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
【关键词】 幼儿;感恩教育;重要性;后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27—01
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懂得“知恩报恩”,知道感谢回馈,这对于幼儿优良品质的养成及个性、社会性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
一、当前社会感恩教育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
1. 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匮乏。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伴随着“独三代”的到来,父母和长辈有了更宽余的时间和经济基础,将全部的爱倾注到孩子的身上,生活的一切重心和目标都围绕下一代。久而久之,骄横、霸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生活中多是索取、攀比,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恩意识比较匮乏。
2. 教育点的侧重,造成感恩意识淡薄。现在的家长关心的主要是孩子的分数及特长的培养,对孩子的良好情感、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较为忽视。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就是学习,就是考高分,其余都由家长包办,结果培养出来的仅仅是“考试高手”,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感恩更是无从谈起。类似“机场弑母的留学生”的事件逐渐发生,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就无法对社会、家庭担责、奉献。所以教导孩子负责,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二、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1. 利用节日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包括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劳动节、世界残疾人日等独特时机,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开展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并学会感恩。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进行“孝”的教育,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做家务等,使幼儿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长辈的辛勤劳动;在世界残疾人日、国际聋人日、国际盲人日等,通过实践和扮演,使幼儿尝试残疾人的不便,让他们懂得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在劳动节、学雷锋纪念日,带领幼儿帮助清洁工人工作,了解和感受清洁工人的辛苦。
2. 利用毕业典礼,培养感恩意识。通过大班毕业典礼活动,让幼儿知道这个活动和以往活动的不同点,知道这是自己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典礼,知道在幼儿园成长过程中,周围所有人的辛勤付出。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欢笑,还有很多泪水和不舍之情,是师生情、父母恩。类似活动的开展,也将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
3. 组织感恩活动,充分体验感受。“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养老院,通过给爷爷奶奶送温暖,带去节日的问候和精彩的表演,并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创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老少同乐使幼儿懂得关爱别人是快乐的。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内心充满了爱的旋律,能够明白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知道父母也需要子女给予爱,促使幼儿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进行转化。
4. 通过一日活动,落实感恩教育。幼儿一日活动环节较多,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隐含的感恩教育因素,把感恩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使其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可以从幼儿每日活动开始,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学会知恩和感恩。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抓住教育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期间教师的榜样作用必须做好,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从语言到行动缺一不可。
5. 重视家园共育,做好感恩教育。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尽量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幼儿正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喜欢模仿大人行为的年龄,他们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教师要将家庭视为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加强家庭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感恩氛围,使孩子在有意无意中,通过家人的言行,得到行为上的暗示,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这样言传身教的感恩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
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体现,所以教师应正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让幼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