解旅游者的新型内在体验需求,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还能够对两种新兴旅游旅游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可以说在新兴旅游研究方面兼具实践及理论意义。

一、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内涵

志愿者又称为“义工”或者是“志工”。联合国曾经对“志愿者”(Volunteer)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而就“志愿者旅游”而言,研究最为深入的还是国外学者。例如维尔将志愿者旅游定义为“一些旅游者,出于各种原因,自愿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参与度假,并在此过程中援助或者减轻社会中一部分群体的物质贫困、保护环境,或者对当地的环境和社会方面进行研究的旅游活动”[5]。布朗从旅游经营商的视角出发,认为志愿者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旅行社提供给旅游者一个作为志愿者与当地居民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6]。蒙斯是第一个在主流媒体上定义志愿者旅游的学者,他将志愿者与旅游体验放在平等的地位,并将其描述为“志愿者服务与目的地进行有意识的完美结合,将最优秀的旅游传统元素——艺术、地理、文化、历史以及休闲体验都融入到了目的地之中”。一些学者认为,志愿者旅游是替代旅游的一种形式,有些人将它视为生态旅游的延伸,认为志愿者旅游是一种“新道德旅游”,有些学者将志愿者旅游描述为慈善、公正、扶贫的旅游形式。志愿者旅游是一种提供短暂有价值的援助活动的旅游形式,通过环境保护、扶贫、志愿服务、结交利益相关者等活动来达到实现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水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服务社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目的的旅游活动。

关于创意旅游的定义仍有不同观点,Richards首次提出创意旅游的概念,认为“创意旅游就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目的地国家或社区文化或技巧的学习,激发自身创意潜能,进一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氛围的旅游形式之一”[7]。2003年新西兰发起的全国性组织“创意旅游新西兰”将创意旅游定义为“通过非正式的、亲自动手的工场参与和创意体验提供了解地方文化的真实感的一种更为可持续的旅游形式”[8]。厉无畏等认为:“创意旅游是以创意产业思维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全新旅游模式”[9]。张胜男指出:“创意旅游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有创造性的游客超越观光层面,进行参与性体验与真实性体验的旅行,置身于诸如摄影、烹饪、雕刻、音乐、舞蹈等创意活动并与目的地居民互动互助,共同开发分享创造潜能;学习并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艺术、传统、遗产及生活方式等社会氛围。其二,游客在度假时通过独自从事探索潜能的某一个特定活动开发技能从而提升幸福感。其三,直接参与以被动和互动形式表现的诸如建筑、电影、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旅游’。”[10]可见,创意旅游就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通过参与目的地优秀文化或者技能的学习,激发创意思维与灵感,以提升自身幸福感的可持续旅游方式[11]。

综上所述,尽管各学者对于创意旅游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相关内容中包含学习、互动、激发游客自身的潜能及创意获得的旅游体验等4个面向,也唯有这4个面向交集,才是创意旅游完整架构的展现。

二、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的相同点

(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有很多共同点,首先作为新兴的健康旅游方式,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及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破坏较少,并在保护的过程中实现了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志愿者旅游,是以保护、援助的心态与责任来进行旅游活动,为目的地提供的物质援助与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贫困[12];志愿者旅游促进了目的地动植物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3];所涉及的知识传播工作,提升了目的地居民的知识水平,其中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升了居民的安全卫生意识,为疾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科学文化知识、创业理念的宣传丰富了居民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素质水平,鼓励用自身的理念与思想创业致富,为目的地的逐渐脱贫奠定了基础;志愿者旅游增强了旅游者与社区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与社会交往,并且扩展了社区居民的眼界;总之志愿旅游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综合指标的提升与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创意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重新塑造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突破了旅游业的边界——不仅仅是从传统旅游业(行、住、食、游、购、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跳出这个框架,站在宏观角度,利用各种文化的、艺术的、科技的元素,对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赋予了其更新的活力与发展机遇,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许多旅游目的地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来发展创意旅游产业,为旅游者提供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与经历。例如,创意巴黎将创意旅游业务进行了分类,主要有视觉艺术与工艺、表演艺术与音乐、烹饪艺术、时尚设计、多媒体、科技、园艺、写作;巴塞罗那的创意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大量的创意工坊:表演艺术工坊、剧院相关的表演艺术、美食工坊、音乐以及文学;台湾的创意生活产业分为自然生态、工艺品文化、生活教育、历史艺术、室内装饰、饮食文化等[14]。在创意的作用之下可以重新塑造旅游资源,更新与再商品化经典的旅游产品,使这些活动更具有引导性、知识性、技巧性,让那些老旧的旅游资源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在新西兰的远足旅行(例如峡湾徒步旅行)等,加入了一些技术性的元素,提高了其受欢迎的程度。新西兰西海岸的福克斯冰川徒步旅行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地区增加了人工的障碍,冰川徒步旅行的规模以及危险系数也增加了。先前用15分钟就可以结束的旅程,现在用半天的时间,在“向导”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了“探险”。 这些调整可以使原本简单的旅游体验变得丰富多彩,展现出更大的交换价值[15]。尹贻梅也曾指出创意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首先创意产业和创意活动能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价值。其次,创意旅游有利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创意旅游扩展并延伸旅游产业链。第四,创意资源能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16]由此可见,创意旅游确实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二)具有较强的参与特征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都需要旅游者极高的参与度,在一般的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只需要观光游览、放松身心即可,一般都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对目的地进行深入了解,而且与目的地居民的互动活动也相对较少。然而现今,游客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他们也逐渐开始寻求一种目的地归属感与真实的旅游体验。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志愿者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参与有组织的活动,主要涉及的活动为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生态保护等[17],医疗救助与教育支持的受众都是当地居民,因此志愿者只有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互动互助,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援助的效果;生态环保志愿者也同样如此。

