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聚贤,李超芹
(青岛科技大学 高性能聚合物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42)
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在-50~300 ℃下长期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碳纳米管(CNT)是由类似石墨结构的六边形网格卷绕而成的、同轴中空“微管”,两端的“碳帽”由五边形或七边形网格参与封闭,根据石墨片层数的不同,CNT可分为单壁管(SWCNT)和多壁管(MWCNT)2种[1]。碳纳米管直径一般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长径比为10~1 000,比表面积大,在-196~1 000 ℃下都能保持很好的黏弹性[2]。
自从1994年Ajayan[3]制备环氧树脂/CNT复合材料以来,超过30种聚合物利用CNT增强制备了复合材料,充分发挥了CNT超高的强度和模量特性。Forgley等[4-5]证明MWCNT在硅橡胶中能完全自发湿润,Beigbeder等[6]发现极低含量的CNT导致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黏度迅速提高,这些都证明了硅橡胶与MWCNT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姚凌江等[7]用溶液混合并用超声辅助分散的方法制得硅橡胶/CNT复合材料,获得表面光洁平整、分散较好和有良好弹性的导电硅橡胶。刘静等[8]采用超高速剪切法制备了硅橡胶/未改性MWCNT复合材料、硅橡胶/羟基化MWCNT复合材料和硅橡胶/羧基化MWCN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硅橡胶/羧基化MWCNT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最强,硅橡胶/未改性MWCNT复合材料最弱。
本文利用羧基化MWCNT,制备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研究了MWCNT在硅橡胶中的分散情况,并考察了MWCNT用量对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硅橡胶110-2:深圳市佳海鑫硅橡胶有限公司;羧基化MWCNT: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KH550:分析纯,南京经天纬化工有限公司;硫化剂DCP:分析纯,北京科瑞迪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异丙醇: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高纯水:实验室自制。
超声处理器:FS-450N,上海生析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开炼机:BL-6175BL,宝轮精密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070,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无转子橡胶硫化仪:GT-M2000-A,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热失重分析仪:TGA/DSC 1 SF,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SDTA 861e,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平板硫化机:XLB-D400×400,浙江湖州东方机械有限公司。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为:硅橡胶 100;DCP 1.0;MWCNT 0、0.2、0.5、1.0、2.0、3.0、5.0;KH550用量为MWCNT质量的1%。
1.4.1 MWCNT的表面处理
将MWCNT与KH550、异丙醇(质量浓度为0.5 mg/mL)混合,并于200 W,15 kHz条件下进行超声分散1 h,在烘箱中于100 ℃下干燥4 h,在真空干燥箱中于100 ℃下抽真空干燥24 h,待用。
1.4.2 混炼胶的制备
采用开炼机将硅橡胶生胶在低于50 ℃条件下混炼,加入不同用量改性MWCNT,停放24 h后,加入1.0份DCP,得到硅橡胶/MWCNT混炼胶。
1.4.3 硫化
(1) 混炼胶在硫化仪上于160 ℃下测得正硫化时间(t90),在平板硫化仪上进行一段硫化,得到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
(2) 将一段硫化好的复合材料放入鼓风干燥箱,进行二段硫化,硫化条件为200 ℃×4 h,最终得到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自然冷却后进行性能及结构测试。
(1) 扫描电镜分析:将硅橡胶/MWCNT硫化胶在液氮中脆断,断面喷金,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面。
(2) 力学性能测试:拉伸强度按GB/T 528—1998进行测试;邵尔A硬度按GB/T 531—1999进行测试。
(3) 热失重分析:温度为50~800 ℃,升温速率为10 ℃/min,空气气氛。
(4)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剪切模式,应变扫描,温度为60 ℃,扫描频率为1 Hz,应变范围为0.1%~60%。
图1是复合材料的断面形态结构。由于MWCNT直径约为30 nm,图中白色点即为单根MWCNT。由图1可以看出,MWCNT用量在0.5~5.0份时,其在硅橡胶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并未发生明显的团聚。根据前人研究,采用将CNT与聚合物或树脂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 CNT质量分数通常低于7%,如PA66与MWCNT质量分数为6%左右[9],氯丁橡胶与MWCNT质量分数为3%左右[10],三元乙丙橡胶与MWCNT质量分数为5%[11];而MWCNT用量极低时,硅橡胶的黏度明显提高,这是由于硅橡胶甲基基团和CNT的π-电子-表面之间极强的CH—π相互作用,使得MWCNT与硅橡胶有特殊的亲和性,所以MWCNT能够在硅橡胶基体中更好地分散。
(a) 0.5份
(b) 1.0份
(c) 2.0份
