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

2016-05-24 01:18陈稣男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陈稣男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源泉,其中的道德体系和人文底蕴是民族的瑰宝。对于回归本体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继承、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责无旁贷。因此,一定要在小学时期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有效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十几年一线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要让传统文化更多的渗入课堂。我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不妨从源头上改革。让传统国学经典许多精华文章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文明素质之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认知世界的,所以我们要想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最好能打造传统文化氛围。在教育中,要营造一种人文教育环境,这种环境能够对学生进行有力的影响,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人文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素养。另外,一个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人文教育提供新途径,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会处处感到一种高雅的气息,这种气息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愉悦,这种美好的感觉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如果直接对小学生提传统文化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就不知如何下手,如果进行耳提面命的说教肯定会适得其反,增加他们的叛逆心理。但如果能够通过软硬件两方面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和感受的环境,这样,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使他们自觉追求传统文化。

例如:我们可以在物质环境中着手培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教室和楼道的走廊,挂贴精美的传统诗文或者配有名言警句的人物故事画。这样就将抽象的文化说教变成更加形象的探究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这也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让学生从小就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通过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学生就能知书达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精髓就会自觉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富有品味的人。

再如: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材,传递不同知识的载体,拓展更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多提供古典诗词、历史励志故事和寓言故事等等。通过多种手段拓展传统文化学习途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借助这些传统文化题材的课文,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或者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依次分享一则成语故事或者为学生带去一首优美的诗歌,不断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更能使学生积累文化,提升素养。在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励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感油然而生,为进一步渗透埋下伏笔。

二、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地有机结合

现在,语文教育教材内容是有必修和选修内容组成的。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所选择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经过大师们的精心选择设计而成的。文章都真情实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外,还需要借助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提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中国乃礼仪之邦,在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巨大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觉,能够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活动。我们不但可以在历史题材的课文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还要能在非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中進行文化渗透教育。

比如:现代寓言故事《三袋麦子》,从字面上看基本没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课文,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元素。在传统文化思想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图长远,要能够考虑长远,做长远打算,这样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就蕴含着《三袋麦子》这篇文章中。故事中的小猪是短视的,有东西就吃,吃完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牛也是短视的,虽然小牛有节约意识,但也没有做长远打算,显然也是失败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小猴不但做了长远打算,还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小猪和小牛得到的是鱼,他们追求的是眼前利益,不做长久考虑。而小猴得到的是渔,是生存的方法技能。 因此,我们做人遇事也要像小猴一样不但要有礼貌,而且还能深谋远虑。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小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承担着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是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不仅可以时学生积累大量的精妙语言,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积累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通过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效发展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品味,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提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质”与“量”

教师是文化的代言人,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坚定传统语文文化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自觉进行文化的传播,提升文化教育的“质”与“量”,语文教育才能真正获得发展。

在教育中,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要能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提升自身品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要能够与学生之间,文本之间实现平等对话,积极向学生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觉接触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使我们的后代能够真正了解熟知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熟知我们传统文化的形态与表现形式,深入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爱国精神的文化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要重铸信心,充分认识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荣耀和这荣耀在今天乃至将来的继续辉煌。在教育教学中就更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质”与“量”的提升。

四、改变吟咏诵读的方法,参悟其中之奥秘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毕竟受到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的限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通过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传统文化。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记,只要多读数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在这里为我们读书提出来要求,书不仅要重视多读,要能够诵读,同时还要注意读书的质量,读书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只有通过读文本,才能了解文本的情感思想,才能真正进入佳境,与作者产生思想上和心灵上的共鸣,因此,读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学习声情并茂,富哦韵律的古诗文,更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了解古诗文的精妙之处。例如:《三字经》教学中,通过“读”背”悟”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又能获得很大的乐趣,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之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宽松的范围中,愉快地学习,通过读书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有效地积累自己语言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五、多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满堂灌的方式传播语文知识的,对学生参与理解文本的过程不重视,这种教学培养的只能是盲目接受型的学生,是不会思考不懂创新的学生。在新形势下,进行语文教学创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我们应为学生多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能学习到,在实践中也能真正的体验到。

如:在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这一天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谈谈对屈原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进行怀想,使学生能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重阳节”“拗九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这些节日都蕴含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在节日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理念,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亲身的体验,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中更进一步的理解、知道文化带来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回归本体教育继续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效渗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能够在弘扬传统文化意识引导下积极进行语文教育的创新,通过创新培養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为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