现代旅游者对旅行以及新科技的使用了如指掌,这使他们对旅游服务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独特的”“有意义的”“学习的”旅行体验[18]。就创意旅游来说,旅游者们通过参与一些活动获得真实性的体验来激发灵感,提升创意潜能[19],例如参与到目的地居民的特色舞蹈、雕刻、烹饪等活动中,学习目的地特有的文化语言、艺术、生活方式等。有时,创意旅游者们还会以被动或者与居民互动的方式来参与到“创意产业旅游”形式之中,比如目的地的时尚、电影、建筑、设计等行业。创意旅游者更加偏好交互式的体验过程,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动态的创造过程,与目的地的人与物产生互动,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旅游体验。张胜男指出,创意旅游者参与到生产与生活的实际过程中,作为生产与生活的主体,通过体力、智力和情感的投入而获得旅游体验并收获创造的成果[20]。Faizan Ali也指出创意旅游者体验包括5个方面:逃避(逃离繁杂的工作追求放松)与认知、平和的心态、独特的参与体验、互动性、学习[21]。创意旅游者只有全身心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之中,接受活动带来的刺激与挑战,才能够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使自身得到锻炼与提升,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可以说,参与度是创意旅游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通过上述不难发现,创意旅游者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参与性,这个特征使他们激发了自身创意潜能,提升了幸福感。因此,可以看出,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都具有高参与度的特征。

虽然二者都具有高参与性,但依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项目的性质方面,志愿者旅游涉及的活动具有很大社会性,如医疗、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实施。而创意旅游涉及的项目则更加注重文化性,如:语言文字的学习、传统手工艺(编织、刺绣、雕刻)、摄影、艺术等;第二,从参与的动机上来看,志愿者旅游的首要动机是利他性,旅游者所参与的活动都是能够直接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教育、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并且有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相比之下,创意旅游的利己性更加凸现出来。创意旅游者通过在旅游中进行技术、艺术、文化的学习来重新认识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激发自身潜能,而其对目的地所起到积极影响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学习传统工艺,使这种技术得到广泛的认知与传承)。具体详见表1。

表1 参与性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三)具有明显的学习需求

在志愿者旅游中,一些国际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加入如国际红十字会等志愿者组织进行短暂学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深入到发展中国家或者贫困地区之后,即在援助过程中,为了避免地域与种族之间的冲突,还要学习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语言、技能等[22],以此来融入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社区群众之中,因此,可以说这就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就环境与动植物保护志愿者来说,必须首先学习环境或动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保护计划,对动植物及环境给予更恰当的保护与关爱。在the Lonely Planet 网站博客上,一些中学、大学的西方志工旅游者认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建造房屋、教学、锻炼生活自理和适应非惯常环境等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社区、与同伴的互动,获得现代职场所需的软技能,包括自我发展和丰富个人知识、塑造社会价值和建立社区精神的意识,以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增加就业吸引力[23]。此外,志愿旅游者希望通过服务精神,学习、反思过去的体验,获取新的学习途径,最终培育具有责任感的公民精神,以建立有能者帮助无能者、给弱势群体更多机会的社会体制[24]。