(d) 5.0份图1 不同用量MWCNT的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MWCNT用量的增加,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呈上升趋势,这表明MWCNT的加入有效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表1 MWCNT用量对复合材料硬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图2为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曲线,表2为复合材料在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
t/℃图2 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热失重曲线
表2 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从图2和表2可以看出,随着MWCNT用量的增加,橡胶的初始降解温度逐渐升高。这是由于MWCNT本身超高的耐热性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及MWCNT更多地起到了导热的作用,使硅橡胶在高温下受热后热量能够迅速分散,防止了受热初期由于局部热量聚集而引起的快速降解。
MWCNT用量对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见图3。
应变/%(a)
应变/%(b)图3 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从图3(a)可知,MWCNT用量小于2.0份时,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随应变振幅的增大而变化不大;随着MWCNT用量继续增加,出现了明显的Payne效应,出现该效应时MWCNT的质量分数约为3%,而炭黑在填充橡胶中形成网络结构的质量分数为10%~15%,证明了复合材料中形成了MWCNT的某种形式网络结构,网络结构的打破与重建导致了储能模量的非线性下降。从图3(b)可以看出,随着MWCNT用量的增加,损耗因子呈明显的上升趋势。F Schon等[12]通过研究聚碳酸酯/MWCNT复合材料发现,含有质量分数为2%的MWCNT复合材料损耗因子提高了10倍,随着温度升高,运动加剧,损耗因子进一步增加。Suhr等[13]发现50%(质量分数)环氧树脂/MWCNT复合材料薄膜,尽管MWCNT间范德华力弱,但由于每平方厘米有1 011根CNT,所以MWCNT间相互滑移导致大量的能量损耗,使损耗因子剧增。
(1) 扫描电镜表明,MWCNT在简单剪切条件下能够在硅橡胶基体中分散均匀。
(2) 随着MWCNT用量增加,有效地提高了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拉伸强度。
(3) 随着MWCNT用量增加,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初使分解温度逐渐上升,提高了硅橡胶的热稳定性。
(4) 随着MWCNT用量增加,硅橡胶/MWCNT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呈明显上升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王彪,王贤保,胡平安,等.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2,38(6):8-14.
[2] M X,DN F,T Y,et al.Carbon nanotubes with temperature-invariant viscoelasticity from -196 degrees to 1000 degrees C[J].Science,2010,330(6009):1364-1368.
[3] AJAYAN P M,STEPHAN O,COLLIEX C,et al.Align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 formed by cutting a polymer resin—nanotube composite[J].Science,1994,265(5176):1212-1214.
[4] FROGLEY M D,RAVICH D,WAGNER H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particle-reinforced elastomers[J].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2003,63(11):1647-1654.
[5] BARBER A H,COHEN S R,WAGNER H D.Static and dynamic wetting measurements of single carbon nanotubes[J].Phys Rev Lett,2004,92(18):186103.
[6] BEIGBEDER A,LINARES M,DEVALCKENAERE M,et al.Ch-pi interactions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silicone-based nanocomposites with exceptional properties[J].Adv Mater,2008,20(5):1003-1007.
[7] 姚凌江,张刚,陈小华,等.碳纳米管改性硅橡胶研究[J].功能材料,2004,35(4):1035-1038.
[8] 刘静.界面特性对硅橡胶力学行为的影响[D].北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
[9] 黄玉伟,刘文涛,何素芹,等.PA66/胺基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表征[J].塑料工业,2010,41(6):61-64.
[10] 孙向南,王洁炜,原晓成,等.可溶性碳纳米管与NR或CIIR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橡胶工业,2006,53(7):405-408.
[11] 曾艳.碳纳米管在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中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12] SCHON F,GRONSKI W.Vulcanization of belends crosslink distribution and its effection properties[J].Kautschuk Gummi Kunststoffe,2003,56(4):166-169.
[13] SUHR J,KORATKAR N,KEBLINSKI P,et al.Viscoelasticity in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J].Nature Mater,2005(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