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学生资源,生成开放式课堂

2016-05-27 14:20韩志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韩志明

摘 要: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学生资源,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动对话之后提出问题,能反映出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状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学生资源,使数学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关键词:开放课堂;资源生成;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精心预设内容的落实过程,又是充满变数的动态生成过程。特级教师詹明道提出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和评价课堂教学,不仅要看原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要看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学生资源,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动对话之后提出问题,更反映出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状态。这是学生思维与情感共生的结果,是弥足珍贵的课堂学生资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情感、兴趣爱好,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一、精彩源自“错”——也是一种学生资源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这就决定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育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教师捕捉到存在着方法性错误但却蕴含着创新思维的问题,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南京名师张齐华在执教《倍数和因数》时,有一位学生在写36的因数时,遗漏了4和9,张老师没做简单的点评,更没有批评,而是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激活了学生思维,一步步理清了如何全面而正确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他说:“我要感谢这位同学,正是他的错误,帮我们找到了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里,张老师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错误反倒成了难得的资源,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方法,发展了能力。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这要靠教师平时的积累,要修炼宽容的心态,在面对学生的过错时,靠教师细心的观察和机智应变,及时捕捉住每一个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机会,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不经意中绽放出一个个精彩。

二、善用学生偶发事件产生的学生资源

偶发事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在教学中,有的偶发事件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不具备价值,教师可依具体情形予以处理。有的偶发事件与学科教学目标关系密切,往往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我们可以开发利用。

笔者在教学“超市购物”一课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明明过生日,爸爸带了300元,想给明明买一辆205元的自行车和一个98元的蓝猫书包,够吗?为什么?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做的:205+98=303(元),所以说不够。但是有几个学生不同意了,有的认为,现在购物一般都可以讨价还价,可以让营业员便宜3元。还有的认为,如果有会员卡什么的,一般都可以打折。面对此意外,笔者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引入到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如果每件商品都打九五折,300元还够吗?学生兴趣盎然。

这样利用突发事件产生的学生资源作为讲课资料,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偶发事件,创设了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产生了“变废为宝”的效果。偶发事件是不可预设的,但是抓住偶发事件,发现其中的价值蕴藏,这需要教师的基本素养,要做“有心人”,善于从学生学习产生的问题中捕捉资源,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学资源观,不仅要“接住孩子抛来的球”,还要随机调整,经过激励、点拨,再“把球踢给学生”,生发师生间更高质量的互动效应,激发更好的学习状态和更高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更愉悦地学习。

三、捕捉小组讨论中涌现出的学生个体差异资源

搭建平台展示,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会涌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资源,这类资源通常会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得到利用。在小组汇报或展示时又会有集体资源出现,这时教师可捕捉并利用,也可采用“民主集中”法让小组学生利用。笔者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材呈现了这样一道习题:“一盏台灯52元,买这盏台灯可以怎样付钱?”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生1:付1张50元和1张2元。

生2:付5张10元和1张2元。

生3:付50张1元和4张5角。

……学生的思维在深化,在预期答案出现后,意外出现了

生:付52张1元的;付104张5角的;付520张1角的。

笔者及时肯定了这些付法的正确性,然后积极引导学生,问:这几种付法,哪种最方便?经过比较,得出前面几种较为方便。后面几种虽然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方便。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根据自己手头人民币的实际情况,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真没想到,看似简单的答案辨析竟引起了孩子们这么热烈的探究。在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学会了方法,又优化了算法。直面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承认差异,面对差异,进而利用差异所形成的课堂资源,充分发掘,为教学所用,这样的课堂才是活而不死的课堂。可见,合理利用类似的“问题资源”,就会取得意外的惊喜。

四、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活法,生成学生资源

教师在课前预设某种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情绪,不仅可以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且有利于培育“生成性资源”和“个体性资源”。当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心情放松、思维敏捷,常会有奇思妙想,也可能忘乎所以、信口开河而引人发笑。此时的“奇思妙想”和“信口开河”均可成为活跃课堂气氛、引发教师授课灵感的“生成性资源”。由于情景诱发,师生情感距离贴近,学生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常会有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的处理中显出优势,此时的“小成就”可能成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性资源。

学生资源出现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判断,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巧妙地捕捉课堂中的资源,生成轻松活泼、开放式的课堂。课堂中学生资源的捕捉和利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门艺术,更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充分信任、挖掘学生的智慧,善用学生资源,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有更广阔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开放课堂,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