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探索

2016-05-25 00:37刘荔枝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褐斑肝气斑点

刘荔枝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太和中心卫生院,江苏 靖江 214536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探索

刘荔枝

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太和中心卫生院,江苏 靖江 214536

目的探讨肝气郁结型黄褐斑运用中医综合美容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有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采用中医综合美容疗法,分析比较两组黄褐斑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基本治愈患者22例占比55.0%,显效的患者10例占比25.0%,有效的患者6例占比15.0%,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8例占比20.0%、显效12例占比30.0%、有效13例占比32.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医综合美容疗法对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治疗疗效非常理想,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肝气郁结;黄褐斑;中医美容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代谢异常皮肤病,色素斑点呈深褐色或浅褐色,通常分布在额部、颧颊部、鼻旁、口唇和眼周围附近,阳光照射色素会加深,大部份患者无自觉症状,以肝气郁结型较常见[1]。黄褐斑患者中男性较少,多发于女性,尤其是肤色较深的女性更易发生。现代医学发现黄褐斑的病发机理非常复杂,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表皮中黑色素小体和黑色素增加,以及黑色素细胞活性的增强,所有患者病发前没有外伤史和局部炎症[2]。多数专家认为黄褐斑非常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氧自由基、紫外线照射、口服避孕药、药物与化妆品、机体系统性病变、局部微生态、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与肝郁、脾虚、肾虚相关,是身体的机能失调外在表现,气血瘀滞、气血亏虚在黄褐斑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3]。黄褐斑病程较长,病情发展缓慢,严重影响美观,已成为美容界和医学界共同的难题。中医美容是运用中药理论进行护肤美容的手段,本院运用中医美容综合疗法对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显著,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

80例肝气郁结型黄褐斑患者,全部为女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病程为3~19年,平均病程为10.5年,患者年龄为21岁~50岁,平均年龄为35.5岁;观察组患者病程为3~20年,平均病程为10.6年,患者年龄为22岁~52岁,平均年龄为36.6岁,两组患者在病程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患者斑点多发生在口鼻四周、面颊部、前额等处,斑片边缘较为明显,一般呈深褐或黄褐色,患者无不适感和主观症状,同时排除其它疾病或因素而引起的色素沉着。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型:心烦易怒,嗳气,两肋胀痛,痛经,一般经前斑色加重,脉弦,舌淡苔薄白,病情一般夏重冬轻。

患者症状:所有患者中6例为重度黄褐斑病症,黄褐斑超过80%以上的面部,出现在两颊、额头以及上唇,斑点呈黑褐色;40例为中度黄褐斑病症,黄褐斑面积不超过80%且大于50%的面部,斑点颜色较深,见于额部和两颊;34例为轻度黄褐斑病症,黄褐斑不超过50%的面部,并且颜色比较淡。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分为全身治疗和外用药物,全身治疗有口服维生素E 100mg/d,维生素C 200mg/d;外用药物如:3%熊果苷,5%氢醌霜,2-4%曲酸霜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治疗(美容茶和中药熏洗)。美容茶由玫瑰花、银耳、莲子、枸杞子、佛手等组成,需用热水冲泡,代替茶饮,每天早晚各饮1次。中药熏洗的方法,主要包括白芷、香附、青木香、青皮、佛手等,煎煮成汁同时加热水浸泡全身,每周2次,每次时间为15~20min。

1.3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黄褐斑颜色基本消失,斑点与治疗前相比,消退大于90%。显效:黄褐斑颜色明显变浅,斑点与治疗前相比,消退大于60%小于90%。有效:黄褐斑颜色有所变浅,斑点与治疗前相比大于30%小于60%。无效:黄褐斑颜色变化不大,斑点与治疗前相比小于3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全部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基本治愈患者22例占比55.0%,显效的患者10例占比25.0%,有效的患者6例占比15.0%,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8例占比20.0%、显效12例占比30.0%、有效13例占比32.5%、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黄褐斑是常见的损容性、难治性皮肤病,属中医学“面尘”、“蝴蝶斑”、“黧黑斑”、“肝斑”范畴[4]。该疾病与色素代谢异常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色素沉着,血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与该疾病发病有关。中医认为湿浊淤毒阻滞脉络是该病的病机关键,常见于脾脏、肾脏和肝脏,主要包括脾士亏虚型、肾水不足型、肝气郁结型等,其中肝气郁结型较常见于临床,主要是由于淤血阻络、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致颜面气血失和,久而久之致褐斑发生。黄褐斑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密切,而焦虑和抑郁是其患者主要情绪障碍,对病变过程有重要作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药物功效以及情境因素,在药物治疗的时,应给于心理疏导和养生治疗,从而调畅情志,进而减少精神因素对黄褐斑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审美观点的变化,黄褐斑美容治疗需求量极大,其治疗方法也改善许多。中药美容调理皮肤以及身体是采用天然方法,增加中医美容手法,从而可有效调理身体机能,自身修复机体功能,进而达到实现美容的目的。中医美容是一个系统工程,采用食疗、药物、情态、运动等多种方法配合而进行美容,强调整体观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美容综合疗法的治疗,主要包括美容茶和中药熏洗,起到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养血活血之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大于对照组82.5%,效果明显。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美容疗法对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治疗疗效非常理想,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宜群.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养生美容综合疗法[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2):40-41.

[2] 董子帅,王东海.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探索[J].中国医疗美容,2014,(1):103-104.

[3] 孟亚东,董丽华.中药内外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6):1153-1154.

[4] 王用峰.辨证论治黄褐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52-454.

[5]向亚萍,罗翔,黄进华等.黄褐斑病因的精神因素[C].//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635-636.

刘荔枝(1988-),女,汉族,江苏靖江人,本科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美容。

猜你喜欢
黄褐斑肝气斑点
可爱的小斑点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斑点豹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