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小平
[摘 要]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统一了作文题目、题材、文体格式就造成内容千篇一律,表现形式单一雷同,了无个性和童趣;一放弃题目、题材、文体格式等具体要求,就造成教师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指导,学生则文不对题,条理混乱,信马由缰,不知所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生活为源泉去寻找作文素材、以阅读为根本积累语言、以模仿为起点学习谋篇而局、以情感为灵魂书写童真童言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谈到作文教学,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内容千篇一律,表现形式单一雷同,了无个性和童趣;学生的依赖心理很强,一旦离开教师的详细指导,作文就文不对题,条理混乱。面对如此状况,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费力不讨好,不如让学生背范文简单有效,或者是对别人的优秀作文采取拿来主义,生搬硬套,改头换尾,就变成了自己的作文。由于目前小学阶段考试对作文评分方法没有本质改变,这类作文在考试中往往还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这样教师省了力,学生考了高分,皆大欢喜,从此师生乐此不疲。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学生的观察力钝化,想象力枯萎,语言个性磨灭,文字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作文成了“抄”文、“拼”文,败坏了作文教学风气,影响学生的文品和人品,如此恶性循环,贻害无穷。要改变作文教学这种两难状况,就必须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这不失为可行有效之举。
一、以生活为源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认为写作文难,提起笔来、冥思苦想、还是无话可写,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活动空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以及缺乏观察生活能力和习惯。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不变的轨迹局限了他们的生活空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过分呵护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生活体验;封闭的高楼使他远离了大自然的山川落日、花鸟虫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学生作文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无米之炊。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写作文找“米”下锅。
一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参观工厂,了解新技术的应用,深入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二是在校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举行讲故事、演讲比赛,每周一次信息交流会,口语交际训练,出黑板报,做手抄报,写广播稿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认真仔细观察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形成自己独到的观察视角。同时,要培养学生勤练笔、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习作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再也不会为无事可写而犯愁了。
二、以阅读为根本
学生要写好作文,除了要有生活源泉外,还要学会用准确而丰富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词不当则词不达意,语汇单调则文章枯燥无味。语言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增加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的书多,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文时才能做到遣词造句得心应手,表情达意,意随笔到,运用自如。
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本进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切实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根据语言环境去揣摩品味,不仅要懂得词语表达的意思(表层的或隐含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作者是如何运用词语,遣词造句(包括句式和修辞的运用),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内容的。
二是要选取教材中有典范意义又适合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语段,指导学生品评鉴赏、反复朗读,直至闭目吟诵。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
三是要指导学生多阅读适宜的课外书籍。每学期帮助学生制订一个课外阅读计划,规定一定的阅读量,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三、以模仿为起点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在学习各种技能的过程中,都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吸收模仿对象的共性和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模仿更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台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儿童喜爱模仿的天性引导到作文中来。小学生作文模仿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课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无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写作上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学生学习写作最优秀的范文。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有时即使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仍是无从下笔,如对文章开头如何切题,中间怎样衔接过渡,结尾怎样呼应全篇。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课文在这方面提供的示范性作用,让学生模仿借鉴,学习写作。比如《小木船》“现在—过去—现在”回忆性结构方式;《美丽的小兴岭》“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记金华的双龙洞》按参观游览顺序的叙述方式;《翠鸟》“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的说明方式等。让学生以模仿为起点,逐步领悟组织语言、连缀成篇的写作基本章法,在模仿的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模仿重在学习范文的结构及表现形式,而不是内容上的张冠李戴;二是模仿作为学习写作的起点,要逐步地自觉地完成由依赖性向创造性的转变。
四、以情感为灵魂
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模仿的手段,这些好比是构建文章的基础材料和基本框架。一篇好的作文还必须以自己的语言和真情实感作灵魂。它必须是作者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用自己的内心去体会,最后产生表达欲望,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不少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作文初看上去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意思也较明确,但稍一品味总觉得缺少点儿童语言应有的情趣和灵性,少年老成,太过程式化。
怎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语言呢?首先,教师在安排作文练习时,在内容上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要选择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人和事,让学生练习写作。其次,要允许并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以我手写我心,不矫情,不造作,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再次,对学生在习作中冒出来的有个性的语言和独特思维的灵感火花,要充分肯定并大力宣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可能不够“完美”或合乎某种所谓的“规范”,但它自然真实,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乃至其今后的文风人品,都是十分有益的。
文无定法,作文教学亦是如此。作文教学无捷径可走,语文教师应当树立长远的、全面的作文教学观,在平时教学中扎实抓好上述四个环节,对每次作文精心设计,科学指导,给学生民主宽松的习作环境,让学生写出有自己思想的有个性的东西。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走出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地,步入教学相长、乐教愿写能写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