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缺
摘 要: 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首要前提。作者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
关键词: 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桥之思》 教师“意识”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扮演重要角色,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要以具体课文为基点,全方位分析教师已有的各种“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现状,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是学生认识汉字的开端,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关键。换句话说,在小学阶段,语文能够不断促进学生进步,更好地成长,具备一定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等。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客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首先,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位置,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课堂以教师讲解为基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其次,没有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全面而客观地分析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一味地根据教学大纲的固定模式,安排教学内容,讲解课文内容,完全按照课文结构开展教学,“学生字、解释词义、读课文”等固定模式,没有充分显现课文提问环节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极少,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吸收所学的知识点,无法顺利应用到实践中。最后,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课文知识的讲解,没有突出课文内容的难重点,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标尺,一味传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实践应用能力低下。
二、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教师的几种“意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客观探讨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
1.教学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需要在上课前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和教师的“教学意识”紧密相连,就是如何有效展开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但教学意识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每位教师的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加上教师的思维各不相同,对教学意识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会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对应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各不相同。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每个小节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提出该问题后,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每个小节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问学生是否可以调换文章小节,学生会说不可以,并加以解释。在教学意识作用下,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通过展示不同教学环节,准确找出问题所在,予以解决。从教学意识角度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不要面面俱到,要多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否则将会出现太浓的教学色彩。
2.学生意识
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意识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师过于重视“教”,没有凸显“学”的重要性,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开展教学。针对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灵活运用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多关心班级学生,及时回答、反馈学生的发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质疑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进一步延伸课文内容。这是一篇写“桥”的课文,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如果让你们以桥为例,展开写作,那么你们想要写点什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也可以结合班级中某位学生的回答,以“友谊”为基点,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利用“友谊”这座无形之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此外,还要合理安排课文内容,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有效开展教学。
3.课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意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引出教学主题。教师可以以文中某段落为例,问学生:如果让你写桥,那么你会怎样写?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比如友谊之桥、立交桥,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桥之思》这篇课文中,作者笔下的桥是怎样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在课程意识作用下,学生不仅能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还能模仿作者的思路进行不同的构思。教师要层层递进,扮演好引导者、辅助者等角色,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好课文知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意识到教师几种“意识”的重要性,以具体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意识、课程意识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并把所学的各种表达方法、运用技巧等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还能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晓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360.
[2]文亚.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几种“意识”——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为例[J].中国教师,2011,07:56-58.
[3]董荣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