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树凤
【关键词】职校治理;“三责并立、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9-0012-03
南京商业学校目前一校七址,在校生6500人,比2011年净增5000人。快速发展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以五大主干专业群为主体成立五大系部:财经系、旅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汽车服务系;以剑桥考试中心、LCCI、HND、中美班等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增设教学诊断与评估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并完善“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的职业学校现代化治理体制。
一、“三责并立、三位一体”治理模式的构成
“三责并立”,指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系部“承办”,负办学主体责任;处室“考核”,负办学主导责任;教学诊断与评估中心进行“诊断与评估”,负办学主线责任,三种权力责任相对独立。“三位一体”,指系部、处室、教学诊断与评估中心三方既相互独立,又是在校长室统一领导下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的行政结构,是对实现职业教育治理内部路径现代化转型的积极探索,是一种以校长室为枢纽的职能处室执行模式,既区别于高职院校通行的高校管理模式,又具有本校的运行特色(见图1)。
二、“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的机构及运行方式
(一)分权到各职能部门,多元协同参与治理
系部是学校建设的主体责任者,是学校“直接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实施者,承担着教学、学生管理等具体任务。以教学为例,系部有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选聘与培养等自主权,同时具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方便配置资源服务于教学治理。
各职能处室在指导、服务的同时,负有对系部考核的职责,是学校建设的主导者。职能处室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招生就业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等,“指导、服务”是各处室的基本职责,这是我校治理体制探索中对处室职责的改革。
教学诊断与评估中心要监督系部办学、诊断与评估教学,同时诊断各职能处室的考核是否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评估考核职责的实现力度。诊断与评估中心不受系部、处室的影响,独立行使职权,有效保证评价客观科学,实施定性评价。同时,直接对校长室负责,在诊断与评估过程中及时反馈,反馈结果作为学校决策的重要依据。
系部“主体”,处室“主导”,教学诊断与评估中心“主线”,实践多元协同管理,是“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的基本要求。
(二)重建学校管理机制,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机制,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法治精神,其次要体现民主意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自治团体的作用。经过调查、协商、决议,我校先后制定出台了与学校治理工作关系密切的职能处室工作职责及相关制度等。
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文化。再好的制度、体制都要得到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同,使得在行为上、精神上有归属感,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我校大力打造“三业三争”的核心愿景,形成学校文化。
(三)治理体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在学校现代化治理体制探索中,要合理界定职责权限,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校长室是决策、指导、评估,以宏观管理为主,协调条线、块面的关系;处室是计划、组织、考核,以中观管理和条线管理为主,做好上下内外沟通联络工作,对上发挥参谋作用,对下搞好服务工作;系部是执行、检查、反馈,以微观管理和块面管理为主,接受校领导及处室的指导和监督,完成好各项工作,执行好各项任务,实现各项目标,并向校领导及处室反馈一线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
2.处室的工作应从单一型管理转变为综合型管理。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相结合,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进一步提升处室指导、协调、监控、考评能力,把处室建设成为精于业务、勤于服务、善于引领的条线工作指挥所。
3.注重系部管理能力的提升。新的管理体制给了系部很大的活动空间,也对系部提出了挑战和考验。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系部管理干部的学习、培训和提高,帮助他们激发活力,开拓奋进,确保管理模式的转型、管理思路的转变、管理职责的落实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进一步提高系部的行政效能和办学质量,把系部建设成为凝聚力强、执行力强、绩效一流的块面工作实训场。
自构建“三责并立、三位一体”治理体制以来,学校办学资源极大整合,协调解决了许多管理矛盾和利益诉求,在教学、师资、生源、技能大赛、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商业学校)
点评:
南京商业学校通过自身的实践,为我们诠释了职业学校现代化治理的内涵。南京商校基于两个“需要”,坚持两个“引领”,做到三个“致力于”,引导学校走向治理之路。两个“需要”:一是办学的需要,学校校址分散,迫切需要解决管理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特殊的区位面临特殊的问题,需要他们从管理走向治理,试行“三责并立”“三位一体”,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从不自觉走向了自觉。当然这背后体现了南京商校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时代意识。两个“引领”:一是问题引领;二是发展引领。三个“致力于”:一是致力于做好顶层设计,二是致力于内生力量的增长,三是致力于多元参与、激发活力。
(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