同样,就创意旅游而言,“学习”贯穿整个过程,旅游者旅行过程中,通过学习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技能,例如:制陶工艺、少数民族编织工艺、摄影技术、雕刻技法、民族刺绣、传统工艺刀具、香水制作、绘画工艺创作等,只要一些文化场景能够与创意相连,目的地的居民就可以教授旅游者,旅游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意潜能,在灵感与顿悟中感受创意过程的微妙形式。这样的创意活动不仅能够弥补既有资源的不足,还能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吸引潜在游客。Siow-Kian Tan指出旅游者们都是在与“人”“环境”“产品/服务/体验”相互接触与交流中进行学习,并且受到这些“外部交互”因素的影响。“人”,例如教师/指导者,甚至是父母,都在创意体验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这些教师/指导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并且在教学的时候能够表现出他们的专业性。游客也非常关心这些人的态度,例如意气相投、礼貌与诚意。许多的受访者跟喜欢小规模的小组体验,这样他们能够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其他旅游者的交流也影响着游客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旅游者们经常与“环境”和“产品/服务/体验”进行交互作用,受到周边环境与地方“规划设计”的影响。创意旅游者的学习贯穿了创意旅游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志愿旅游者与创意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学习,但性质不同。就志愿旅游者来说,其学习(例如语言、文化等)、培训(志愿者组织等安排的培训)等都是为了更好的与目的地社区进行融合,更好的与居民进行沟通,以完成教育、医疗、保护等志愿任务,因此志愿者们不得不进行这种类型的培训与学习,没有选择的余地。可以说这种学习是一种被动的、间接的方式产生的;但是就创意旅游而言,旅游者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寻求自我提升与自我重新认知。他们都希望通过这种学习来开发自身的潜能,激发自身灵感。与此同时,通过学习增强生活乐趣,提升幸福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旅游者是主动的、积极的,并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学习。可以说,志愿旅游者与创意旅游者在这点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详见图1。

图1 志愿旅游者与创意旅游者差异

(四)在提升幸福感过程中追求自我实现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心理需求层次逐渐提高,从起初的生理需求逐步上升为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志愿者旅游者与创意旅游者中,不乏这类人群。志愿者旅游为个人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参与无私的活动来探寻内心最真实的自我,志愿者在这期间学习别国语言和文化,感受着一种共赢与合作的信念,并且认识到了自我改变的能力,他们通过这些援助活动,凝聚了自身的目标与激情,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增强自身幸福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5],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而提升自我概念[26]。当志愿者归来时,他们感到自身充满了力量并且对自己的看法与信仰更加自信,认识到了自身对社会的价值。Tze-Jen Pan曾对台湾海外志愿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旅游者的动机可以分为两大类,拉动因素及推动因素。拉动因素包括对挑战的期待、了解当地居民或者是亲身体验国外文化生活等等。推动因素主要包括逃离日常生活,对自身进行重新认识以及放松、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自我发现、结交有共同利益与价值观的朋友、寻求自信等等。在收获方面,志愿者从海外旅行中收获颇丰,例如,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更好的沟通技巧,更成熟的压力管理方式,实现了自我增值。他们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更加慷慨,开始愿意接受并尊重不同的声音,愿意相信合作伙伴,愿意承认自身的不足并且欣赏一种较慢的生活节奏,拥有了一种较为开放的思维并且学会了控制物质的欲望[27]。

对于创意旅游者而言,一般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更高水平的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体验一些独特经历或者学习一些独特技能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以此来激发创意灵感并在创造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创意旅游者经常将自己通入到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自身感受、思考和情感投入,得到了一种“新奇、刺激与挑战”的感觉。Siow-Kian Tan认为创意旅游者的意识可以分为4个方面,在“意识”这个主题下,有4个分支,它们是个体、社会、文化与环境层面。意识的“个体层面”与“自我实现”相似,也就是旅游者们通过参加一些工艺制作活动来寻找他们内心的自我。例如,一个受访者曾提到:“我希望我的假期能够过得更有意义,因此我在寻找一些隐藏在我内心,能够让我消除碌碌无为的感觉,让我 ‘更新’并能够给我‘充电’的事物”。“社会层面”包括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意识。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因为他们意识到,孩子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创意活动得到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感。第三个层面就是“文化背景”,受访者有一种文化保护的意识。通过了解传统工艺制作程序、历史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深度体验,进行技艺传承与传播,这种经历提升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价值。最后一个层面就是“环境”。受访者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且感觉到他们有责任去保护地球。一些受访者表示,只有通过亲手制作(纸张等等工艺),才能够知道资源的来之不易,通过学习,他们学会欣赏这样的资源,并且在未来,还会更加注重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

