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生
[摘 要] 随着教改的全面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而实现情境教学法的完善应用则能够为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本文首先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内涵与应用意义,其次针对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情境教学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情境教学;高中数学;积极影响;分析
基于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依旧束缚于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之中,教师依旧以提高学生分数为教学目标以“应战高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无法被激发,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较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较大,枯燥且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下致使学生逐渐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为改变当前这一学科教学的现状并落实教改的全面要求提供新出路.
情境教学内涵与应用意义
所谓的情境教学指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学生现阶段身心发育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创设出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情境,进而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以激发学趣与主观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打造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为:采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以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内容等相联系,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数学学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同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并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被激发,加上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为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将情境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首要前提便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而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则能够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
案例1:以“数列”这一教学章节为例,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小美需要自己洗衣服,假设小美洗一件脏衣服时每次所用水的体积是相同的,每一次能够将衣服上的污渍洗掉四分之三,问题是:假设洗了N次之后,衣服上的污渍只剩下不足百分之一,求N的最小值.这一案例问题的设计源于日常生活,因此相应的问题情境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进而在兴趣的支配下去主动积极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多时候,教师一个激励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励的话,都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喜欢上这一学科教师的同时,喜欢上这一学科,进而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案例2:以函数解析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以教师讲解为主,经常会出现教师讲过例题之后,让学生自己做相应练习时而无从着手,因此很多时候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虽然能够做到不厌其烦的多次讲解,但是,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能导致学生因问题的难于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解答案例题目,然后选出代表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教师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二次反思”,根据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掌握对自己来说是难点的内容. 在师生与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在以教师为引导的课堂下,能够及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进而落实因材施教,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在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更新理念的同时,以全新教学方法的应用来打破传统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而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 将情境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以问题为导入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具备学习数学学科的能力.
案例3:以“均值不等式”这一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情境:超市为了通过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对打折降价的方案进行了设计,总共设计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第一次打A折、第二次打B折;第二种方案是第一次打B折、第二次打A折;而第三种方案则是两次都打(A+B)2折,问题是,哪种方法是折扣最大、降价最多的?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以贴近生活中的实例为出发点,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以小组自由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给出答案与原因. 在此过程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等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将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途径
(一)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实现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与日常生活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为了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就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实现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目前,苏教版教材内容中注重实用案例,且案例的内容贴近生活,符合现阶段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热情与积极性. 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实际生活案例作为导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一次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集体出游报团购票的经历为例,假设A、B两家旅行社给出的票价优惠为:A旅行社规定购买十张票以下给出8折优惠,而超出10张票时,其中10张票为全票,剩余打五折;B旅行社的票价为所有票打七五折. 问题是在哪家旅行社给出的折扣下票价最低. 而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思考,可以提出:假设一张票的票价为二十元,总共有五十个学生参加,进而能够得出相应的答案.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题中用到的未知量为哪几个数,然后以x与y进行替换,进而以具体例子引出一次函数公式.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实现问题情境的打造
在实际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为基础,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以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实际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确保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进而使学生在走进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其探索求知欲,进而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实现人文情境与实物情景的创设
为了确保情境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实际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人文情境的创设,以数学学科的人文知识为导入,通过数学故事等的运用来打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函数的应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这一人文知识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落实“以人为本”这一素质教学理念. 与此同时,以多媒体等来打造实物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来讲,为了确保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明朗化,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理论知识,并能够实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而将情境教学应用于该学科的教学中,则能够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融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在实际应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紧贴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与现有知识基础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确保这一教学法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