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阳光人生的精神底色。那么,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呢?教师可以沿着从知到行的路径,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知恩于心;组织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教育;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54-02
【作者简介】王彤,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江苏滨海,224500),高级教师,盐城市品德学科名教师。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阳光人生的精神底色。《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情感与态度”目标有这样的定位: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要求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从教材体系看,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它包含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等六大主题,且分布于各个年段。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呢?
一、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知恩于心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对课程目标要了然于心。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实施相应的感恩教育,对于教材中比较难处理的历史、地理题材中的感恩内容,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以生动的方式呈现课程中的感恩素材,引导学生知恩于心。
1.从民族文化中激发感恩之心。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我为祖先而骄傲》时,教者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认识古老的汉字。教师首先用课件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来到结绳记事的年代,学生对着一个个大小不一、长短不同的绳结展开想象,猜测它们表达的意思,接着呈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看着文字的演变,学生惊叹的是祖先的智慧,继而对祖先生发敬佩之情。为了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瑰宝,教者集中展示了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幅幅书法作品一一呈现,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表现力。然后,教师还领着学生欣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和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的表演。最后,在《中国娃》的旋律中结束课堂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认识的是方块字,感受的是悠久历史,抒发的是爱国情。感恩祖先、感恩历史、感恩祖国的情感激荡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2.从地理风光中生发感恩之心。
地理主题的教学知识性强、信息量大且远离学生的生活,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样可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课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隔海相望》,教学活动设计如下:(1)找台湾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祖国的版图,学生很快就在祖国版图上找到了台湾的位置。(2)看宝岛风光,学生扮演小导游。台湾风光美丽、物产丰富,对着图片,小导游当得有模有样,同时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3)读宝岛沧桑历史。走进文本,学生很快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曾经,荷兰、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都对她虎视眈眈,甚至想占为己有。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很多仁人志士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频再现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学生们明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然生发,热爱之情为感恩之心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感恩主题教育是立足生活的教育。为此,我们开发了品德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并设计开展了以学生自主参与为要点,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场所的感恩教育活动
1.感恩父母、长辈。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饱含着父母、长辈的呵护。感恩父母、长辈,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自然的。要想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学生有感恩意识,借助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唤醒学生心中的感恩意识。
“感恩父母长辈,敬畏生命”活动内容:
(1)共同欣赏彩绘版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并交流观后感受;
(2)视频呈现“我从哪里来”,让学生将书包绑在肚子上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艰难;
(3)“我成长的足迹”照片展;
(4)故事欣赏:《母爱的速度》《与鳄鱼拔河》;
(5)观看2014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活动。
通过听故事、看视频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无私博大的父爱、母爱。于是,一幅幅画面在学生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为了我们生活好、学习好,父母早出晚归不知疲倦;因为我感冒发烧,父母焦急地赶往医院并彻夜守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平凡的父母原来是那么的伟大!学生内心深处沉睡的感恩意识被唤醒了,尤其是孝心少年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同样是孩子,我们可以为父母做的原来有这么多。感恩可以是对父母说声谢谢;可以是给辛劳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水,换上一双拖鞋;可以是平日里的问候,说几句关心体贴的话;还可以是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每天跟着父母做一些事,体验他们的辛劳与繁重;也可以在父母生日那天送上一句祝福的话;父母生病时学着细心照顾……
2.感恩教师。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了引导学生感恩教师的教诲,教师节前夕,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
“感恩教师”活动内容:
(1)欣赏美文《最后的姿势》;
(2)欣赏苏叔阳的文章《理想的风筝》,诵读苏叔阳的《谢谢老师》;
(3)看视频记录:老师的一天;
(4)庆祝教师节,精心制作一份贺卡表达对老师的谢意;
(5)设计一条感恩短信,发送给你最尊敬的老师。
该活动遵循着“感知—表达”的路径,先让学生在美文与视频中感受师恩,然后通过设计贺卡、编辑短信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得以释放。这样,学生的感恩意识便转化成了感恩行为,活动的效果显而易见。
3.感恩同伴。
同学之情是最纯真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之道,并学会欣赏同学,关心身边的伙伴。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我们的合作》一课为例,学生们小组合作,开展了制作彩纸链,帮灰姑娘分豆子,分类整理各种物品,变废为宝制作“合作快乐多”的字样等活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同学之情,以及同伴对自己的帮助。如此,感恩之情便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了。
4.感恩身边的人。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有多少人为了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笔者让学生尝试做小记者,采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每一组学生中都特邀一位家长陪同,这位家长要扛着摄像机全程陪同,从凌晨、白天,一直到深夜,多角度、多方位地捕捉生活中熟悉的身影、忙碌的景象:凌晨送奶工走街串巷的辛劳、清晨做蛋饼阿姨的忙碌、白天烈日下水果小贩、擦鞋匠苦等生意的无奈、深夜三轮车夫伫立街头的身影……当视频再现时,学生被感动了,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面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已经无须多言。
爱父母、敬师长、爱同学,然后知道爱学校、爱自然、爱社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并让感恩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