综上可以看出,两种旅游方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充实了旅游者的内心,丰富了旅游者的经历,实现了旅游者的自我价值。

三、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的不同点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虽然同为可持续旅游的形式之一,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点。具体详见表2:

表2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不同点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一)责任不同

志愿者旅游中的旅游者与其他普通类型的旅游者相比更多了一种责任,例如中国的海南岛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计划的志愿者,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热带雨林动植物,与此同时肩负起宣传任务,向邻近居民、旅游者宣传热带雨林保护计划,唤起公众对雨林的保护意识;国际志愿者组织中的医疗卫生志愿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向世界各地区宣传艾滋病的防控知识,提升人们自我健康与自我保护的意识,等等。这些志愿者并不是单纯的消遣度假旅游,是肩负着这种责任进行其旅游活动[28],在履行责任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并在目的地国家或社区获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体验[29]。相比之下,这种旅游活动更有教育意义。

创意旅游中,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创意,整个过程只需要放松身心,并没有像志愿者旅游那样有着强烈的任务性,也没有担负目的地的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的责任(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只是间接提升作用),因此二者在责任度方面还是存在区别的。

(二)动机不同

志愿旅游者与创意旅游者动机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具体来说,志愿者旅游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利他性。一些学者曾对志愿旅游者动机进行研究,例如Alison J.McIntosh和Anne Zahra在对新西兰Maori社区的旅游者进行调研后发现,公益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就是志愿贡献,旅游居于次要地位[30]。Alexandra Coghlan通过对潜在公益旅游者的调查分析,认为公益旅游者主要注重以下方面:利他主义、学习、社会关系或者寻找志同道合的人[31]。志愿者旅游“利他”是主要目的,而在利他的同时,自身知识扩展、自我重新定位、结交利益相关者等利己行为都是间接产生的。

对于创意旅游来说,旅游者重新认识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激发自身潜能等“利己”性动机占主要地位,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间接产生一些“利他”性作用。例如,创意旅游者对目的地文化、技艺、艺术的学习、传承与传播,提升了地区文化的知名度与流传度;与目的地居民的共同创造,增强了与当地居民的联系,促进了游客与居民和谐关系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赵玉宗等也指出“创意旅游应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激发旅游者各自的创意潜能,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塑造;二是实现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因此可以说,创意旅游中利己性动机占主要地位。

因此,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在“利己”与“利他”性动机方面存在不同。其作用详见表3。

表3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动机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在动机方面存在不同,但是旅游者们通过这两种旅游方式,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升了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使自身得到重新认识,提升了自身的幸福感。与此同时,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旅游者们的积极参与起到了一种积极正向的带动作用。可以说,两种旅游方式虽然动机不同,但殊途同归。

(三)消费特征不同

创意旅游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目的地文化或者技巧的学习,激发创意思维,以提升自身幸福感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供应商与旅游者通过创意增加了产品价值,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创新[32]。台湾“创意生活产业”将创意旅游者的认知分为5种不同群体:寻求新奇经历者;知识与技能学习者;关注旅行同伴成长的人群;关注绿色环保议题;寻求放松和休闲者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不同的组成因素,可以说创意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体验消费中获得自身发展与创意潜能的激发,所以在行、住、食、游、购、娱方面消费特征非常明显,消费力也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享受与发展消费层次。

而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相比,在旅游的同时肩负着各种支援任务,因此在旅游消费时段上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参与志愿活动的一般都是学生或者是一些社会团体,因为其自身担负的责任性质,其旅游消费的积极性与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消费力相对较低,并且集中在自我发展的消费层次。

(四)自由度不同

志愿者旅游是一种将旅游、休闲、娱乐和提供短暂有价值的志愿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旅游形式[33],通过环境保护、扶贫、志愿服务、结交利益相关者等活动来达到实现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水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目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作为志愿者的旅游者需要受到相关组织机构及章程的束缚,并不像一般旅游者那样“随心所欲”,与此同时,志愿者还肩负着生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技术援助、法律支持等多种职责,在这种责任的约束之下,志愿者的行动自由度要比一般旅游者小。

