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邻
摘 要: 本文就化学教学实践工作中多媒体运用契机谈了体会。如将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时使用多媒体;展示感性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强化教学效果时运用多媒体;模拟各种难以操作的实验,强化演示效果时运用多媒体;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多媒体 教学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化学教学实践工作中,恰当使用多媒体展示感性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可以使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强化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模拟各种难以操作的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优化课堂结构,大幅增强演示效果,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化学教学实践工作中多媒体的运用契机谈谈体会。
一、将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时使用多媒体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分子破裂原子重组的结果。这些微观的教学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模拟各种微观结构及微粒的运动,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法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此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微观的知识变得直观可见。又如,教学《水的组成》时,虽然有电解水的演示实验,但学生从肉眼上也只知道水在电解时,分解成了两种不同的物质氢气和氧气,至于水在电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不知晓。在这里如果播放《水的电解》课件,学生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观变化,水在电流的作用下,一个水分子分成了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它们欢乐地奔向了自己的新天地(负极和正极)。可见,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的结构,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二、展示感性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强化教学效果时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爱护水资源》时,运用多媒体展示最新的天文观测资料,联系学生熟知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事实,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广泛分布。通过水土资源流失、水污染严重,淡水量少,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的图文资料,促使学生体会保护水资源紧迫性。
例如,在教学《空气》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放映地球两极因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气候无常、冰川融化、酸雨、臭氧空洞等事实,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说明我们有责任从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又如,在教学氯化钠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氯化钠的用途,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0.9%的氯化钠注射液、腌制咸菜、精制盐、融化积雪、农业选种等。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意识到氯化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食用的白花花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呢?怎样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通过大屏幕播放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海水晒盐的录像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并理解所学知识。紧接着做完粗盐提纯的实验后留下大部分时间用幻灯片投影练习题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增加了课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模拟各种难以操作的实验,优化演示效果时运用多媒体
例如,在教学“浓硫酸稀释”实验时,如果把水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沸腾,硫酸小液滴会四处飞溅伤人。在用排水法收集完O2后,若先移离酒精灯后撤导管,会使水槽里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在CO还原CuO的实验中,若先加热后通CO,试管会因为CO与空气混合加热而爆炸;反应完后若先停CO后撤灯,铜又会被氧化等。这些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教师只能进行口头讲解,学生也只能凭空想象,而现在用多媒体演示,就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将氧化汞分子的分解过程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氧化汞分子。我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汞原子和氧原子,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氧化汞分子。加热后氧化汞分子分为两种不同的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而后无数个汞原子聚在一起构成汞这种物质,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分子由原子构成,又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化,更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计算机动画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运用多媒体
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泡沫灭火器、粉尘灭火器、CO2灭火器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点之后,给学生创新空间,小组成员出谋划策设计简易的灭火器。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制简易灭火器。他们用空矿泉水瓶代替钢瓶,用已用过的粗圆珠笔铅筒在瓶颈处钻一个小洞并安好,在瓶中放一个用细线记住的装满浓盐酸的小试管,瓶中装一小烧杯自配的浓碳酸钠溶液,盖紧瓶盖,将瓶子倒立过来,就能看到瓶中喷出泡沫。
又如,在演示面粉爆炸实验时,因爆炸是瞬间发生的现象,这样学生并不能通过实验来体会爆炸发生的内在规律。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我们就可以使这样的爆炸由原来的一秒钟变为一分钟,让其变化过程慢慢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加深对爆炸这种特殊现象发生的条件的理解。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生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应当在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已有教学模式,创设适宜学生特点和教学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月霞.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2]刘玉学.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
[3]郑奎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4]李志红.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化学教育,2004(07).
[5]董素静.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应对[J].化学教育,2004(05).
[6]杨峥.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