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飞 李琼洁 邓春青 张缭云
030001 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
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刘腾飞李琼洁邓春青张缭云
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
【摘要】目的研究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量、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等指标与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肝组织学检查而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相关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1例慢性HBV感染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损伤,炎症分级≥G2者共18例(43.9%),年龄和胆囊壁厚度为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69、4.506,P值分别为0.003、0.014)。结论有接近半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分级≥G2;年龄、胆囊壁厚度为评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的临床指标,此二者作为临床指标随访该类患者可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肝组织学;年龄;胆囊壁厚度
肝脏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就慢性HBV感染者而言约有9300万人[1],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群表现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此类患者常表现为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传统观念认为此类人群一般无明显的肝脏炎症损伤或损伤比较轻微,故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但长期随访发现这部分患者中可能有部分会隐匿进展,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3],当再次就诊时已经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针对肝功能检查正常的此类患者,临床建议其行肝组织学检查,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抗病毒治疗。但肝组织学检查作为一项有创检查,难以被广泛接受,且我国此类人群较多,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条件有限,患者包括部分医疗人员对肝组织学检查均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直接制约了肝组织学检查的实施和应用。故人们期望有便捷而又实用的无创性评估方法。本文就我院行肝组织学检查的41例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临床中易取得的指标(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 DNA 定量、胆囊壁厚度、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是否能够间接评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炎症程度,并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资料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于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行肝组织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4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0.8±10.1)岁。全部病例均HBsAg阳性大于6个月,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前未曾接受过抗病毒药物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1年内肝功能连续检查3次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且无重叠其他病毒感染,无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及长期酗酒史。临床及病理诊断均符合我国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二、检测指标及方法
(一)观察指标 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肝功能检测使用希森美康CHEMIX-180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试剂由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临界值为<1.0×103IU/mL。
(二)超声检查 入院后在肝组织学检查前1周内对受检者进行晨起空腹腹部彩超检查,采用迈瑞D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了解患者肝胆胰脾肾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并测量其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胆囊壁厚度等指标。
(三)肝组织学检查 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术,用18号肝活检针及美国MAGNUM自动弹射肝活检枪取肝组织2~3条,长度约1.5~2 cm,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嘱平卧休息,并心电监护24 h。取材后立即用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依次进行HE常规、Masson、嗜银网状纤维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读片分析由同一位病理医生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标准均符合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41例慢性HBV感染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炎症损伤及纤维化(见表1),其炎症分级呈G0~G3分布;纤维化分期呈S0~S3分布,均未见G4和S4患者。炎症分级≥G2者共18例(43.9%),纤维化分期≥S2者共19例(46.3%)。
表1 41例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组织
二、性别、HBeAg状态及年龄与肝脏病理≥G2、≥S2的比较
对此4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不同性别、HBeAg状态及年龄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χ2检验。结果提示,性别、HBeAg状态在两组间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年龄≥30周岁在≥G2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 三、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的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划分方法见表3,因变量Y=1(炎症分级≥G2),Y=0(炎症分级 表2 4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HBeAg状态及年龄与肝脏病理≥G2、≥S2的比较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划分方法 注:年龄、HBV DNA单位分别为岁、IU/mL,胆囊壁厚度、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单位均为cm。 表4 41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法) 讨论 本研究所选的41例慢性HBV感染者,均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血清学肝功能检查均正常,但肝组织学检查发现,此41例慢性HBV感染者仅3例(7.3%)炎症情况为G0,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损伤(≥G2者占43.9%),与近年来有过的对这类人群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的炎症分级≥G2占23.7%~58.2%的报道[4,5]大致相近,说明肝功能指标并不是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的唯一指标,并提示临床医生应对此类人群引起足够的关注,加强随访或动员其行肝组织学检查以判断是否有抗病毒治疗指征。 进一步对本研究对象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就临床易获取的指标(性别、年龄、HBV DNA定量、HBeAg状态、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胆囊壁厚度为肝组织炎症分级≥G2的独立危险因素。①患者年龄每增加5岁,肝组织炎症分级达到≥G2以上的危险性将提高5.5倍。有文献报道,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严重者以高年龄组相对较多[6],且慢性HBV感染者年龄在40岁以上是易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影响因素[7]。本研究发现年龄≥30岁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在≥G2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 综上所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约半数肝脏炎症分级≥G2,年龄和胆囊壁厚度为该类人群肝脏炎症程度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本课题组将继续对此类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希望二者能成为一项有用的无创观察指标,用以评估肝脏炎症程度及预测肝病进展。 参考文献 1 Lu FM, Zhuang 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Chin Med J(Engl), 2009,122:3-4.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3-24. 3 陆忠华,陈卫,王娟华,等.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30-533. 4 王昱,万雪莲,王成宝,等.肝功能正常与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及免疫学指标比较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1:248-250. 5 范慧敏,杨湛,张春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334-337. 6 杨春霞,杨微波,范晶华.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活体组织的病理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881-883. 7 Lok AS, 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update 2009.Hepatology, 2009,50:661-662. 8 庄清武,方冰儿.肝硬化患者与胆囊壁厚度的关系.广东医学杂志,2006:890-891. 9 程黎阳,陈国忠,钟世镇,等.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506-507. 10齐石,李宏军,赵大伟.胆囊壁增厚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关因素研究.磁共振成像,2011,2:408-412. 11Suk KT, Kim CH, Baik SK, et al.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J Clin Ultrasound,2009,37:144-148. 12Kim MY, Baik SK, Choi YJ, et al. Endoscopic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thickened gallbladder wal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J Clin Ultrasound,2003,31:245-249. 13黄琼,10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改变超声影像观察. 黑龙江医学,2013,37:815-816. 14丁红兵,李奕鑫,赖江琼,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门静脉内径的相关性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369-370. (本文编辑:易玲) (收稿日期:2016-01-07) 通信作者:张缭云,Email: liaoyun001@sina.com 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4023) ·临床与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