相比而言,创意旅游在这个方面,自由度相对较高,旅游者在行、住、食、游、购、娱方面可以随心而动,不受一般组织机构的束缚,不仅积极参与互动体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创造、设计、选择和反思,使体验变得具有创意与独特性[34],与此同时达到了放松身心,学习提升的目的。此外,创意旅游的自由度还表现在一些项目的设计上,随心所欲,靠一种生活与自由的氛围来吸引旅游者,例如:伦敦的伊斯林顿和岸边区这两个区域,以建设良好的居住地为出发点和归宿,既没有传统旅游活动排程,也没有为作为旅游区所而进行的专门的旅游规划,却因展现“真实的伦敦”而吸引了意想不到的众多游客[35]。主要源于:其一,城市应该在保留历史街区形式与建筑风格前提下重建,没有地标性建筑,才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而展现“真实的伦敦”。其二,实现了伊斯林顿区与旅游聚集地空间与功能的分离,伊斯林顿与伦敦市中心主要旅游聚集地之间建有方便的公共交通方式。其三,岸边区与伦敦中心旅游区链接,两个标志性旅游吸引物(莎士比亚全球剧院和泰特现代美术馆)并没有作为旅游区,而是作为移动的专业设计人才宜居宜业之所(如投资“翻修河边人行道”“开通人行天桥”等交通设施;开发适合发展创意产业的美术馆、影剧院、酒店,改装公寓、办公楼)。城市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创意体验,当地居民日常的生活区域及娱乐休闲空间也正是游客所希望体验的特色;游客更加注意城市平凡的建筑环境、方言等传统地方特色。人的潜能与创造力的源泉,存在于平凡而充满情趣的日常真实生活中。由此可见,自由度不仅存在于创意旅游者之中,还存在于创意旅游资源当中。

四、总结

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同为可持续旅游,它们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志愿者旅游展现了一个大众旅游想要传递但是根本无法传递的思想,体现了一个未经剪辑的反映他人日常生活的版本,展示了现代化生活人道主义精神与人文关怀[36]。创意旅游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再创造,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学习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内心充实感与幸福感。对于志愿旅游者来说,他们的主观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目的地的社会综合实力得到提升,而创意旅游者虽然没有担负这份责任,但他们在客观上也间接地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两种旅游方式可以说是殊途同归,都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之,深入认知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了解旅游者的新型的内在体验需求,才能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兴旅游市场的发展,才能使未来旅游朝着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Callanan M,Thomas S.Volunteer tourism: deconstructing volunteer activities within a dynamic environment[C]//Novelli M.Niche Tourism: Contemporary issues, trends and cases.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183-200.

[2]Tomazos K. Butler R. Volunteer tourists in the field: A question of balanc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33(1):177-187.

[3]Guttentag DA.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 of volunteer tour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9,11(6):537-551.

[4]Maisel E. Bridging the artist-tourist gap[C]// Wurzburger R,Aegeson T,Pattakos A,et al. Creative tourism,a global conversation. Santa Fe: Sunstone Press:171-182.

[5]Wearing S.Volunteer tourism: Experiences that make a difference[M]. New York: CABI Publication, 2001.

[6]Wearing S,McGhee NG.Volunteer tourism:A review[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38(3):120-130.

[7]Richards G. Creativity: A new strategic resource for tour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5(9):32-43.

[8]Zhao YZ,Pan YT,Fan YJ,et al. Creative direction change and creative tourism[J]. Tourism Tribune, 2010, 25(3): 69-76. [赵玉宗,潘永涛,范英杰,等.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J].旅游学刊,2010,25(3):69-76.]

[9]Li WW,Wang HM,Sun J. Creative travel: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al pattern in tourism[J]. Tourism Science,2007,21(6):1-5. [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21(6):1-5.]

[10]Zhang SN. Creative touris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N]. Guang Ming Newspaper, 2011-02-21. [张胜男.创意旅游与城市发展[N].光明日报,2011-02-21.]

[11]Zhang SN. From cultural tourism to creative tourism[J]. China People's Daily, 2013-05-21(7). [张胜男.从文化旅游走向创意旅游[N].人民日报,2013-05-21(7).]

[12]Jones JL. Volunteer tourism in the global South[M].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2014.

[13]Brightsmith DJ,Stronza A,Holle K. Ecotourism, conservation biology, and volunteer tourism: A mutually beneficial triumvirate[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8,141(8): 2832-2842.

