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目标英语”认为,语言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应包含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但目前的英语教学对学生品格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教师可以从挖掘教育素材、联系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内心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品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品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1-02
【作者简介】潘志琴,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常熟,2155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同样,语言教学也总是包含着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所以,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积极面对挫折,这才是成功的英语教育。学生的交流能力涉及人的品格、情感和思维方式,有优良品格的人,即使语言能力稍差,也能顺畅地与人交往,包括与外国人交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施行,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看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开始慢慢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其对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品格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抓住教材中一些显性的情感教育因素,然后进行简单、机械和形式化的处理,这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现象
1.话题讨论不够深入。
教材中的故事往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关注故事本身,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解读故事,体会编者的意图。
以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故事主要讲了Liu Tao的同学都会打篮球,但是他不会,于是,同学鼓励他试一试,结果真的进球了的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结尾,和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last?
S:Yes.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first?
S:No.
T:Boys and girls,if you cant do something,you can have a try.
从教师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关注了尝试的重要性。但是,本课教材展示的是比较顺利的结果,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学生该如何面对?且这个情况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当同学碰到困难时,除了鼓励别人尝试,你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呢?教师并没有根据教材进行深入解读。
2.情感互动缺少过程。
一些教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情感目标,在课堂结尾,仅以几句对话或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课堂总结,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该课用现在进行时讲述了Mike一家的周六和孩子们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之后,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Are Mike and Helen good children?
S:Yes.
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m?
S: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We should....
T: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很显然,这样的对话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次劳动教育,学生的回答很流畅,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回答都是从故事中得来的。这样的对话缺少真实的交流,能否触动学生的内心不得而知。课文中Mike兄妹帮妈妈做饭,帮爸爸洗车,主动打扫家庭卫生……文章不仅仅体现了孩子们帮忙做家务,更多的是体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
3.教材本意缺少发现。
教师备课时会从文本的某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或者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一些教师关注了细节,却忽略了故事整体所要表达的内容。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描述的是Liu Tao回家,看到父母在厨房做菜,然后一起吃饭的事。故事围绕父母做饭、一起吃饭两个场景开展对话。对话中,Liu Tao不断地表达喜欢和感谢之情。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结尾,展示了教材中的最后一幅插图,并提问。
T:What does Liu Tao eat?
S:Vegetables,meat,tomatoes and potatoes.
教师在屏幕上输入句子:Eating vegetabl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从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关注了课文中提到的蔬菜,看到了Mike非常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提醒学生要多吃蔬菜。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了蔬菜上,而Liu Tao对父母表达的感谢之情,教师却没有提及。
应该说,以上三种现象只是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部分表现。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增加了体现时代特色和时代发展的新话题及语言学习内容,如:环保绿化、劳动教育、朋友亲情、生活习惯、困难挫折、饮食营养、中外文化等内容,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语言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将这些新变化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减少形式化、标签化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素养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
二、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品格的策略
英语教学中的品格培养,应该在学生和教材对话、学生和教师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所以,我们的对话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生活。
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往往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对话,也要立于儿童立场,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对话。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案例中,Liu Tao是比较顺利的,一次尝试就成功了,而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多。所以面对这样的故事,教师要抓住契机,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尝试,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是勇于尝试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除了鼓励Liu Tao,还可以为Liu Tao做什么?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因为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帮助他人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态度。
2.触动学生内心。
好的活动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真实的互动应该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话想说。只有当学生走进故事,才能真正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意。以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结尾,询问学生:妈妈做饭时,你在做什么?爸爸洗车时,你在做什么?如果你也和Mike他们一样去帮忙,父母心里会怎么样?如果你帮助父母洗车、拖地、做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放慢了对话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融洽家庭的氛围,相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这样的讨论,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所触动。
3.挖掘教育素材。
教材编者在编教材时,总是带着一定情感的。而我们在解读教材时,除了发现时态、词汇等,更要善于挖掘和体会编者的意图。比如:Unit 6 In the kitchen一课,现在很多孩子不在乎父母的付出,从这个故事中,能否让学生感受些什么呢?在课的结尾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故事,体会Liu Tao和父母是如何交流的,学生发现,Liu Yao在不断地表达喜欢和感谢之情,如: Great!I cant wait, Dad.Its yummy, Dad. I love it. Youre a great cook.还可以让学生思考:Do you say thank you every day?What will you say if you (dont) like the food?学生的回答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和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也会懂得表达感谢的重要性,且这样的感恩心态和语言习惯会伴随他们终身,影响他们将来的人际交往。
学生品格的培养和语言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哪种策略,其最终都应指向学生品格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目标。