[14]Tan SK,Tan SH,Luh DB,et al. Understanding tourist perspectives in creative tourism[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5: 1-7.

[15]Richards G,Wilson J. Tourism, creativity and development[M]. London:Routldege, 2007: 43.

[16]Yin YM. Creative tourism: The roa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 (3): 9-10. [尹贻梅.创意旅游: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旅游学刊,2014,29 (3): 9-10.]

[17]Andereck K,McGehee NG,Lee S,et al. Experience expectations of prospective volunteer tourist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2,51(2):130-141.

[18]Booyens I,Rogerson CM. Creative tourism in cape town: An innovation perspective[J]. Urban Forum,2015:1-20.

[19]Tan SK,Kung SF,Luh DB. A model of "creative experience" in creative tourism[J]. 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41(2): 153-174.

[20]Zhang S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reative tourism[J]. Tourism Forum, 2014, 7(6): 7-11. [张胜男.文化旅游与创意旅游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4,7(6): 7-11.]

[21]Ali F,Ryu K,Hussain K. Influence of experiences on memories,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 study of creative tourism[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2015: 1-15.

[22]Clemmons, D. Welcome Potential VolunTourists. www.voluntourism.org/ travelers.htm. 2009 (accessed 18 December 2013).

[23]Zong YY.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voluntourism motives, experience and impacts[J]. Tourism Science. 2012, 26(3):78-94.[宗圆圆.公益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12,26(3):78-94.]

[24]Butin D. Of what use is it? Multiple conceptualizations of service-learning in education[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3,165(9): 1674-1692.

[25]Lepp A,Lyons KD,Wearing S. Discovering self and discovering others through the Taita Discovery Centre Volunteer Tourism Programme, Kenya[J]. Journeys of Discovery in Volunteer Tourism International Case Study Perspectives,2008:86-100.

[26]Coghlan A. Towards an integrated image-based typology of volunteer tourism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7,15(3): 267-287.

[27]Pan TJ.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 overseas and what have we learned - The experience of Taiwanese studen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33(6): 1493-1501

[28]Sin HL. Who are we responsible to? Locals' tales of volunteer tourism[J]. Geoforum, 2010,41(6):983-992.

[29]McIntosh AJ,Zahra A. A cultural encounter through volunteer tourism: Towards the ideals of sustainable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7,15(3): 541-556.

[30]Stoddart H,Rogerson CM. Volunteer tourism: The case of habitat for humanity South Africa[J]. Geo Journal,2004, 60(3): 311-318.

[31]Andrew Lepp. Leisure and obliga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volunteer tourists' experience at Kenya's Taita Discovery Center[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9, 41(2):253-260.

[32]Richards G,Wilson J.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ourist experiences: A solution to the serial reproduction of cultur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9,27(6):1209-1223.

[33]Raymond EM,Hall CM.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through volunteer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8,16(5):530-543.

[34]Maitland R. Everyday life as a creative experience in c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010, 4(3): 176-185.

[35]Gallarza MG,Arteaga F,Gil-Saura I. The value of volunteering in special events:A longitudinal stud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40(1):105-131.

[责任编辑:谌世龙]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olunteer Tourism and Creative Tourism

LI Xiaofang, ZHANG Shengnan,LIU Mengsi

(CollegeofResourceEnvironmentandTourism,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Abstract:Nowadays, emerging tourism has been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become the hot spot of tourism research. As the important forms of emerging tourism, volunteer tourism and creative tourism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two forms of tourism, and then compared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ims at knowing two kinds of forms of tourism,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Key words:volunteer; creative; tourism; compara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6)02-0014-07

[作者简介]李晓芳(1990-),女,河北保定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文化;刘梦思(1992-),女,湖北恩施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文化。[通信作者]张胜男(1965-),女,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文化。

[收稿日期]2015-1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意旅游驱动下原住民文化古镇转型升级及其发展战略研究”(15BGL113);国家旅游局项目重点课题“创意旅游与旅游业功能转型研究”(15TAAK001)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602016

[旅游理论研究]

[引用格式]Li XF, Zhang SN,Liu M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olunteer tourism and creative tourism[J].Tourism Forum,2016,9(2):14-20.[李晓芳,张胜男,刘梦思.志愿者旅游与创意旅游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16,9(2):14-20.]

猜你喜欢
创意比较研究志愿者
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